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歌

✍ dations ◷ 2025-09-10 10:08:22 #匈牙利文学

《民族之歌》(匈牙利语:Nemzeti dal,也有“国歌”的意思)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多尔在1848年匈牙利革命期间创作的诗歌,被认为是匈牙利非正式的国歌。

1848年3月13日,维也纳爆发了革命,梅特涅首相被迫辞职,并颁布了新宪法。裴多菲在当天晚上写下这首诗。关于本篇的写作过程,裴多菲在1848年3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民族之歌》是我在3月15日的前两天为了青年人在3月19日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而写的,由于后来所发生的许多事件,这次大会已没有举行的必要了。当我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写《民族之歌》的时候,我的妻子就坐在另一张桌子旁边,为自己缝制一顶红、白、绿三色民族帽子。” 3月14日夜里,以裴多菲为首的聚集在毕尔瓦兹咖啡馆的匈牙利革命者,积极筹备第二天在匈牙利首都佩斯的群众起义活动。3月15日黎明,佩斯的革命群众在裴多菲领导下,一致通过了他在3月13日(即维也纳起义当天)晚上写成的战斗诗篇《民族之歌》和由当代著名小说家约卡伊·莫尔起草的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清晨,一万多名革命群众冒雨集合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游行队伍以匈牙利三色旗为前导,向全国最大的兰德纳印刷所前进,以人民的名义夺取了印刷机器。起义群众不顾检查官的阻挠,作为起义的传单,印出了裴多菲的《民族之歌》和《十二条》。政府在群众的压力下,接受了《十二条》的部分内容。裴多菲领导的起义队伍掌握了布达佩斯的全部政权。起义的当天晚上,在佩斯的民族剧院上演了考托诺·尤若夫的反抗德国统治的悲剧《邦克总督》,裴多菲的《民族之歌》也被配上歌曲进行了演唱。

全诗由六节组成,每节均有四行复句,而且复句中最重要和精彩的诗句是“我们不再继续作奴隶!”这是全诗的灵魂,也是裴多菲发动这次起义的最终目的。诗人在本篇中提出了那个时代最尖锐的问题:“作奴隶,还是作自由人?”他认为,争取匈牙利民族独立,唯一的途径必须走人民革命战争的道路;发动起义,必须“手持军刀,走向宝座”,砍掉统治者的头颅。 当裴多菲在民族博物馆前朗诵本篇时,游行队伍中高呼的口号和佩斯街头贴出的标语,均为“我们不再继续作奴隶”,这一诗句,这说明全诗的高潮在于每节的末句,它标志着起义群众的战斗目标。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作自由人呢,还是作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民族之歌》初稿第一节首句原为“起来,匈牙利人,现在干,还是永远不干。”3月15日清晨,诗人在毕尔瓦兹咖啡馆的革命青年中朗诵此诗时,接受群众的意见,将其改为“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增强了诗歌的号召力、战斗力。

就形式来说,这首诗是采取匈牙利古老民歌的形式写成的。它的成功,在于诗情越来越激昂,笔锋越来越锐利,不论内容、情节、布局、韵律都在最后的复句中达到高潮:

我们宣誓,

我们宣誓:

我们不再继续作奴隶!

《民族之歌》是裴多菲第一首被翻译成中文的诗歌。1921年,茅盾曾用“雕冰”的笔名翻译了这首诗,诗题译为《匈牙利国歌》,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上海出版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栏中。 1940年6月由“诗时代社”在浙江金华出版了覃子豪从日文翻译的《裴多菲诗》, 其中收录了此诗,诗题译为《起来吧!马扎尔人哟!》。 1954年,在匈牙利留学生高恩德、梅维佳的帮助下,翻译家孙用出版了包含105首长短诗的《裴多菲诗选》,收录了此诗。 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兴万生由匈牙利语翻译而来的《裴多菲诗选》,收录此诗。 1995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张清福、张玉平、袁芳远、杨桂媛从裴多菲全集英文版翻译的《裴多菲诗选》,收录此诗。

相关

  • 岛津忠义岛津忠义(1840年5月22日-1897年12月26日)。萨摩藩第12代(最后)藩主、岛津氏第29代当主。为萨摩藩第11代藩主岛津齐彬其弟岛津久光长男。官位从一位、大隅守。勋等勋一等。幼名壮
  • 孟买海滨大道孟买海滨大道(马拉地语:मरीन ड्राईव,英语:Marine Drive)是孟买南区一条3千米长的林荫大道。海滨大道最精彩之处是沿路散步。许多市民在此呼吸新鲜空气,观看每天的日出
  • 终端机终端(英语:Computer terminal),是一台电脑或者计算机系统,用来让用户输入数据,及显示其计算结果的机器。终端有些是全电子的,也有些是机电的。其又名终端机,它与一部独立的电脑不同
  • 共和国战歌《共和国战歌》(英语: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是首美国的爱国歌曲,由朱莉亚·沃德·豪(Julia Ward Howe)作词,为南北战争期间十分流行的歌曲,原版词曲是由南卡罗莱纳州人威
  • 希夫碱希夫碱(英语:Schiff base),或译为席夫碱、施夫碱、偶氮甲碱(Azomethine),是一类在氮原子上连有烷基或芳基的较稳定的亚胺,名字来源于化学家雨果·希夫。它的通式为R1R2C=N-R3,R3为芳
  • 替罪羊替罪羊,又称代罪羔羊,原指犹太教信徒于赎罪日时,按《圣经·利未记》记载的仪式将山羊献作赎罪祭。现普遍意指在某错误事件上,替代犯过者承受责任、受罪受罚的无辜人,即替罪者。在
  • 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或安·路易·吉罗代·德·卢西-特里奥松(1767年1月5日-1824年12月9日)是法国古典主义画派和浪漫主义画派之间承前启后的著名画家,是大卫特的学生。吉
  • 亨利·艾伦·格里森亨利·艾伦·格里森(Henry Allan Gleason,1882年-1975年)为美国生态学家,植物学家及分类学家。
  • 第7舰队 (日本海军)第7舰队为大日本帝国海军之一舰队。太平洋战争末期时,为了反击同盟国军在各海域攻撃船舶输送而使船队瘫痪麻痹;及确保西内海地域的关门、对马、朝鲜等之海峡防卫与船舶安全输
  • 八打雁市八打雁市(他加禄语:Lungsod ng Batangas)是菲律宾八打雁省的首府,根据2015年的人口普查,人口为329,874人。八打雁市是八打雁国际港口的所在地,八打雁国际港口是菲律宾最繁忙的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