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巴伐利亚国家铁路

✍ dations ◷ 2025-10-30 06:28:29 #德国铁路公司,巴伐利亚州历史,1844年建立,1920年废除

皇家巴伐利亚国家铁路(德语:Königlich Bayerischen Staatseisenbahnen,缩写为K.Bay.Sts.B.)是巴伐利亚王国的国有铁路运营商,成立于184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其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8,526公里(包括在1909年1月1日起接管的普法尔茨铁路(德语:Pfälzische Eisenbahnen)),是当时仅次于普鲁士国家铁路(德语:Preußische Staatseisenbahnen)的德国第二大国家铁路。

随着巴伐利亚的君主制体系在一战后退位,巴伐利亚国家铁路中的“皇家”称谓被撤销,并在1920年4月24日以巴伐利亚集团管理局(Gruppenverwaltung Bayern)的名义并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国铁路。巴伐利亚境内的铁路网络分别由设于奥格斯堡、慕尼黑、纽伦堡和雷根斯堡的4个德意志国铁路分局管理,原普法尔茨铁路则由路德维希港分局管理。至1933年10月1日,德意志国铁路中唯一的集团管理局——巴伐利亚集团管理局宣告解散。

当私营铁路运营商于1835年在纽伦堡至菲尔特间、以及1839年在慕尼黑至奥格斯堡间成功进行铁路运营后,巴伐利亚的国营铁路也开始自1841年起作为“皇家铁路纽伦堡建设委员会”(Königlichen Eisenbahnbau-Kommission zu Nürnberg)成立,并组织修建了由林道经奥格斯堡和纽伦堡至霍夫的铁路。

皇家巴伐利亚国营铁路最初专注于以下三条主要线路的建设:

由于面临资金紧张的局势,巴伐利亚议会于1856年3月19日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成立私营铁路公司在政府的担保下对铁路建设进行融资。因此自1856年4月12日起,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向巴伐利亚东部铁路公司(德语:Actiengesellschaft der bayerischen Ostbahnen)授予了以下线路的特许建设及经营权牌照:

这些线路在工程师保罗·丹尼斯(Paul Denis)和建筑师海因里希·许戈尔(Heinrich Hügel)的带领下,仅用时5年便建成通车。在1862年1月3日和1869年8月3日的续牌中,特许建设及经营权范围进一步被放宽至支线铁路和简化的干线铁路,例如里程较短的雷根斯堡经诺伊马尔克特至纽伦堡的线路。自1874年起,因面临利息担保的需求,巴伐利亚政府在1875年4月15日决定全面进行接管,东部铁路公司也在1876年1月1日并入国家铁路。

1870年1月1日,在莱茵专区(德语:Rheinkreis)境内的三家铁路公司,普法尔茨路德维希铁路(德语:Pfälzische Ludwigsbahn-Gesellschaft)、普法尔茨马克西米利安铁路(德语:Pfälzische Maximiliansbahn-Gesellschaft)和普法尔茨北部铁路(德语:Gesellschaft der Pfälzischen Nordbahnen)合并为普法尔茨铁路(德语:Pfälzische Eisenbahnen)。与此同时,普法尔茨北部铁路还接管了诺伊施塔特-迪尔克海姆铁路公司(德语:Neustadt-Dürkheimer Eisenbahn-Gesellschaft)的全部股权。至1909年1月1日,作为当时德国最大的私营铁路公司,普法尔茨铁路更名为“皇家巴伐利亚路德维希港铁路局”(Königlich Bayerische Eisenbahndirektion Ludwigshafen),被正式纳入国家铁路编制。这一部分铁路的运营里程已达870公里,其中包括60公里的窄轨铁路。为完成这项收购,巴伐利亚政府共花费了3亿马克。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国家铁路网络得到了不断的建设和加密。20世纪初遍布各地的大部分铁路网络均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发的。随着巴伐利亚的君主制体系在1918年11月结束,国营铁路中的“皇家”称谓被撤销,并在1920年4月24日以巴伐利亚集团管理局的名义并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国铁路。

区域性的管理机构最初被称为“铁路局”(Bahnämter)或“上级铁路局”(Oberbahnämter),后者分别设于奥格斯堡、班贝格、因戈尔施塔特、肯普滕、慕尼黑、纽伦堡、雷根斯堡、罗森海姆、魏登和维尔茨堡。在1886年以前,它们又被称为“皇家交通管理总局”(Generaldirektion der königlichen Verkehrsanstalten),并自那时起至1906年改称“皇家巴伐利亚国家铁路管理总局”(Generaldirektion der königlich bayerischen Staatseisenbahnen)。铁路专家海因里希·冯·弗劳恩多费尔(德语:Heinrich von Frauendorfer)在1904年至1912年就任新成立的巴伐利亚交通部(德语:Bayerisches Staat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Medien, Energie und Technologie)部长,并在这样一个新的管理机构中主持了电气化铁路的推进工作。自1906年起,“铁路运输局(德语:Eisenbahndirektion)”成立,这些机构包括奥格斯堡、路德维希港、慕尼黑、纽伦堡、班贝格、雷根斯堡和维尔茨堡的分局,它们除了班贝格(被并入纽伦堡)外,其余都在1920年被德意志国铁路接管。

