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艾伦辐射带

✍ dations ◷ 2025-09-03 03:52:13 #范艾伦辐射带
范艾伦辐射带是在地球附近的近层宇宙空间中包围着地球的大量带电粒子聚集而成的轮胎状辐射层,由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范·艾伦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范艾伦带粒子的主要来源是被地球磁场俘获的太阳风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范艾伦带两转折点间来回运动。当太阳发生磁暴时,地球磁层受扰动变形,而局限在范艾伦带的高能带电粒子大量泄出,并随磁力线于地球的极区进入大气层,激发空气分子产生美丽的极光。范艾伦辐射带一般情况下分为内外两层,海拔高度处在约500至58000千米之间,内外层之间存在范艾伦带缝,缝中辐射很少,偶尔会因为太阳风暴等突发情况临时被破坏分离导致多层产生。Kristian Birkeland,Carl Størmer和Nicholas Christofilos曾在太空时代之前研究过被捕获带电粒子的可能性。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升空,当升至800千米高空时,卫星上所载盖革计数器读数突然下降至0。到1958年3月26日探险者三号升空时,又发生了同样的情况。范艾伦认为,这是因为存在极大量的辐射导致计数器达到饱和而失灵造成的。因此,同年7月26日发射探险者四号时,他在计数器前端加入一小片薄铅以阻挡部分辐射。果然,新的卫星证实了他的猜测。目前范艾伦辐射带仅专指围绕地球的辐射层,同时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在其他行星周围也存在有类似结构。太阳无长期维持的辐射带,因其缺乏稳定的整体偶极子场。20世纪初,挪威数学及天文物理学家斯托默就从理论上证明,地球周围存在一个带电粒子捕获区。它是由地球磁场俘获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所形成的。一般来说,内辐射带里高能质子多,外辐射带里高能电子多。辐射带对保护地球起着很好的作用,它能俘获从太阳和其他天体向地球射来的高能粒子,使它们不能到达地面,从而避免了高能粒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致命威胁。另一方面,由于辐射带里的高能粒子会对人类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它又是人类进行星际转移的巨大障碍。辐射带对人造卫星影响较大,因此在人造卫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敏感元件进行保护性设计,特别是运行轨道需穿越相关高度的观测类卫星。2012年8月,NASA发射了一对范艾伦探测器,同时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对辐射带进行观测。观测结果认为范艾伦辐射带负责加速粒子,而不是收集来自其他地方的高能粒子。范艾伦辐射带内圈通常分布于0.2~2倍地球半径高度(即海平面上约2000~5000千米高度),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太阳活动强烈或南大西洋异常区内,其高度边界可能会被压缩至海平面上方200千米。范艾伦辐射带外圈主要由地球磁层捕获的高能(0.1-10MeV)电子组成。它比内带更易变,因为更容易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形状几乎是环形的,起始于三个高度,并延伸到地球表面以上60000~100000千米影响哈勃望远镜的观测,因为哈勃处在相对高的轨道,离地559千米来运行。因此,当哈勃通过南大西洋上空时必须暂时关闭观测。因为范艾伦辐射带刚好在这里碰触到地球的上层大气,如果开启观测的话,可能会损坏哈勃的观测元件。地球 · 地磁场 · 极光 · 极风 · 大气环流 · 喷射气流电离层 · 等离子层 · 磁层 · 磁层顶 · 磁层质点运动(英语:Magnetosphere particle motion) · 环状电流 · 范艾伦辐射带 · 白克兰电流 · 磁层鞘 · 磁层年表(英语:Magnetosphere chronology)列表(英语:List of satellites which have provided data on Earth's magnetosphere) · GEOTAIL(英语:Geotail) · WIND(英语:WIND (spacecraft)) · 极地(英语:Polar (satellite)) · IMAGE(英语:IMAGE) · 束群(英语:Cluster II (spacecraft)) · 双星计划 · 范艾伦探测器 · THEMIS(英语:THEMIS) · MMS(英语: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 Mission)(2015年)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项目 · 南半球极光雷达实验 · 超级双重极光雷达网络水星 · 木星 · 甘尼米德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行星环 (木星环 · 土星环 · 天王星环 · 海王星环) · 气体环 · 流量管

相关

  • 蜂毒蜂毒是蜜蜂尾部毒腺分泌的液体,它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若干种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组织胺、酸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在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英语:Melittin)约占干蜂毒的50
  •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英语: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缩写作 NLP)是人工智能和语言学领域的分支学科。此领域探讨如何处理及运用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处理包括多方面和步骤,基本有认知、
  • 东方医学汉医学,是起源于汉民族的传统医学,现代的中国大陆人和台湾人多称其为“中医学”。其理论与技术最早是由汉民族所奠定以及发展的,并伴随中国在亚洲数千年以来的政治和文化上的影
  • 马蒂亚斯·许莱登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1804年4月5日-1881年6月23日)是一位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之一。他出生于德国汉堡,大学时原本研读法律,但后来转向其
  • 福楼拜古斯塔夫·福楼拜(法语:Gustave 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生于法国鲁昂,法国文学家,世界文学名著《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的鲁昂,父亲
  • abbr class=abbr title=S33: 预防静电S33/abbr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盟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
  • 4f14 5d6 6s22, 8, 18, 32, 14, 2蒸气压第一:840 kJ·mol−1 第二:1600 kJ·mol主条目:锇的同位素锇(Osmium,旧译作銤、鐭)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Os,原子序为76。锇金属坚硬、易
  • 巴斯克巴斯克可以指:
  • 圣捷尔吉·阿尔伯特阿尔伯特·纳扎波尔蒂·圣捷尔吉(匈牙利语:Nagyrápolti Szent-Györgyi Albert;1893年9月16日-1986年10月22日),匈牙利生理学家。他因“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
  • 放射型城市放射型城市亦称为中心型城市,通常与组团式城市、线形城市相对。其重要特征为城市往往由一个中心地区作为城市核心构成,其他道路与街道和设施以圆环状或方形环状环绕城市中心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