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摩擦

✍ dations ◷ 2025-10-18 22:14:59 #天体物理学,万有引力,动力系统,引力波

在天体物理学之中,动态摩擦描述一物体在空间中移动时,受到周遭其他物体的重力影响而损失动量与动能的现象。动态摩擦最早由钱德拉塞卡于1943年时提出并且进行详细的探讨。

考虑一颗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的目标星,假设一系统中之场星(假设质量为 m a M {\displaystyle m_{a}\ll M} )速度为各向同性,则该目标星所受之动态摩擦可简单表示为

d v M d t = 16 π 2 G 2 M m a ln Λ v M v M 3 {\displaystyle {\frac {d\mathbf {v} _{M}}{dt}}=-16\pi ^{2}G^{2}Mm_{a}\ln {\Lambda }\left{\frac {\mathbf {v} _{M}}{{v_{M}}^{3}}}}

其中

由式中可得知仅有速度较目标星为慢的场星能够对目标星产生动态摩擦,而动态摩擦所造成之力的作用方向总是与目标星的行进速度方向相反。

在行星演化的理论中,初生行星与围绕于恒星周遭之原行星盘间的动态摩擦会促使原行星的动能逐渐降低,并转移到行星盘之中。这造成了原始行星的向内迁徙而更靠近主星。

在星系的合并过程,恒星之间的动态摩擦会导致星系中恒星的运动转变成不规则的随机运动,这个过程称为弛豫(Relaxation),并可使两个对撞的盘状星系合并成一椭圆星系。另外,若是合并前的星系之中存在超巨大质量黑洞的话,则黑洞也会因受到周遭恒星的动态摩擦而失去动能,因此逐渐落入合并星系的中心。

动态摩擦亦可解释为何一星系团中最亮、最重的星系,往往都存在于靠近星系团的中心:因为星系的对撞会由于动态摩擦而消耗其运动方向之动量,从而降低其速度,而越巨大的星系所遭受的阻力则越强,造成的现象即是这些大质量星系最后都会落向星系团的中心。

相关

  •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是名词的分类之一,与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相对。也可理解为可知准数量词。在英语等欧洲语言中,可数名词通常会出现众数形式。汉语语法中并无严
  • 天竺天竺是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上古汉语拟音:)(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史记》曰:“张骞曰:‘臣在大夏时,见
  • 云溪区岳阳市云溪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处于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南部与岳阳县和岳阳市岳阳楼区毗邻。现辖云溪、路口、陆城3个镇,长岭1个街道,总
  • 考底利耶考底利耶(Kautilya 或 Chanakya,约前350年-前275年)是公元前4世纪时的古印度政治家、哲学家,婆罗门,曾经协助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孔雀王朝。因为考底利那擅长权谋,所以后人称他为“
  • 托马斯·皮凯蒂汤玛斯·皮凯蒂(法语:Thomas Piketty,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
  • 中国鸟龙属中国鸟龙属(属名:,意为“中国的鸟蜥蜴”),是种驰龙科的有羽毛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的义县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中巴列姆阶。中国鸟龙是第五个发现的有羽毛恐龙,并且在1999年被发现时,是
  • 塞莱斯蒂亚塞莱斯蒂亚(也称为天国)是由伊利诺伊州的常绿公园的居民詹姆斯·托马斯·曼根创造的微型国家 。 塞莱斯蒂亚位于整个“ 外层空间 ”的组成部分,曼根代表人类声称这是为了确保没
  • 马里奥·安契奇马里奥·安契奇(克罗地亚语:Mario Ančić,1984年3月30日-),生于南斯拉夫联邦时期,昵称“Babe Goran”,已退役的克罗地亚男子网球手,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7,草地场的天赋尤其卓越。退役
  • 伊格纳奇·扬·帕德雷夫斯基伊格纳奇·扬·帕德雷夫斯基,GBE(波兰语:Ignacy Jan Paderewski,1860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9日),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政治家、外交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之一,1
  • 安东·德莱克斯勒安东·德莱克斯勒(德语:Anton Drexler;1884年6月13日-1942年2月24日)德国极右政治家、德国工人党党首和纳粹党早期领导人。他也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精神导师之一。德莱克斯勒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