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黑齿

✍ dations ◷ 2025-11-24 18:31:32 #牙齿,化妆,日本传统,中国传统,越南传统,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台湾原住民文化

染黑齿,又称漆齿、墨齿、涅齿,是中国大陆部分地区、日本、越南、台湾原住民、东南亚、印度一些太平洋岛屿如帕劳、雅浦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区民族一种传统风俗,即将牙齿染成黑色。每个民族、地区的染黑齿方式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与成人礼、婚礼等通过仪礼相关。

东亚地区的染黑齿习俗起源甚早,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有“黑齿之国”,后人考证是指鲁地。郭璞引《东夷传》指黑齿国在裸国东南,而裸国在倭国东面四十余里,后人推测即日本。《逸周书》、《楚辞》、《战国策》、《异物志》等都有黑齿、漆齿的记载,这些文献中所指的黑齿或漆齿位于中土的西方、南方,即当时除北方之外,中土周围都有黑齿民族。唐代以后的文献如《云南志》《南诏德化碑》、《五杂俎》、《粤西文载》中,亦有关于岭南、西南地区人们染黑齿的描述,明代及之前染黑齿不限于少数民族,一些岭南汉人亦有染黑齿。至清代中国受满族统治,汉人正统、华夷之辨的观念加强,以及“中央/边区”和“贵族/平民”等对比意识的尖锐化,才被士人视为“蛮俗”而加以贬抑。

在日本,这种习俗被称为“お歯黒”、“歯黒め”。《山海经》中曾经提到过东海之上的黑齿国,而在古坟时代墓葬中发现的人骨和埴轮都有染黑牙齿的迹象。《古事记》也有记载武尊天皇和应神天皇时期的美女是染黑齿的。最初是以果实染齿。平安时代起,鉴真和尚从中国引进制铁技术至日本出云国一带,使当地发展出一种称为“香登黑齿方”的染黑齿技术,自此染黑齿也被称为“鉄漿付け”。在《源氏物语》、《堤中纳言物语》中都有对日本贵族染黑齿的描述。

在越南,染黑齿的习俗亦很常见,当地民歌笑白齿“如呆齿”、“像犬齿”。朝鲜王朝文献《北辕录》记载朝鲜使节看到越南官员染黑齿。朝鲜另一文献《赵完璧传》亦有描述越南长者漆齿。


印度的染黑齿习俗见于佛经或游记中,如《妙法莲华经》中提到有一罗刹女名“黑齿”,《大唐西域记》亦记载印度人把牙齿染红或染黑。

较常见的是以植物染色,亦有用其他材料。方式有直接涂上或经咀嚼染色。

唐代云南女性把茜草和石榴根皮等中草药晾干、粉碎,然后以水共煮,冷后用其汁液在睡前涂敷于牙齿上,一年涂数次,就能染黑牙齿。明清时南方人多将槟榔与石灰同食来染黑齿来。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巴布亚、苏门达腊、爪哇、雅浦和马里亚纳等地,也采用嚼槟榔来染齿。

日本早期染黑齿是在进行口酿造酒法时,女性将杏、桃、山葡萄等水果咀嚼后装入壶内,利用唾液促使发酵,女性的齿亦被染黑而在绳文和弥生时代则有部分地区孕妇因常吃,部分地区则因为孕妇带有酸味的山葡萄,久而齿黑。至平安时代开始改用铁浆染齿,是将铁片或铁钉浸泡于五倍子溶液中,或是混合两种液体再放入酒、麹或茶叶等,密封两、三个月后形成茶褐色的黏液,称为“铁浆水”,并将之反复涂在齿面染齿。

台湾台南一带的平埔族是用涩草或芭蕉花染黑齿,凤山东南一带的南路傀儡番各社则以野草为黑齿原料,花东的阿美族人会利用除去树皮的tatai木烧烤后流出的黑色液体或以黄杨木、七里香、桑树或槟榔等草茎之液染黑齿。台东卑南族男子以含有单宁的谷斗科植物以火加热后取得的黑色汁液染齿,平日则用一种被称为baduduan的紫苿科草茎汁液打擦齿面增加黑色光泽。

