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晶格

✍ dations ◷ 2025-10-30 05:50:23 #凝聚体物理学,自旋电子学

超晶格(英语:superlattice)是两种或多种材料构成的周期性交替层结构。通常每一层的厚度在几个纳米的数量级。20世纪初,人们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了超晶格的现象。

超晶格结构中,当两种薄层材料的厚度和周期长度小于电子平均自由程时,整个电子系统进入量子领域,产生量子尺寸效应。此时,夹在两个垒层间的阱就是量子阱(英语:quantum well)。

1970年美国IBM实验室的江崎玲于奈(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朱兆祥提出了超晶格的概念。他们设想如果用两种晶格匹配很好的半导体材料交替地生长周期性结构,每层材料的厚度在100nm以下,则电子沿生长方向的运动将会产生振荡,可用于制造微波器件。两年以后,此设想在一种分子束外延设备上得以实现。超晶格材料是两种不同组元以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的薄层交替生长并保持严格周期性的多层膜,事实上就是特定形式的层状精细复合材料。

超晶格又分以下几种

1.组分超晶格:如果超晶格材料的一个重复单元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的薄层构成,则叫做组分超晶格。

2.掺杂超晶格:在同一种半导体中,用交替地改变掺杂类型的方法获得的新型人造周期性结构的半导体材料。

掺杂超晶格的优点:任何一种半导体材料只要很好控制掺杂类型都可以做成超晶格;多层结构的完整性非常好,由于掺杂量一般比较小,杂质引起的晶格畸变也较小,掺杂超晶格中没有像组分超晶格那样明显的异质界面;掺杂超晶格的有效能量隙可以具有从零到位调制的基体材料能量隙之间的任何值,取决于各分层厚度和掺杂浓度的选择。

3.多维超晶格:在多个维度上有两种或多种材料构成周期性交替结构的超晶格称为多维超晶格。利用光刻、腐蚀及超薄层生长技术等相结合可以生长多维超晶格。

4.应变超晶格:异质结构中,每层厚度足够薄,且晶格失配度不大于7%~9%时,则界面上的应力可以把两侧晶格连在一起而不产生界面失配位错,此时晶格完全处在弹性应变状态。利用这种特性制成的晶格失配度较大材料体系的超晶格称为应变超晶格。

相关

  • 5f9 7s22, 8, 18, 32, 27, 8, 2主条目:锫的同位素锫(台湾称鉳;英语:Berkelium)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符号为Bk,原子序为97,属于锕系元素和超铀元素。位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劳伦斯伯克
  • 煎是常见的烹调方法,指用锅把少量的食用油(烹调用油)加热到摄氏150-200度之间,再把食物放进去,使其熟透。表面会产生美拉德反应而成金黄色乃至微焦,并散发浓烈、特殊的焦香味。
  • 杰弗理·弗理德曼杰弗里·M·弗里德曼(英语:Jeffrey M. Friedman,1954年7月20日-),美国医学家,纽约市洛克菲勒大学的分子遗传学家,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发现了激素瘦素和它对调节人
  • 色键色键(英语:Chroma key),又称色彩嵌空,是一种去背合成技术。Chroma为纯色之意,Key则是抽离颜色之意,把被拍摄的人物或物体放置于绿幕的前面,并进行去背后,将其替换成其他的背景。此技
  • 广延天女广延天女(天城体:उर्वशी,音译为优哩婆湿;字面意思为“宽广地延伸”)印度神话中一个著名的仙女,是一个具名的飞天女神。广延天女为神王因陀罗所属的天女。飞天女神是印度神话
  • 大卫·阿罗拉大卫·阿罗拉(英语:David Arora,1952年10月23日-),美国真菌学家、博物学家与作家。他是两本最有名蕈类鉴定书籍,《蘑菇揭秘》(Mushrooms Demystified)与《All That the Rain Promises
  • 自花授粉授粉(传粉)指的是裸子植物和显花植物的雄性配子,即花粉,从花药被传到雌蕊的柱头,使雌性配子受精的过程。超过80%的有花植物靠生物 (例如蜜蜂、蝴蝶、果蝠)传播花粉,其余则靠风 (例如
  • 大汶口镇大汶口镇,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下辖的一个镇。1959年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即得名于此。大汶口位于岱岳区南部,毗邻马庄、满庄、北集坡、房村等镇,南与宁阳县的磁窑镇、华丰
  • 四氯化钒四氯化钒(化学式:VCl4)是钒(IV)的氯化物,为亮红色液体,可用于制备其他很多钒化合物,包括氯化二茂钒。它与许多配体形成加合物,如与四氢呋喃反应生成VCl4(THF)2。四氯化钒呈顺磁性,它
  • 硝酸锂硝酸锂(分子式:LiNO3)是一种白色至浅黄色固体。可由碳酸锂或碳化锂与硝酸反应制得。在生产中可用于制作烟花(焰色反应为红色),和发烟筒。LiN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锂 (Li2O),二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