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五角锥十二面体

✍ dations ◷ 2025-09-18 21:44:44 #多面体,凹多面体,星形多面体,星形二十面体

在几何学中,凹五角锥十二面体是一种星形多面体。 它的外形是一个Ef1g1星状的二十面体。 温尼尔在他的书中列出28种星形多面体模型,并将凹五角锥十二面体列为第三个星状的二十面体。

凹五角锥十二面体的凸包是正十二面体,因此其顶点坐标与正十二面体相同:

其中 = 1 + √5/2为黄金比例。

凹五角锥十二面体作为星形多面体时,其面为一种星形六边形。整个立体共有20个面、60条边和20个顶点。

凹五角锥十二面体作为凹多面体时,与五角化十二面体和小星形十二面体有相同的拓朴结构,都是用五角锥取代正十二面体的五边形面,其差别在于,五角锥的高度,接至外接球的是五角化十二面体,高度更高的是小星形十二面体,高度为负的就是凹五角锥十二面体。

小星形十二面体

五角化十二面体

正十二面体

倒五角化十二面体
凹五角锥十二面体

在几何学中,刻面(英语:Faceting)是一种移除多面体的某些部分却不产生新的顶点的一个动作。凹五角锥十二面体与将正十二面体经过构建20个自我相交的六边形面的刻面所形成的形状有相同的形式。这种形式是一种诺贝尔多面体(英语:noble polyhedron)。

其凸包的20个顶点的顶点布局与正十二面体的顶点布局相同。

将星形的凹五角锥十二面体中的其中一个六角星面反白显示

这些面可以看做是从正十二面体刻面而来

与凹五角锥十二面体与五角化十二面体有着类似的结构,其差别仅在一个是正十二面体向外接锥体另外个是减去锥体

凹五角锥十二面体在拓朴中相当于六阶六边形镶嵌的商空间,其可以将作为星形多面体的凹五角锥十二面体中的六角星面进行拓朴变形成正六边形而构造出六阶六边形镶嵌,因此在另外一个索引中也被看作是一种正多面体:

布里居在1974年描述了一个外型与凹五角锥十二面体相似的多面体。布里居发现凹五角锥十二面体中央的部分因为重叠所以不算是凹五角锥十二面体的一部分,因而导致凹五角锥十二面体中心密度是0,因此其描述了一个有中间部分的凹五角锥十二面体。

复合大三角六边形二十面体凹五角锥十二面体是指由大三角六边形二十面体和凹五角锥十二面体重叠组合成的一种几何形状。

其也是一种星形二十面体。

相关

  • TdT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末端转移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显示出未成熟的、"前B","前T淋巴细胞"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细胞"
  • 阿特尔伯勒坐标:52°31′06″N 1°01′09″E / 52.51826°N 1.01916°E / 52.51826; 1.01916阿特尔伯勒(Attleborough)是英国英格兰诺福克郡的一个集镇和民政教区。阿特尔伯勒民政教区的
  • 次缢痕次缢痕,可见于染色体中,是指除了主缢痕即丝以外的缢痕。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只能在主缢痕位点弯曲。 次缢痕对于鉴定细胞核内单个染色体很有用。在细胞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有0
  • 克洛维四世克洛维四世(法语:Clovis IV;680年-695年3月),有时会被称为克洛维三世(若认为之前的克洛维三世是篡位者),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全法兰兄国王(691年4月12日—695年3月在位)。提乌德里克
  • 精实案精实案,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国军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规划案,是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于1997年7月1日至2001年间所推动的裁减军备法案,以“精简高层、充实基层”为目标,故称为精实案。
  • 布达佩斯大学罗兰大学(匈牙利语:Eötvös Loránd Tudományegyetem,缩写为ELTE),旧名布达佩斯大学(Budapesti Tudományegyetem),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的一所大学,为该国第一学府。创立于163
  • 越绝书《越绝书》,又称《越绝》、《越绝记》,成书大约在东汉,记录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相关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方域史,也是记载越国历史的文献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权威著作。《越
  • 短干扰核糖核酸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英语:small interfering RNA,缩写为siRNA),又译为小干扰核糖核酸,又称短干扰核糖核酸(short interfering RNA)或沉默核糖核酸(silencing RNA),是长度20到25个核苷酸
  • 流通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而此交易场所是那些需要经常进行物品交换的人,为了减少搜寻成本所自发形成的。词中的“市”指的并非“城市”,而是
  • 靖宇县靖宇县是吉林省白山市下辖的一个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始设濛江州,江州治,隶属吉林副都统管辖。民国初年,全国废州,1913年改为濛江县,隶属吉林省吉长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