与大多数国营铁路一样,巴伐利亚国家铁路也使用由它们本国制造商所生产的的铁路机车。因此,约瑟夫·安东·冯·玛菲(德语:Joseph Anton von Maffei)和格奥尔格·克劳斯(德语:Georg Krauss)成为巴伐利亚国家铁路的主要供应商。它们在1899年和1901年购入4台由美国鲍尔温机车厂生产的机车,并对其现代化的建造技术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成果也被运用至新造的巴伐利亚型机车中。

产量仅有1台的巴伐利亚S2/6型蒸汽机车(德语:Bayerische S 2/6)是在玛菲机车工厂的首席设计师安东·哈梅尔(德语:Anton Hammel)的领导下在5个月内研发成功,并在1906年的纽伦堡地区博览会中首次亮相。展会结束后,它于1906年11月21日交付巴伐利亚国国家铁路使用。1907年7月,这台机车在慕尼黑-奥格斯堡的线路中运行速度达到154.5km/h,创造了蒸汽机车的最高速度世界纪录。在1925年退役后,这台机车被陈列于纽伦堡交通博物馆。

继成功研发了这款创纪录的机车后,安东·哈梅尔又在巴登IVf型蒸汽机车(德语:Badische IV f)的基础上研发了用于巴伐利亚王国的太平洋系列机车(德语:Pacific (Lokomotive)),但其轴重达到16吨。这一套被定型为巴伐利亚S3/6型蒸汽机车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在德意志国铁路时期按18.4和18.5的型号被进一步生产。

1914年,巴伐利亚最强大的蒸汽机车、首个搭载马莱式(德语:Mallet (Lokomotive))煤水车的巴伐利亚Gt2×4/4型蒸汽机车(德语:Bayerische Gt 2×4/4)(德意志国铁路96型蒸汽机车)开始投入服务。它们主要用于巴伐利亚境内陡峭坡道上的补机运行。

相关

  • 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男爵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男爵(Eduard Freiherr von Böhm-Ermolli) (1856年2月12日 - 1941年12月9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出生的奥地利军官,奥匈帝国中的一名陆军元帅
  • 斯密约瑟小约瑟·斯密(英语:Joseph Smith Jr.,1806年-1844年6月27日),又译为约瑟夫·史密斯,美国宗教领袖和摩门教主要分支后期圣徒运动的创始人。24岁时发表摩尔门经,并在接下来的14年中吸
  • 希腊地理希腊位于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南端。其北面与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毗邻,西临爱奥尼亚海,南靠地中海,东靠爱琴海与小亚细亚。希腊国土面积为131940平方千米,由希
  • 霍利迪交叉Holliday交叉(Holliday junction)是四股DNA所形成的交叉结构,名称来自此于1964年提出此概念者Robin Holliday,用以解释发现于酵母菌的遗传资讯交换,也就是同源重组。目前遗传学上
  • 刘永山刘永山(马来语:Lau Weng San;1978年2月12日-),马来西亚政治人物,为民主行动党雪兰莪州副财政。 他也是现任雪兰莪州议会万津州议员,2008年3月8日,刘永山于马来西亚第12届全国大选中胜
  • 巫蛊之祸巫蛊之祸,也称作巫蛊之狱,是西汉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在位晚年(66岁)时发生的一场政治动乱,对之后的政治影响深远。事情起因是汉武帝长子兼皇位继承人——太子刘据因被江充、苏文
  • 孔继勋孔继勋(1792年-1842年),字炽亭,广东南海县人,祖籍山东曲阜,清朝翰林、藏书家。孔继勋为孔子六十九代孙,其先于宋代迁到岭南,元代定居南海县。孔继勋故刻有“天南圣裔”印章。道光十三
  • 札幌站 (札幌市营地铁)札幌站(日语:さっぽろ駅/さっぽろえき  */?)是一位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区、隶属于札幌市交通局的地铁车站。地铁札幌站紧邻北海道旅客铁道(JR北海道)所属的札幌站南口广场,是
  • 麻阳溪麻阳溪,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境内的一条河流,是崇阳溪右岸支流,发源于建阳区西部黄坑镇坳头村西北杉岭东麓,蜿蜒向东南流经麻沙镇、莒口镇等地,于城区潭城街道桥
  • 拜勒峰坐标:45°08′17″N 6°08′09″E / 45.13806°N 6.13583°E / 45.13806; 6.13583拜勒峰(法语:Pic Bayle),是法国的山峰,位于该国东南部,由伊泽尔省负责管辖,属于多芬阿尔卑斯山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