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龙板块

✍ dations ◷ 2025-11-11 05:30:52 #法拉龙板块
法拉龙板块是一个古代的大洋板块,早在侏罗纪泛大陆解体的时候,就开始隐没于北美洲板块的西海岸之下,最初的隐没带位于今美国犹他州,以后随着北美洲板块的不断增生而逐渐向西推移。它是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西边不远处的法拉龙群岛命名的。当法拉龙板块的隐没开始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心部分陆续隐没于北美洲板块的西南部分之下,现在已经全部隐没。法拉龙板块是东太平洋海隆形成的,由于东太平洋海隆被一些巨大的转换断层切分为许多相距甚远的段落,这些转换断层的东部也已经隐没,所以现在法拉龙板块的残余部分已经被分割成了若干个小板块和微板块。自北向南依次是: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戈尔达板块(这三者都隐没于北美洲板块的北部);里维拉板块,科科斯板块(这二者隐没于中美洲之下);以及隐没于南美洲板块之下的纳斯卡板块。据研究,法拉龙板块的大部分最初以是以一个很小的角度俯冲到北美洲(尤其是美国西部和加拿大西南部)之下的,从而造就了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山地(特别是美国境内的落基山脉)。据信,法拉龙板块的一个大碎片现今已经位于北美洲之下的地幔中。另据推测,法拉龙板块已经隐没的扩张中心并未停止活动,它的扩张,可能是美国西部盆山相间区形成的原因。另外,法拉龙板块还把古老的岛弧和来自其他遥远的板块的各式各样的大陆地壳碎块搬运到北美洲,使北美洲板块不断增生。这些从其他地方搬来的碎块称为地体(有时也更强调地叫作“外来地体”)。北美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由这些增生的地体构成的。

相关

  • 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英语:Disruptive innovation),或是被称为“破坏式创新”与“破坏式技术”,早期也被翻译为“颠覆式创新”或“颠覆式技术”,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英语:Cla
  • 底片胶片,是一种制成影像物料。现今广泛应用的胶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胶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称胶卷,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
  • 阿夸维特阿夸维特(Aquavit, Akvavit),是主要生产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一种加味蒸馏酒,酒精浓度一般为40%,其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阿夸维特与伏特加的主原料相近,为谷类与马铃薯,而其特殊香
  • 生机论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英语:Statue of Liberty)又名自由照耀世界(英语: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语:La 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一座位于美国纽约纽约港自由岛上的巨型古典主
  • 在线百科全书列表网络百科全书是可以透过电脑在网络上浏览的百科全书。当中包括:
  • 焦念志焦念志(1962年12月-),山东潍坊人,中国生物海洋学家,厦门大学教授。1991年于青岛海洋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洪国藩洪国藩(1939年12月24日-),浙江宁波人,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79年-1983年间,在英国
  • 安·维尼曼安·玛格丽特·维尼曼(Ann Margaret Veneman,1949年6月29日-,加利福尼亚州莫德斯托),美国政治家,美国共和党成员,曾任美国农业部长(2001年-2005年),现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2005年
  • 十三月历十三月历的提出可追溯至1849年,Auguste Comte创立。当时的主要考虑是,现行公历每个月的天数有长有短,而且与实际的月球运行周期不吻合,另外月份跟星期之间的关系十分混乱。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