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坊道悦(1636年-1727年3月26日),生于日本伊势国松坂(一说石见国),本姓丹羽,日本江户时代围棋棋手,三世本因坊,棋力半名人(日语:準名人)(八段)。
拜于二世本因坊算悦门下,法名日胜;1658年算悦去世,道悦继任本因坊家家督。由于当时并不强制要求设立迹目,因此算悦没有立迹目。隔年开始出赛御城碁,在担任家督期间共五胜四败二和。
由于掌管围棋界各项事宜的官位碁所自算悦、安井算知1653年争碁未果后仍空位著,因此御城碁并非定期举办;1662年确定由寺社奉行下辖碁所掌管棋界事宜,无碁所则由寺社奉行管理,并希望选出新碁所不成。两年后确立御城碁制度,成为每年举办的赛事,同年复办御城碁;并同时确立棋四家家元制度、迹目制度。
1666年升上手(七段),隔年立二十三岁的徒弟山崎道策为迹目,道策开始出赛御城碁,此时道策的棋力已可与道悦分先。
由于安井算知与官方关系良好,甚至有如保科正之等大官做支持者,在刻意安排下,道悦一直无缘与算知对局。1668年,在御城碁举办前二日,官方忽然宣布安井算知接任碁所,成为三世名人;道悦以两人从未对局为由提出异议,并向寺社奉行申请争碁;寺社奉行加贺爪甲斐守(日语:加賀爪直澄)认为此为违抗官命,在道悦以输棋便流放远岛的觉悟下,争碁获得同意;手合订为差两段的让先,由道悦受先,共六十局赛(日语:番勝負),每年下二十局,并以该年御城碁为第一局。
争碁前半段道悦赢得颇为辛苦,但后半开始连胜,并将算知降级,手合改为差一段的先相先。最后六十局赛只下了二十局,道悦十二胜四败四和完胜,算知归还碁所之位,但被认为是道悦受道策影响才获胜的;算知以高龄完成二十局赛,反而被认为是安井家有一日之长;后世评价道悦仍不如算知,若算知年轻或两人以等同相等棋力的分先对局,则道悦不靠道策是无胜算的。
进行争碁中,1673年井上家家督玄觉因硕去世,道悦为了扶植对抗安井家的势力,让自己的徒弟、道策的弟弟山崎道砂继承井上家俸禄成为新家督,同时道策的迹目身份亦获得认可,家元制度完全确立。
虽然算知退位,但道悦认为自己违抗官命而不愿接任名人碁所,于1677年传位家督给道策,并推举其为新名人;隔年在道悦、算知见证下,道策成为新的碁所、四世名人。之后道悦获得等同名人资格的二十人扶持,并仍能参加御城碁,期间亦有留下被道策让先的棋谱。
1686年正式引退,隐居在京都;晚年仍常至本因坊家拜访,并指导道策去世后新继任的年幼家督道知。1727年以高龄九十二岁去世,为棋四家历代家督中,最长寿者。死后葬于京都寂光寺。
围棋传入日本时,棋盘并没有一定标准大小,于是各地便自行发展出不同的棋盘格式。而道悦与门徒确立围棋棋盘大小标准规格,订为高七寸八分、厚三寸九分、长一尺四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椽三部,被称为标准棋盘,统一了日本棋盘格式纷乱的情况,此规格使用了约百年之久。另外1666年御城碁,对上二世安井算哲,该局道悦下出被认为是日本围棋史上第一次的大模样,此风格被道策承袭,成为道策流。
对于道悦誓死捍卫碁所之举,《坐隐谈丛》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近代职业棋士福井正明(日语:福井正明)九段曾说最尊敬的棋士为道悦,认为道悦以命相争名人之位,其精神让日本围棋得以飞跃成长,为围棋界的恩人。
棋力上,虽然评价认为道悦本身棋力不如算知,多得力于道策,但酒井猛(日语:酒井猛)九段仍认为道悦有名人等级的实力。
(黑1为实战黑69,以下至白78,剩余手顺略)
图中白2、白10大模样下法为日本围棋史上首见,后来被道策承袭成为道策流。
(仅摆出第200手时盘势局面,不摆出手顺)
此盘为与算知争碁第一局,由于算知刚被任命为新的名人碁所,官方不愿新名人上任才两天就输棋,所以道悦被告知此局需下成和局;由于御城碁的下打制度,两人并非于御前直接对局,而为事先对局完再至现场摆谱。此局道悦领先甚多,于官子处开始故意下缓著,仍一目胜,但于御前摆谱时则谎报为和局。从此,争碁第一局下为和局成了不成文规定,之后如本因坊察元、井上春硕因硕的名人争碁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