婆罗洲人及印度西海岸和尼可巴群岛居民之以桑果汁液染齿。印度南方萨利姆女性用当地产的黑土混合胡桃根部汁液把牙齿染黑,菲律宾吕宋岛人是以燃烧后的油烟混合砂糖薯的汁液来染齿,帕劳人以各色植物的汁液混合取自贝壳的石灰染黑齿。


南方汉族人喜嚼槟榔避瘴气,久而久之牙齿变黑。

早期染黑齿者为已婚妇女,平安时代起,日本贵族在元服或裳着成人礼前会把牙齿染成黑色,这种习俗在贵族、平家武士、大量寺院中存在,而在其他人群中则没有。此外,皇族成员或高级贵族的少男少女还会进行引眉(把眉毛剃去,并用墨在眉毛处描上细长弓形的眉毛状)。室町时代起,日本贵族13-14岁即开始染齿,并产生“十三铁浆(じゅうさんかねつけ)”之说。至战国时代,由于战乱,男性的染齿风俗渐行衰退,武家女性则为了提早出嫁,在8、9岁即开始染齿。江户时代染齿普及至庶民阶层,元禄时期更达巅峰,每年十一月十五成为“御染黑齿日”,足13岁的少女都会在这天染黑齿,还有制式化的祝文“染黑齿祝文”(齿黒染を祝ふ文)。游女、艺妓也染黑齿。而民间在婚礼、葬礼等特定仪式上也会进行染黑齿。这种习俗延续到了幕末,直到1870年2月5日明治政府下令禁止后,才在大正年间逐渐消失。


男人将牙齿染成红色,女人则染成黑色。

相关

  • 苯六甲酸酐苯六甲酸酐也称为“苯六酸酐”、“苯六羧酸酐”或“蜜石酸酐”等,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2O9。苯六甲酸酐是苯六甲酸的酸酐,可由苯六甲酸和乙酸酐的混合物加热至120℃制
  • 眼虫属眼虫藻(学名:Euglena)是生物里的一个属,属于裸藻纲。其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它们有眼斑,它与趋光有关。眼虫为长梭形或圆柱形而带扁平的单细胞藻体,由前端小凹陷生出细长鞭毛一条,其运
  • 咀嚼肌咀嚼肌指参与咀嚼的四对肌肉。咀嚼可分为咬合及张口两个动作,其中咬合肌(英语:mastication)共有三对。仅有外翼肌(英语:lateral pterygoid muscle)一条负责将颞颌关节(英语:Temporoma
  • 鵎鵼巨嘴鸟即鵎鵼科鸟类,外型虽然与产于亚洲的犀鸟十分相似,但在动物分类学上却与啄木鸟比较接近,与啄木鸟一样脚爪都有四趾而且都是两趾在前两趾在后,属于䴕形目。虽然巨嘴鸟在原栖
  • 老挝语老挝语(ພາສາລາວ phasa lao),又称寮语、寮国语、老语,属壮侗语系侗台语族壮傣语支,是老挝的官方语言。其使用人口约520万,主要分布于老挝,以及泰国东北部和北部的佬族居住地
  • 回教祈祷团东南亚联合国 国家其他非国家组织伊斯兰祈祷团(阿拉伯语:الجماعة الإسلامية‎,al-Jamāʿah al-Islāmiyyah),又称回教祈祷团,简称伊斯兰团,是一个寻求在东南亚建
  • 阿伯拉罕·伊本·埃兹拉亚伯拉罕·伊本·埃兹拉(英语:Abraham ibn Ezra,1089年-约1167年,又译作亚伯拉罕·伊本·以斯拉) 是十二世纪的犹太裔的西班牙学者,同时也是科学家、注释家、诗人。十七世纪时的英
  • 朱光焘朱光焘(1886年-1960年)字谋先,祖籍安徽,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实业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朱光焘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染织。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归国后,获游学毕业进士,授翰林院庶
  • 云冰县云冰县(马来语:Daerah Rompin),是马来西亚彭亨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其面积为5,734.93平方公里,人口于2010年为105,606。该县北临北根县,西临百乐县,南临柔佛州昔加末县和丰盛港县,东临
  • 林大同林大同,福建福清县人。明初官员。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明朝首开会试,林大同考中吴伯宗榜三甲进士。官湖广石首县(今石首市)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