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

✍ dations ◷ 2025-05-18 01:59:11 #光谱学,澳大利亚发明,科学技术,分析化学

原子吸收光谱法(英语: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仪器分析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测定特定元素在溶液中的浓度。对于固体样品则需通过处理制成溶液分析。目前可用AAS定量分析的元素达70余种。

AAS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除了环境中衡量元素的测定,到生物体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以及制药中检验产品催化剂金属元素残留含量等。

原子吸收现象早在19世纪初就已被发现。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本生和基尔霍夫的研究奠定了AAS的理论基础。然而,原子吸收的波长范围十分狭窄,用于定量分析对光源单色程度要求十分苛刻,故早年的应用受到限制。

直到1955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阿兰·沃尔什(Alan Walsh)发明了空心阴极灯,得到了满足AAS测量条件的锐线光源,才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量基础,应用于金属元素分析。该法在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趋于成熟。它现在可用于70多种元素的直接测定,是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的重要技术,有很广泛的应用。方法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精密度高。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锐线光源、原子化器(与试液相连)、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和电源同步调制系统组成。在测定特定元素含量时,用该元素的锐线光源发射出特征辐射,试液在原子化器中雾化并解离为气态基态原子,它吸收通过该区的元素特征辐射使后者得到减弱,经过色散系统和检测系统后测得吸光度,最后根据吸光度与被测定元素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该元素的定量分析。

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为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相同测定条件下用空白溶液调整零吸收,根据标准溶液浓度和吸光度绘制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并用内插法在标准曲线上求得试样中被测定元素的含量。

相关

  • 华伦天奴华伦天奴(Valentino S.p.A.),或译范伦铁诺,是创立于1960年的一家意大利服装公司,除去服装外也生产香水和手表等其他时尚品。2012年它被卡塔尔的一家投资公司收购。自2008年10月以
  • 谷类谷物主要指禾本科粮食作物及其种子,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小米以及其他杂谷,如高粱、野米、燕麦、薏仁米等,其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是许多地区人民的
  • 丹麦城市列表以下为主要丹麦城市列表:1 = 所有人口超过20,000的城市 2 = Ølstykke-Stenløse is a new city, created by conurbation between Ølstykke and Stenløse on 2010-01-01.
  • 阿蒙霍特普阿蒙霍特普,是以下几位古埃及法老的名字。阿蒙霍特普是一个拉名(出生时以太阳神拉的儿子的名义取的名字,可以理解为真名)。它的希腊语形式是阿蒙诺菲斯(Αμένοφις),这个形式
  • 左冠状动脉血管左冠状动脉(arteria coronaria sinistra,英文简称LCA),又称左主冠状动脉(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简称LMCA)为主动脉的一条分支,负责供应心脏左侧的血流。其源自于主动脉瓣(英语:ao
  • 赤道多雨气候i赤道多雨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的一种子类型,在对应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中代号为“Af”。根据三圈环流,由于地球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而导致降水充沛。
  • 宏恩亚尔分级表Hoehn-Yahr分级表是医学上用来纪录帕金森症病情的分级表。此表于1967年发表于美国Neurology刊物上,作者为Melvin Yahr和Margaret Hoehn。原表只有1期到5期。近年来,医学家加入
  • 菲利普斯威廉·丹尼尔·菲利普斯(William Daniel Phillips,1948年11月5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里),美国物理学家,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菲利普斯是威廉·科尼利厄斯·菲利普
  • 一粒小麦一粒小麦(学名:Triticum monococcum)是小麦属中最原始的二倍体栽培种,野生的一粒小麦发现于新月沃土地区石器时代的遗址中,约公元前7000年左右在今土耳其东南部地区开始人工培育
  • 圣迭戈县圣迭戈县(英语:San Diego County)又译圣地牙哥县、圣地亚哥县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南部的县,南邻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总面积11,721平方公里,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字,共有人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