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夺政治权利

✍ dations ◷ 2025-07-21 00:4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附加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

心神丧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为 · 责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 · 犯罪意识

直接正犯 · 间接正犯
共同正犯 · 共谋共同正犯
教唆犯 · 帮助犯

想像竞合 · 牵连犯 · 连续犯
数罪并罚 · 一罪一罚

死刑 ·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 罚金 · 科料
拘役 · 没收
褫夺公权 · 剥夺政治权利
量刑 · 宣告刑
自首 · 减刑 · 缓刑

剥夺政治权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附加刑罚,载于第3章第7节,可以单独实施或是和另一种主刑(例如死刑、有期徒刑等)共同实施。据称其目的是限制受刑人参与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剥夺政治权利可分有期和终身两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条规定了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

受刑人在被剥夺政治权利其间,不得享有(即剥夺)下列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除无期徒刑和死刑为终身外,为1年以上、5年以下。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罪犯,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第三章第七节对剥夺政治权利进行了详细规定。

总则第三章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54条【剥夺政治权利的含义】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

第55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除本法第57条规定外,为1年以上5年以下。

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

第56条【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独立适用】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

第57条【对死刑、无期徒刑罪犯剥夺政治权利的适应】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第58条【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计算、效力与执行】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的规定,服从监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各项权利。

由上述刑法条文,可见:

相关

  • SPQRSPQR(拉丁语: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意即“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作为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或其缩写形式)被纹饰在罗马军团的鹰旗上以及
  • 创造创造在古文中是一个历史学的专有概念,原指于后人对于前人个体反社会行为的描述,包括发明非天然的通常是有害的事物,或发动对于社会产生负面效应的事件。在白话文运动中,受西方神
  • 孙叔敖孙叔敖(约前630年-约前593年),又称
  • 居鲁士您要查找的居鲁士可能是:
  • 杜若杜若(学名:Pollia japonica)是鸭跖草科杜若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而横走;茎直立,被有柔毛;叶子无柄,长椭圆形叶片,叶鞘无毛;夏季开白色花,蝎尾状聚伞花序集成圆锥花序;蓝黑色球
  • 体积摩尔浓度体积摩尔浓度(英语:molarity,通常以大寫M表示)是化学的一种通用浓度单位,体积摩尔浓度 c i
  • 亨廷顿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英语: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1927年4月18日-2008年12月24日),当代颇有争议的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他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认为21世纪国际政治
  • 三角尺三角尺是绘图工具之一,又称三角板,外观上呈直角三角形,与直尺共用可用于绘画直角、平行线及垂直线。传统的三角尺以木制居多,现代的三角尺则多以透明塑料制成,中心处开孔,亦多与圆
  • 周界周长(英语:Perimeter)指封闭曲线一周的长度(可以代号 P {\displaystyle P} 表示)。周长只适用于二维图形(平面、曲面)上,三维图形(立体图
  • 吕内维尔吕内维尔条约,是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后,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签订的停战条约。条约于1801年2月9日签订,法国由约瑟夫·波拿巴为代表,帝国一方由奥地利外相路德维希·冯·科本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