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

✍ dations ◷ 2025-11-22 19:37:31 #明信片
明信片,一种专供书写文字,不必封函,即可交邮局寄递的邮件。其正面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笺的作用。优点是省贴邮票和不用信封,缺点是篇幅小而无隐密性。亦称为“邮片”。明信片所写的内容公开,可被他人所看见,内容通常不涉及隐私权之虞,故称为明信。在某些地方明信片邮资较普通信函资费便宜。依据台湾中华邮政业务说明,一般民众可自行印制明信片但不得标志“中华民国邮政”,而中国大陆的中国邮政亦有类似规定,因此许多人会称邮局发行之明信片为“邮政明信片”(postal card,带邮资符),而民间印制者则以泛称之“明信片”(postcard)指称。一般在卡片的反面印有图案(风景、绘画、宣传漫画等等),在正面可以贴邮票,写收件人地址和邮件内容。有的明信片上已经印好邮票,称作邮资明信片。美国费城约翰·P·卡尔顿,在1861年将明信片的专利售予H·L·利普曼。利普曼制作了镶有边框的明信片,并加上“利普曼邮政卡片”(Lipman's postal card)的标志。欧洲在九年后也开始制作明信片。但是第一个使用明信片的国家,则是1876年的奥斯曼土耳其。美国邮局在1873年开始发行带有邮资的邮政明信片。邮局为了因应人们想找一些更方便的方法来寄送一些便签而制作了这些明信片,而且也只有邮局可以印制。直到1898年5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私人邮寄卡片法案,才准许私人出版商和印刷厂制作明信片。不过最初美国政府并不允许私人企业称自行印制的卡片为“明信片”,所以他们只好称为“纪念品卡”(souvenir cards)。虽然这个禁令到1901年被撤销,但直到1908年人们才被准许将地址写在卡片的侧栏。美国的第一张明信片是1893年创造出来,用来宣传芝加哥的哥伦布纪念博览会。此后美国政府就政府透过邮政部的规范,准许印刷商发行1分明信片(1便士明信片)。世界上第一张明信片是1869年在奥地利发行的一张印有邮票的明信片。在1870年和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明信片作为战地信件获得青睐和普及。在台湾是日本统治台湾十年后才通用的邮递形式,故年纪较大的人们会用绘叶书(エハガキ)来称呼。集邮中,有一种类型便是收集明信片,并有对应之明信片学。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群人进行“明信片”为主的交流,如Postcrossing。

相关

  • 荷兰语荷兰语(英语:Dutch),又称尼德兰语(荷兰语:Nederlands),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主要通行于荷兰,在比利时与苏里南有六成人口使用(这三个国家共同组成荷兰语联盟);也是荷兰
  • 塔崩塔崩(Tabun),或作GA(二甲氨基氰膦酸乙酯)是一种有极强的毒性的物质。它是清澈无色无味的液体,有轻微水果香味。由于它会严重地影响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致命,塔崩被
  • 肌醇代谢肌醇(英语:Inositol)(旧称维生素B8)是一种环己烷的六醇,从哈沃斯投影式来看,这些羟基相对环平面的取向不同,故可区分为多种类型,如肌肌醇,表肌醇和鲨肌醇等。最常见的是肌肌醇。常见
  • 裨治文裨治文(1801年4月22日-1861年11月2日),又名高理文,原名伊利亚·科尔曼·布里奇曼(Elijah Coleman Bridgman),美部会传教士,响应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R.Morrison)的呼吁,而
  • 圣但尼圣但尼(法语:Saint-Denis)位于印度洋留尼汪岛,是法国海外大区留尼汪的首府。
  • 粪口途径粪口路径(也称为口腔-粪便路径或者口粪路径),是一种疾病传播(英语:Transmission (medicine))途径。具体指的是,病原体由一个宿主的粪便中被引入另一个宿主的口腔中的传播方式。在一
  • 爱斯基摩爱斯基摩人(Eskimos or Esquimaux)是北美洲北部的(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和格陵兰)的因纽特人以及阿拉斯加西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尤皮克人的总称,阿留申人与前两种
  • 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是巴黎的一座现代美术馆,位于杜伊勒里花园西北角,兴建于1861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最初作为室内网球场地(jeu de paume)
  • 单胺单胺神经递质(英语: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是含有芳乙胺结构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所有单胺类都是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甲状腺激素衍生而来,经芳香族L-
  • 东沙岛东沙岛是南海上东沙群岛的主岛,面积1.8平方千米,是南海数百个岛礁中最大的岛屿之一。由中华民国管辖。因为岛屿形状如牙,俗名月牙岛,但因位居珠江口“南澳”之外,所以在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