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式教学法

✍ dations ◷ 2025-09-11 21:42:12 #沟通式教学法

沟通式教学法(英文: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是一种教授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互动(interaction)”的重要性,是语言学习的工具,也是其终极目标。

CLT教学法着重于帮助学生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目标语言并了解使用语言的功能用处。与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不同的是,CLT帮助学生创造有意义的语言,而非习得完美的文法结构或母语人士的口音,也就是说,学习外国语言的成功与否决定在于学习者沟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程度。(广义的沟通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应用文法和社会语言学的语言知识来达成沟通目的的能力。)

CLT经常被视为是教学理论,而非教学方法,因为其未规范详细的课堂练习活动,只有许多概略的准则或特色。David Nunan(1991年)所定义的CLT特色受到多人的认可,其特色如下:

以上五个特色代表着CLT的推崇者对于学生的需求相当地感兴趣,此外,他们也注重教室中教导的语言和教室外的语言的相互关系。在这样的概略定义下,只要是任何能帮助学生发展在真实情境中使用的沟通能力的练习活动,都被视为合理且有助益的教学活动,因此下列课堂活动变得相当的普遍:让学生合作并沟通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信心的语言流畅度活动、让学生练习和发展语言功能的角色扮演活动,以及明智地使用文法和发音为基础的活动。

CLT的范例活动有:

然而,并非所有的CLT课程都使用以上活动,有些课程仍旧会偶尔测验学生的文法知识,或要求学生在家使用非沟通式的练习。

相关

  • 升汞氯化汞(化学式:HgCl2)俗称升汞,室温下为白色晶体,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可溶于水,加热易升华,可引起汞中毒,因为毒性极大,使用时必须小心。氯化汞为正交晶系,容易升华,具有明显的共价特性
  • 檀香山坐标:22°18′32″N 157°49′34″W / 22.30889°N 157.82611°W / 22.30889; -157.82611檀香山(英语:City of Honolulu/Honolulu Census County Division),也译作火奴鲁鲁,是美国
  • 酶#抑制作用酶(英语:Enzyme(/ˈɛnzaɪm/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剂。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应中,反应物称为底物,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几乎所有细胞内的代谢过
  • 查尔斯·康拉德·艾勃特查尔斯·康拉德·艾勃特(英语:Charles Conrad Abbott,1843年6月4日-1919年7月27日)是美国考古学家和博物学家。1843年出生在新泽西州的特伦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在
  • 回帖风格在电子邮件、网络论坛或者Usenet回复文章时,经常会引用原始文字。在实践中存在着多种回帖风格。主要的风格包括:上回复(Top-posting),即在原文上方攥写回复;下回复(Bottom-posti
  • 迎春花 (电影)《迎春花》是满洲映画协会与日本松竹映画在1942年拍摄的,以当时满洲国为背景的一部爱情电影。电影讲述日本青年村川武雄被派至满洲国首都奉天工作后的经历。在这儿,他与中国女
  • 李式 (北魏)李式(?-470年),字景则,赵国柏仁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散骑常侍、安西将军、四部尚书李顺之子,北魏官员。李式以学问而知名,历任散骑常侍、平东将军、西兖州刺史,
  • 周六闹钟新闻《周六闹钟新闻》(日语:めざましどようび,MEZAMASHI SATURDAY)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及其联播网(FNN)逢星期六早上6:00—8:30播出的晨间新闻节目,于2003年10月4日开始。2008年7月12日至2
  • 塞夫顿山塞夫顿山(英语:Mount Sefton,毛利语:Maukatua)是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阿罗阿罗凯赫山脉(Aroarokaehe Range)的一座山,位于库克山以南12公里。塞夫顿山高3151米,是南阿尔卑斯山的第13
  • 马丁·海德马丁·海德(德语:Martin Hiden,1973年3月11日-)是一名奥地利足球运动员,现效力奥地利卡尔顿,司职中后卫。海德效力过狂飙格拉茨、奥地利萨尔斯堡(并在这赢得他首项联赛冠军)、维也纳迅速、利兹联、奥地利维也纳和奥地利卡尔顿。继奥地利门将亚历山大·曼宁格在1997年转投阿森纳后,海德在1998年加盟当时是英超俱乐部的利兹联,成为第二位登陆英超的奥地利球员。2003年,海德再次效力维也纳迅速并在2005年赢得了奥超冠军。2006年,海德成为了维也纳迅速的队长。2007年,当时国家队队长安德雷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