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逻辑史

✍ dations ◷ 2025-08-17 23:45:37 #中国逻辑史

中国逻辑史指的是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等思想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逻辑史角度看,中国的逻辑学并未同欧洲、印度和穆斯林世界一样有着广泛认同和持续发展的特点,而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孤立。因此,中国的形式逻辑在逻辑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中国的逻辑思想极为丰富地表现在了各个学术思想范围和认识中。然而由于过去封建正名的思想统治,使旧哲学中论名实的逻辑科学长期停顿在正名主义的逻辑思想和墨辩立名本的思想认识上;而一直分散在各种科学技术思想方面的理论,也因为旧的哲学和科学狭隘的区划限制,没有得到逻辑综合的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们纷纷提出自己解决社会变乱的主张,学术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各派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驳斥别派的观点,必然要对论辩的原则、方法等进行探讨、总结。当时将讨论名实关系、论辩析理的学问称为名辩之学;其时甚至出现了一个从事名辩学研究的学派——名家。名家对名实关系、正名原则和论辩术进行探讨和总结,涌现出一些研究名(语词或概念)和辩(论辩术)的思想家,在他们关于名辩的学说中萌发了诸家的逻辑思想。

逻辑史研究的“名家”,一般就是“形名家”, 亦即刑名家。名家是中国思想家中最早提出逻辑问题的学派,包括对思想中最基本的元素 “实”与“名”和各命题关系的诠释。

邓析是名家创始人,他善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辩”,为诉讼双方提供胜诉的充分理由,并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批评当时的政治和法令。惠施是名家“合同异”派代表,曾提出“历物十事”,如“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南方无穷而有穷”等。他把人们通常对一句话的解释换成一个特别的解释,“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其他辩者还提出了“辩者二十一事”,如“卵有毛,鸡三足”“龟长于蛇”等。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是公孙龙,他认为摸石头只有坚的感觉而没有白的感觉,看石头只有白的感觉而没有坚的感觉,坚的感觉和白的感觉是分离的,坚和白是分别自藏的。因此,概念“坚”和概念“白”也是分离的。公孙龙论证了辩者儿说提出的命题“白马非马”。他认为“白马”与“马”在外延和内涵方面都不相同,因此白马与马不相同。

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逻辑学体系,全球三大古典逻辑体系之一,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三物分别为故、理、类。《墨辩》是墨家逻辑的主要著作。

“正名”主要是讲“名实正当”的问题。正名的思想,在逻辑史上发生得最早,属于社会政治伦理生活方面的一种逻辑思想表现。

改革开放后,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1978年,全国逻辑讨论会召开。1979年,中国逻辑学会成立。1980年初成立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会。

相关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macrolides),或称大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英语:cladinose)及去氧糖胺(英语:desos
  • 人类生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
  • pernicious anemia维生素 B12 缺乏贫血(英语:Vitamin B12 deficiency anemia),是指因缺乏维生素B12造成红血球不足的疾病,恶性贫血(英语:Pernicious anemia)是造成维生素 B12 缺乏的原因之一。最常见
  • 泄殖腔泄殖腔(Cloaca)在动物学解剖学中指在某些动物种类背后作为肠道、尿道及生殖道出口。一般有泄殖腔的动物都属于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及哺乳类的单孔目。上述动物直肠末端较其他
  • 布拉干省布拉卡省或译布拉坎省(Bulacan)是菲律宾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央吕宋政区。首府是马洛洛斯市。布拉卡省西邻邦板牙省、北邻新怡诗夏省、奥罗拉省及奎松省,南边为黎刹省。布拉卡省也
  • 验证及确认验证及确认(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两者是独立的过程,若两者一起使用,可以用来检查产品、服务或系统满足需求(英语:Requirement)和规格(英语:Specification (technical standar
  • 弗拉迪米尔乡 (戈尔日县)坐标:44°50′N 23°34′E / 44.833°N 23.567°E / 44.833; 23.567弗拉迪米尔乡(罗马尼亚语:Comuna Vladimir, Gorj),是罗马尼亚的乡份,位于该国西南部,由戈尔日县负责管辖,面积59
  • 苦蓝盘苦蓝盘(学名:)为苦蓝盘科苦槛蓝属下的一个种。
  • 阿尼哥阿尼哥(Araniko,1244年-1306年),又作阿尔尼格,号西轩,中国元朝时建筑、雕塑大师,尼婆罗人,幼年时开始学习梵文和工艺制造技术,擅长雕像和建造佛塔,原为僧人。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请八思巴在吐蕃造黄金塔,阿尼哥率八十余人入藏造塔,两年后塔建成,由此开始了在内地的工作。后入八思巴门下,东行至北京朝觐,在中国待了45年,设计并主持建造了佛塔三座、大寺九座、一座道观和两座祀祠以及大量的雕像。其中最辉煌的是北京妙应寺的白塔。他还培养出大量的建筑人才,如刘元等人就从师于他,为国家修建佛教建
  • 多瓦祖尔语多瓦祖尔语(多瓦祖尔语:(()则是诞生、子孙之意。Dovahkiin, Dovahkiin, naal ok zin los vahriinwah dein vokul mahfaeraak ahst vaal!Ahrk fin norok paal graan fod nust hon zindro zaanDovahkiin, fah hin kogaan mu draal!Huzrah nu, kul do od, wah aan bok lingrah vod,Aahrk fin tey, b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