首页 >
瓶梗
✍ dations ◷ 2025-04-04 18:20:24 #瓶梗
瓶梗(/ˈfaɪəlaɪd/;FY-ə-lyde;希腊语:phialis,英语:phialide)最早由Hanlin(1976)研究棒曲霉(学名:Aspergillus clavatus)时所发现。是高等真菌无性生殖的构造。为一种真菌分生孢子细胞的特化。由囊状体(英语:vesicle)延伸的瓶状突出部分。在瓶梗内抑或是顶部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能立即脱落或是彼此附着形成一条链状结构。当瓶梗产生分生孢子时,孢子由下往上移动(愈靠近phialide者为愈新的分生孢子)。一个或是多个瓶梗可构成分生孢子梗的顶端。Phialide并非出现在所有的高等真菌而是只出现在特定的菌上,如曲霉属(学名:Aspergillus)。Phialide当瓶梗形成时,由于外壁的溶解,因而在厚的囊状体壁中出现许多薄的区域。这些薄区域附近的囊状体细胞质以瓶形或椭圆形向外同时推出。细胞核与其他胞器一起进入所形成之瓶梗。通常瓶梗有渐钝的基部及较尖细的顶部,但其形状因真菌之种类而异。C. V. Subramanian(1971)在黑曲霉中观察到:刚形成之瓶梗只有单核。然而在其他的菌中亦有观察到多核的瓶梗。在单核的phialide中,核会一分为二,且瓶梗之顶端会扩张而形成球状突起。此球状突起会接收一个核,并作为开始形成分生胞子的初始。由于分生孢子之瓶梗壁的顶端会逐渐被破坏,所以刚形成之分生孢子会向外延伸扩张。而被破坏的壁会变成类似帽子之构造盖于刚形成的分生孢子上。在壁被破坏的同时,新的壁会逐渐形成而完整包覆在分生孢子上。此外,另有分裂产生在瓶梗上。其细胞核会再一次的分裂为二,而重复上述之步骤。
相关
- 细胞质细胞质是一种使细胞充满的凝胶状物质。细胞质包含有胞质溶胶及除细胞核外的细胞器。原生质是由水、盐、有机分子及各种催化反应的酶所组成。细胞质在细胞内有着重要的角色,就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周边神经病变周边神经病变(英语:Peripheral neuropathy,缩写PN)俗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疾病或异常状态下的神经系统 。虽然在大众文化中神经病常常是一种代替精神病的说法,但神经病实
- 燧石燧石俗称火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SiO2)组成,致密、坚硬,多为灰、黑色,敲碎后具有贝壳状断口,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两种类型:燧石由于坚硬,破碎后产生锋利的断口
- 欧拉常数欧拉-马斯刻若尼常数是一个数学常数,定义为调和级数与自然对数的差值:它的近似值为 γ ≈ 0.5772156649015328606065120900824024310
- DJDJ音标(英语:Daniel Jones Phonetic Symbol),是一种标英式发音的IPA音标,发明者是丹尼尔·琼斯。他根据IPA编了一本英国英语的发音辞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1版至第1
- 谢 毅谢毅(1967年7月23日-),中国化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固体化学。生于蚌埠,原籍安庆。198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 赛洛西宾赛洛西宾(Psilocybin (/ˌsɪləˈsaɪbɪn/ SIL-ə-SY-bin)是由超过两百种蘑菇(合称迷幻蘑菇,其中主要是是Psilocybe属的成员,如P. azurescens , P. semilanceata和P. cyanescens
- 美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英语: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縮寫IDB),又称泛美开发银行,中文简称美开行或泛美行,是美国和拉丁美洲19个国家于1959年12月30日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总部设于华
- 1693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