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重力

✍ dations ◷ 2025-11-09 16:41:16 #基本物理概念,万有引力

标准重力通常以 0n 表示, 是在地球表面的水平线的由于地球重力而产生的额定加速度。大约为9.80665 m/s2 (approx. 32.174 ft/s2)。 这个数值被第三次国际度量衡会议(CGPM) 确立 (1901, CR 70)。

标志 通常也指代重力, 但是 严格来说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而这一加速度根据在地球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参见 地球重力)。 标志 不应该与 (重力常量)或者 g (没有斜体)(公克,重量单位,gram 的简称)混淆 。标志 (英语又写做"gee")也被用作于加速的单位, 并用上面定义的数值(参见G力)。

上面定义的 0 的数值是在地球上额定的中间范围的数值,代表在海平面纬度约45.5°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忽视空气阻力)。 它在数值上比地球的水平高度加速度大, 约为9.797645 m/s2。 虽然重力的实际强度由于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为了测量和许多计算的目的,通常使用标准重力。

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单位(SI unit)(事实上,任何加速度), 也就是米每秒的平方(meters per square second), 也可被写作牛顿每千克(newton per kilogram)。其数值一致: n = 9.80665 N/kg。 这种等价的形式表明:在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每千克的质量, 地球承受额定力 9.80665 牛顿 (虽然实际数值略有不同)。

因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等于作用在单位质量(SI单位,1 千克)的力, 也被指重力场 与电场相似。

用地球的质量( M {\displaystyle M_{\oplus }} )和半径( R {\displaystyle R_{\oplus }} ):

g 0 = G M R 2 9.81 m / s 2 {\displaystyle g_{0}={\frac {GM_{\oplus }}{R_{\oplus }^{2}}}\approx 9.81\,\mathrm {m/s^{2}} }

相关

  •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拉迪诺语:Baruch de Spinoza,拉丁语:Benedictus de Spinoza,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斯宾诺莎的祖先是居
  • 起始因子起始因子(英语:Initiation factors)是指翻译起始阶段端结合到核糖体小亚基上的一些蛋白质,翻译是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一部分。主要分为三种:氨酰-tRNA合成酶 · 阅读框架 · 起始
  • 卡莱马·莫特兰蒂卡莱马·彼得勒斯·莫特兰蒂(南非荷兰语:Kgalema Petrus Motlanthe,1949年7月19日-),南非政治家,非洲人国民大会成员,曾任非国大总书记(1997年-2007年)、非国大副领袖(2007年-2012年)、南
  • 成人固有结缔组织(英语:Connective tissue proper)为结缔组织的一种,狭义上的结缔组织即专指固有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以及网状
  • 多酚类多酚(英语:polyphenol;也称为多羟基苯酚),是一种主要是天然的结构类,但也是合成或半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存在大量的酚结构单元。这些酚结构的数量和特征构成了该类特定成员
  • 毛卷层云毛卷层云(学名:Cirrostratus fibratus,缩写: Cs fib ),是卷层云的一种。毛卷层云形似纤维状的面纱,云体上能见细薄的条纹。毛卷层云可以自毛卷云发展而来,在更少的情况下也可由密卷
  • 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简称《四朝诗》、《御定四朝诗》,为清朝官修诗歌总集,由康熙帝敕命张豫章等人编纂,收录宋、金、元、明四朝诗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成书进御,共三百十七卷
  • 奥州藤原氏奥州藤原氏(日语:奥州藤原氏/おうしゅうふじわらし Ōshū Fujiwara-shi),又称平泉藤原氏,是日本宽治元年(1087年)-文治5年(1189年)期间在东北地方以平泉为中心的豪族,始祖藤原赖远
  • 第三阶级在法国旧制度中,第三等级(法语:Tiers état)指的是当时法国社会中除了教士阶级、贵族阶级之外的其他公民组成的阶级。第三等级不像前两个等级一般拥有封建特权,并且担负纳税和其
  • 墨西哥银圆墨西哥银圆,又称鹰洋、蝠洋或墨银,为墨西哥独立后所铸造的银圆,一种曾经流通于世界各地的知名货币。16世纪西班牙人在美洲墨西哥等殖民地发现银矿,铸造西班牙银圆(华人俗称为佛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