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性功能障碍
✍ dations ◷ 2025-04-24 14:42:54 #女性性功能障碍
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是指女性性反应周期一个或几个环节发生障碍,或出现与性交有关的疼痛。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判断,需注意的是这种障碍必须已造成患者心理痛苦或双方性生活困难,不存在频率或严重程度方面的最低规定,同时要考虑患者的文化程度、伦理、宗教及社会背景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患者性欲和性期望。女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资料少,报道发生率差异较大。国外报道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为26%~60%,性欲障碍和性高潮障碍居多,而90%女性高潮障碍与精神因素有关。对美国1 749名18~59岁女性志愿者的调查结果显示,43%有性功能障碍,其中22%为性欲障碍,14%为性唤起障碍,7%为性交痛。丹麦的调查资料显示,性欲缺乏占42%,性交时无快感占20%。最近对13 882名40~80岁妇女性态度和行为的全球调查发现,缺乏性兴趣和性高潮障碍是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6%~48%和18%~41%。中国的资料不多,近年对中国的540名23~55岁健康妇女的调查发现,性生活不满意占55.5%,性高潮占39.7%,性交频率每月少于2次占31.75%。女性性功能障碍分类较多,均依据女性性反应周期来划分。1994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性欲减退、性交疼痛、阴道痉挛(性恐惧症)和性高潮缺乏。1998年美国泌尿系统疾病性功能健康委员会在综合各种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新分类法。根据这一分类,女性性功能障碍分为4类,各分类及临床特征如下:上述每种性功能障碍均分为终身性(原发性)和获得性(继发性)、完全性和境遇性、器质性和功能性。2003年国际定义协会基于循证研究资料,在第二届国际性医学会议上提出女性性功能障碍分类的若干修改意见,包括:与女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相关的因素很多,涉及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心理甚至社会,其中心理社会因素起重要作用。目前对女性性反应尚无客观或量化的测量方法。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诊断需综合病史、性功能评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才等做出。
相关
- 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是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
- 类病毒类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单链RNA病原体。它比病毒要小,且没有典型病毒所有的蛋白质外壳。类病毒为严格寄生物,专一性很强,通常感染高等植物,并整合到植物的细胞核内进行复制。
- 巴特氏症候群2巴特氏症候群(Bartter syndrome)是一群肾小管病变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症状为低血钾、低血氯、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血中肾素浓度过高,但血压同时为正常。此症候群为肾小管上的数个离子
- 骨赘骨赘(英语:osteophytes,由字根:osteo- “骨”和 -phyte“增生”组成),俗称骨刺(英语:bony spur),是沿着关节边缘形成的外生骨赘(英语:exostosis)(骨化突出)。勿与著骨点增生(英语:enthesophyt
- 鼠型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即是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病原体为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us),主要流行于家鼠之间,印度鼠蚤为由鼠类传给人的主要媒介。跳蚤吸血后获得病原体,其在中
- ICD-9编码列表 (780–799)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 临床症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鸟嘌呤鸟嘌呤(英语:Guanine,又称鸟粪嘌呤,简写为G)是五种不同碱基中的其中之一,并同时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中。鸟嘌呤是嘌呤的一种,并与胞嘧啶(cytosine)以三个氢键相连。鸟
- 根霉根霉属(学名:Rhizopus)真菌主要外观特征为具有假根(rhizoid)及匍匐菌丝(stolon)。孢子囊柄(sporangiophore)以单支或数支成束的方式自匍匐菌丝长出,孢子囊柄基部往往与假根基部相对。
- 散囊菌纲散囊菌目(学名:Eurotiomycetes)是子囊菌门盘菌亚门之下的一个纲。散囊菌目原来分为以下三个分类: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