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广场 (声音艺术)

✍ dations ◷ 2025-07-12 08:18:19 #纽约市公共艺术,声音艺术,1900年代作品

《时报广场》(英语:)常被称为或(直译为嗡嗡声)是美国古典音乐和艺术家马克斯·纽豪斯(英语:Max Neuhaus)于纽约时报广场创作的永久性声音装置艺术,最初安装于1977年,1992年被拆除,2002年重新设置。该艺术设备由迪亚艺术基金会(英语:Dia Art Foundation)维护,是其管理的11个场所和设备之一。

马克斯·纽豪斯(1939年8月9日-2009年2月3日)亦是当代音乐制作人,被誉为当代艺术中以声音作为主要介质的第一人,《时报广场》是他于1970年代在纽约市的公共场所创作的一系列声音装置艺术之一,其同时期的包括杰伊街-都会科技车站的《》(直译为《穿行》)和现代艺术博物馆花园地下的《》(直译为《新作品》)。《时报广场》的具体创作时间始于1973年,纽豪斯与纽约大都会运输署和能源公司联合爱迪生就设置该作品进行交涉。

纽豪斯在谈判结束后开始自制专门用于该作品的可编程声音产生器(英语:programmable sound generator),他在百老汇和第七大道交会、第45街和第46街间的安全岛上移除了一些栅栏,并在透过栅栏可看见的逃生通风井中安装发电机和扬声器,但打从一开始,供电工程即因地铁系统的电压过高而导致无法单独为该处提供动力。为了解决供电问题,纽豪斯雇用一家独立的维修公司,透过简易的电路将《时报广场》连接至附近的路灯。

自1977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时报广场》持续运作,但供电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而纽豪斯也在欧洲收到其他的委托并且移居国外,《时报广场》的维护亦变的愈加困难,该设备最终于1992年被拆除。2002年,纽约市画廊老板克莉斯汀·伯金(Christine Burgin)试图重现《时报广场》,透过与纽豪斯、大都会运输署、时报广场商业改善区和迪亚艺术基金会(英语:Dia Art Foundation)合作,再次于时报广场设置该作品,与原作品不同之处在于其提高音量,以克服时报广场增加的噪音,纽豪斯随后将《时报广场》捐赠给迪亚艺术基金会,其目前由该组织进行维护。

《时报广场》自2002年重新设置到2009年纽豪斯去世为止,他在作品中额外加入防止故障的安全措施,使其不会意外关闭。纽豪斯亦透过摄像头监控作品设置处,并阻止街头艺人前往该处表演,担心他们的声音将干扰《时报广场》运作的效果。

2015-2016年间,《时报广场》因行人广场的施工工程而难以接近,根据迪亚艺术基金会传播总监表示,在施工过程中该作品从未关闭。而在工程过后,《时报广场》的栅栏旁增加了花岗岩座椅。同样在2016年,纽约市政府在时报广场推行“指定活动区”(Designated Activity Zones),开放街头艺人和Cosplay人员在该区域表演以赚取小费,其中一个区域即位在《时报广场》的栅栏旁,并使用蓝绿色颜料标示。

《时报广场》至今仍是马克斯·纽豪斯在美国唯一的公共装置艺术作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持续运作。

《时报广场》位于时报广场北侧,设置地点原是一座位在百老汇和第七大道交会处、第45街和第46街间的三角安全岛,该处在施工后成为行人广场。按照纽豪斯要求,未有任何指示或标记《时报广场》为一件艺术品,其声音仅从一处通风井上方的栅栏发出,纽豪斯表示是为使该声音听起来“似是而非”,希望其被当作“来自地下的不寻常机械声”,且容易被忽略,直到观察者透过偶然的方式发现。

声音本身被纽豪斯描述为“类似大钟的余音”,而迪亚艺术基金会则形容其为“深沉而略带脉动的嗡嗡声”,大都会运输署认为其拥有“丰富的和声质感”,《纽约时报》则形容其是“一种深沉的共鸣及温和起伏的嗡鸣声,音色使易人联想到低调的编钟或教堂钟声”。迪亚艺术基金会指出,虽然该声音仅为单一波长,但所感知到的声音“相对于人的运动,音高、音色和音调均会发生变化”。

《时报广场》自1977年安装完成以来,其周围区域发生极大的改变。纽豪斯于1977年描述该地区时表示“其听觉和视觉环境是丰富而复杂的,它包括大型广告招牌、办公大楼、酒店、剧院、色情场所和电子游戏商场,往来的过客则包括游客、戏院常客、皮条客、购物者、推销人员和上班族”。截至2020年,该地区作为主要的旅游胜地,经常可见半裸体表演者(英语:Desnuda)和为赚取小费而表演的Cosplay人员。

相关

  • 免疫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IEEE里程碑列表这份IEEE里程碑列表,介绍的是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认定,在电机工程领域上重要的发明与贡献。
  • 罗小黑罗小黑战记海报之一《罗小黑战记》是中国大陆独立动画制作人木头(昵称MTJJ)及其工作室制作的网络动画剧集、动画电影等系列作品,目前仍然在持续更新中。《罗小黑战记》整个作品
  • 食部食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四个(九划的则为第九个)。就正体中文中,食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把偏旁简化,成三划。食部只以左方、下方为部
  • 陈树业陈树业(1930年12月8日-),台湾苗栗县大湖乡人,知名画家。现职 学历 经历 获奖纪录个展纪录联展纪录著作参考资料引用错误:带有group属性""的脚注列表区没有在文中使用
  • 锺兆晋锺兆晋,昵称斑马校长。苗栗客家人,生于台东县关山镇,长于屏东。明道中学毕业,目前为新北市立二重国民中学校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兼任助理教授。全球蚂蚁研究权威。1971年1月25日
  • 丰塔纳布兰山坐标:46°05′59″N 6°56′18″E / 46.09972°N 6.93833°E / 46.09972; 6.93833丰塔纳布兰山(Fontanabran),是瑞士的山峰,位于该国西南部,由瓦莱州负责管辖,属于沙布来山区的一部
  • 亮轩亮轩(1942年10月10日-),本名马国光,台湾作家、文学评论家,籍贯辽宁金州区,中国抗日战争时出生于重庆北碚,就读国立艺专影剧科,曾于布鲁克林学院广电研究所攻读硕士课程,曾在世新大学口
  • 邹容纪念馆邹容纪念馆(英语:Tsou Jung Memorial Hall)是一座位于上海的纪念馆。2007年建成开馆,位于上海徐汇区华泾路868号,毗邻宁国禅寺。原来是刘三故居黄叶楼,邹容在狱中去世后1906年由刘
  • 林光林光(1439年-1519年),字缉熙,号南川,东莞县(今东莞市)人,明代儒学学者。拜师于大儒陈献章,与湛若水(甘泉)齐名。明景泰六年(1455年),岁补庠生。成化元年(1465年),中举人。成化五年(1469年),上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