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个城市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办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夏季残奥会,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悉尼、中国北京、英国曼彻斯特、德国柏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巴西巴西利亚、意大利米兰和乌兹别克塔什干,但只有五个成为候选城市(悉尼、北京、曼彻斯特、柏林、伊斯坦布尔),最终悉尼于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01次全体会议上取得这两项赛事的主办权。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和意大利米兰计划申办2000年奥运会,但中途放弃,其中米兰在提交申办书后不久即放弃申办,巴西利亚则在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后因设施不够标准而放弃申办。塔什干亦参与了这次申奥,以获取对乌兹别克斯坦存在性及独立性的承认,但不久便放弃申办。
柏林是申办过程早期的领先者,其申奥动机是以举办新千年第一届奥运会结束两德统一后的第一个十年。但对申奥的支持在反奥运示威者于摩纳哥投票前四天的游行后被破坏。曼彻斯特的申办计划被认为强有力,但由于曼彻斯特城区仍需重建,且其向国际奥委会播放的申办视频中多次出现伦敦地标,其申奥计划被英国媒体痛批为“处在身份危机中”的申办。
北京则于1991年12月4日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办书,八个候选城市于1992年4月16日被确定。
曼彻斯特、柏林和伊斯坦布尔在全会初期即被淘汰,仅剩下北京和悉尼继续竞争。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在宣布主办城市前感谢了五个候选城市,其中北京排在第一位,多数中国人因此误认为北京已经申奥成功,便开始庆祝,但很快就停止了这些动作。最终,悉尼以2票的优势获得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随后宣布悉尼获得2000年夏季残奥会的主办权。
据《纽约时报》报道,北京市的大学生在得知申奥失败后计划前往美国驻华大使馆游行,警察随即前往北京各大高校阻止这一行动。当时也一度流传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声称北京将抵制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消息。但中国既没有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台海两岸各大报章的社论亦无过激反应,北京也在2001年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2次全体会议上成为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在1993年申奥结果公布后,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称:“我们当然很失望,但是悉尼的做法符合体育精神,我们为他们高兴。”
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一事,后来被中国传媒称为“兵败蒙特卡洛”。
曾有说法认为当时造成胜负的2票差距,也包含了北朝鲜的“跑票”:1992年,中国不顾北朝鲜的反对,与韩国建交;北朝鲜便将跑票作为报复手段,两国领袖高峰会甚至因此中断约十年。但由于当时全体委员秘密投票表决,朝鲜未投给北京的说法也遭到质疑。据《何振梁 五环之路》(作者为何振梁夫人梁丽娟)一书:
朝鲜委员金俞顺本来已经离开体育岗位,不再担任本国奥委会主席而出任朝鲜驻罗马尼亚大使,一般已不参加奥林匹克的活动;但是为了支持北京申办,他的国家支持他去摩纳哥投北京的票。
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兼外联部长张清披露,中国2000年申奥失败幕后:
对朝鲜金俞顺委员,何振梁同志认为:“本来他已经离开体育岗位,不再担任本国奥委会主席而出任朝鲜驻罗马尼亚大使,一般已不参加奥林匹克的活动。但为了支持北京申办,他的国家支持他去摩纳哥投北京的票。”直到2006年11月,早已离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岗位的伍绍祖同志对此问题,不得不再次通过中央电视台站出来说明:“朝鲜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金俞顺同志曾是金日成主席的警卫员,我与他私交很好,我了解他,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肯定投了我们的票。”伍绍祖、何振梁这些体育界的老领导通过媒体和书刊的澄清,应是可信的。
1999年1月22日,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约翰·考兹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开承认,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科茨在1993年9月22日晚在蒙特卡罗一家饭店宴请非洲两名国际奥委会委员:肯尼亚的穆克拉和乌干达的恩扬维索,并送给每人3.5万美元现金。科茨说:“我当时想,我们应该向这些委员们表达出我们期望获胜的愿望。我个人认为,这件事会鼓励他们投悉尼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