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广场 (声音艺术)

✍ dations ◷ 2025-04-29 01:35:34 #纽约市公共艺术,声音艺术,1900年代作品

《时报广场》(英语:)常被称为或(直译为嗡嗡声)是美国古典音乐和艺术家马克斯·纽豪斯(英语:Max Neuhaus)于纽约时报广场创作的永久性声音装置艺术,最初安装于1977年,1992年被拆除,2002年重新设置。该艺术设备由迪亚艺术基金会(英语:Dia Art Foundation)维护,是其管理的11个场所和设备之一。

马克斯·纽豪斯(1939年8月9日-2009年2月3日)亦是当代音乐制作人,被誉为当代艺术中以声音作为主要介质的第一人,《时报广场》是他于1970年代在纽约市的公共场所创作的一系列声音装置艺术之一,其同时期的包括杰伊街-都会科技车站的《》(直译为《穿行》)和现代艺术博物馆花园地下的《》(直译为《新作品》)。《时报广场》的具体创作时间始于1973年,纽豪斯与纽约大都会运输署和能源公司联合爱迪生就设置该作品进行交涉。

纽豪斯在谈判结束后开始自制专门用于该作品的可编程声音产生器(英语:programmable sound generator),他在百老汇和第七大道交会、第45街和第46街间的安全岛上移除了一些栅栏,并在透过栅栏可看见的逃生通风井中安装发电机和扬声器,但打从一开始,供电工程即因地铁系统的电压过高而导致无法单独为该处提供动力。为了解决供电问题,纽豪斯雇用一家独立的维修公司,透过简易的电路将《时报广场》连接至附近的路灯。

自1977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时报广场》持续运作,但供电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而纽豪斯也在欧洲收到其他的委托并且移居国外,《时报广场》的维护亦变的愈加困难,该设备最终于1992年被拆除。2002年,纽约市画廊老板克莉斯汀·伯金(Christine Burgin)试图重现《时报广场》,透过与纽豪斯、大都会运输署、时报广场商业改善区和迪亚艺术基金会(英语:Dia Art Foundation)合作,再次于时报广场设置该作品,与原作品不同之处在于其提高音量,以克服时报广场增加的噪音,纽豪斯随后将《时报广场》捐赠给迪亚艺术基金会,其目前由该组织进行维护。

《时报广场》自2002年重新设置到2009年纽豪斯去世为止,他在作品中额外加入防止故障的安全措施,使其不会意外关闭。纽豪斯亦透过摄像头监控作品设置处,并阻止街头艺人前往该处表演,担心他们的声音将干扰《时报广场》运作的效果。

2015-2016年间,《时报广场》因行人广场的施工工程而难以接近,根据迪亚艺术基金会传播总监表示,在施工过程中该作品从未关闭。而在工程过后,《时报广场》的栅栏旁增加了花岗岩座椅。同样在2016年,纽约市政府在时报广场推行“指定活动区”(Designated Activity Zones),开放街头艺人和Cosplay人员在该区域表演以赚取小费,其中一个区域即位在《时报广场》的栅栏旁,并使用蓝绿色颜料标示。

《时报广场》至今仍是马克斯·纽豪斯在美国唯一的公共装置艺术作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持续运作。

《时报广场》位于时报广场北侧,设置地点原是一座位在百老汇和第七大道交会处、第45街和第46街间的三角安全岛,该处在施工后成为行人广场。按照纽豪斯要求,未有任何指示或标记《时报广场》为一件艺术品,其声音仅从一处通风井上方的栅栏发出,纽豪斯表示是为使该声音听起来“似是而非”,希望其被当作“来自地下的不寻常机械声”,且容易被忽略,直到观察者透过偶然的方式发现。

声音本身被纽豪斯描述为“类似大钟的余音”,而迪亚艺术基金会则形容其为“深沉而略带脉动的嗡嗡声”,大都会运输署认为其拥有“丰富的和声质感”,《纽约时报》则形容其是“一种深沉的共鸣及温和起伏的嗡鸣声,音色使易人联想到低调的编钟或教堂钟声”。迪亚艺术基金会指出,虽然该声音仅为单一波长,但所感知到的声音“相对于人的运动,音高、音色和音调均会发生变化”。

《时报广场》自1977年安装完成以来,其周围区域发生极大的改变。纽豪斯于1977年描述该地区时表示“其听觉和视觉环境是丰富而复杂的,它包括大型广告招牌、办公大楼、酒店、剧院、色情场所和电子游戏商场,往来的过客则包括游客、戏院常客、皮条客、购物者、推销人员和上班族”。截至2020年,该地区作为主要的旅游胜地,经常可见半裸体表演者(英语:Desnuda)和为赚取小费而表演的Cosplay人员。

相关

  •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英语:Chronic Pain)指的是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症状。在医学领域,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一般是由持续时间划分,最常见的是用“持续3个月”或者“持续6个月”作为两种疼痛的分
  •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土壤退化的一种形式。 土地的侵蚀是在所有土地上自然发生的过程。土壤侵蚀的因素是水和风,每年造成大量的土壤流失。土壤侵蚀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持续相对未被注
  • 反堕胎反堕胎运动(英语:Anti-abortion movements)倡导通过寻求法律禁令和其他手段来禁止任何形式的堕胎行为。现代反堕胎运动一般是作为反对各国的堕胎非刑事化和选择性堕胎合法化的
  • 汉高汉高公司(德语:Henkel KGaA)是一家德国公司,成立于1876年,总部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主营化工产品,包括洗涤剂和清洁剂、化妆品和护肤品、接着剂和密封胶等。旗下主要品牌有宝滢Persil,
  • 贝尔纳普县贝尔纳普县(Belknap County, Hampshire)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中部的一个县。面积1,214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6,325人。县治拉科尼亚(Laconia)。成立于1840年1
  • 北周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宋朝以后鲜用),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长安,北周自建国后,统治实权一直在霸府宇文护身上,皇帝无力与之抗阻,为了摆脱宇文护的束
  • 约瑟夫·波尔钦斯基小约瑟夫·杰拉德·波尔钦斯基(英语:Joseph Gerard Polchinski Jr.,1954年5月16日-2018年2月2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和弦论学家。波尔钦斯基出生于纽约州白原市,他是老约瑟夫·杰拉
  • 第一代帕斯菲尔德男爵悉尼·韦伯西德尼·韦伯(1859年7月13日-1947年10月13日)英国社会主义者、经济学家、改革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创始人。1884年与萧伯纳共同为费边社早期成员之一。西德尼·韦伯与其妻子贝特
  • 印尼日产汽车印尼日产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印尼日产汽车,成立于1986年,是由日产汽车株式会社和印支美孚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也就是由印加雅股份有限公司和伊斯玛仕·日产股份有限公司接收而设
  • 旭天山武旭天山武(1973年8月4日-,Kyokutenzan Takeshi),出身蒙古国乌兰巴托的日本大相扑力士。他也是第一位蒙古裔相扑力士,在2005年他得到日本国籍(取名佐野武)但他后副德国从事商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