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耐药性

✍ dations ◷ 2025-02-23 17:02:03 #急速耐药性

急速耐药性(Tachyphylaxis,源于希腊文,ταχύς/tachys“急速”,φύλαξις/phylaxis“保护”)为医学术语,指用药后反应突然急性减弱,包含短期内发作的耐药性。急速耐药性可能在初次用药时发生,也可能在使用多次小剂量后才出现。增加用药剂量,或暂停用药使人体休息,都可能解除急速耐药性,恢复原本的用药反应。例如麻黄碱(Ephedrine)能活化交感神经末梢,使其释放正肾上腺素提高血压,但过量麻黄碱会耗尽交感神经末梢的未活化受体,使效果消失。

用药反应取决于当下的药物反应速率,高浓度、长时间的药物刺激,或是重复的刺激,都可能造成药物受体去敏感化(Desensitization),进而产生急速耐药性。

急速耐药性表现出药物反应的速率敏感性(Rate sensitivity)。药物反应产生生理作用,通常需要药物(刺激分子)结合大分子A(配体受体、G蛋白受体、激酶等等),形成大分子B,借此活化或抑制下游反应。示意如下:

A     p     B {displaystyle A{xrightarrow { p }}B}

其中p为此反应的活化速率系数(Activation rate coefficient),通常被称为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然而p其实会受药物刺激的浓度影响,所以p应为变数。

更完整的开放反应系统示意如下:

R A     p ( S )     B     q     , {displaystyle R{xrightarrow {}}A{xrightarrow { p(S) }}B{xrightarrow { q }},}

R代表大分子A的生成速率。p(S)为活化速率系数,明显取决于刺激浓度S。q为移除速率系数,表示大分子B被分解掉的速率。若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则B浓度必等于R/q。必须注意B被分解后的去向,有可能只是单纯去活化,变回大分子A。

以上纯为速率敏感现象的必要条件。内分泌、生理与药理方面都有近一步的案例可循。由此可见,若大分子B被分解速率太低,而大分子A不足,便是急性耐药性的成因之一。

相关

  • 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英语: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一种企业管理软件,实现对企业的库存和生产的有效管理。MRP要达到的目标是在尽量控制库存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 约翰·威斯利·鲍威尔约翰·威斯利·鲍威尔(英语:John Wesley Powell,1834年3月24日-1902年9月23日),美国军人,地理学家,美国西部探险家。以1869年鲍威尔地理探险著称。曾任美国民族学局局长。 Template:
  • 孙祖基孙祖基(1903年-1957年10月11日),字道始,江苏无锡人。孙祖基早年先后就读于江苏第二师范学校、东吴大学法律系,常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附刊《觉悟》上撰文,讨论
  • 母鸡萝丝去散步《母鸡萝丝去散步》(英语:Rosie’s Walk)是英国绘本作家佩特·哈群斯(英语:Pat Hutchins)创作的儿童绘本,于1968年出版。该绘本为佩特·哈群斯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至今已被翻译成十种
  • 孙悟空系列丛书《孙悟空系列丛书》是1994年8月由海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套彩图系列丛书。围绕着孙悟空自大闹天宫到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全34册。内容的改编基本忠实于原著《西游记》
  • 午夜之前《午夜之前》(英语:)是一部2013年美国浪漫剧情片,它是《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前》的续篇。主演是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儿,导演则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电影在2013年1月在圣丹普西
  • 霍亨斯陶芬的阿格尼丝霍亨斯陶芬的阿格尼丝(德语:Agnes von Staufen,1176年-1204年5月),普法尔茨伯爵夫人(英语:Countess of the Palatinate)。阿格尼丝的父亲是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弟弟康拉德。1194
  • 1998年7月18日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边境冲突过程余波其他方面1998年7月18日,在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的边界代查尼以西,南斯拉夫陆军边防巡逻队伏击了科索沃解放军叛乱分子和外国圣战者组成的纵队。伏击造成4名科索沃解放军战士和18名圣战者死亡,其中大多数是沙特阿拉伯公民。十二名武装分子受伤,另有六人被南斯拉夫当局逮捕,并被控非法入境和走私枪支。南斯拉夫陆军报道称缴获了武装分子走私的大量武器和弹药。一名南斯拉夫边防警卫在冲突中受了重伤。根据以色列历史学家肖尔·谢伊的说法,这次伏击是南斯拉夫陆军和外国圣战者在科索沃战争中的首次冲突。人权观察顾问弗雷德·C
  • 2月9日2月9日是公历(平年)一年中的第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5天(闰年则还有326天)。
  • 北欧多神教北欧多神教,或称古北欧宗教、古斯堪的纳维亚宗教、古挪威宗教,为日耳曼异教(英语:Germanic paganism)(日耳曼本土宗教)之分支,出现在原始挪威文明期间,即日耳曼民族分裂出北部日耳曼族一系之时。 不过,日耳曼族本土文明被随后到来基督教文明侵蚀和取代,本土宗教亦在其中。现代学者在古斯堪纳维亚宗教及文物中寻找和获取古斯堪纳维亚历史、语言文字(如卢恩字母)、考古等学术信息,试图复原出古文明的全貌。在北欧文物当中,有许多据考证是13世纪的用古北欧语言书写的作品,记录着许多北欧神话,这些神话故事和神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