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监狱实验

✍ dations ◷ 2025-04-05 01:03:31 #从众行为,监狱,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实验,斯坦福大学,人体试验,美国人类受试者研究项目,1971年科学,1971年美国

斯坦福监狱实验(英语: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大学生志愿者,实验资助者是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

囚犯和看守很快地便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两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这种性格的变化被他称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魔鬼撒旦。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开展的。

有报道声称这是一场骗局,扮演囚犯的伯克利毕业生Douglas Korpi实际上是假装精神崩溃。

研究小组在当地报纸上征集志愿者参与监狱生活的研究,为期两周,志愿者每天能得到15美元的报酬(相当于2019年的$95美元)。有75名大学生应征被招到斯坦福大学面试,接受一系列心理测试,其中24名被认为非常健康、正常的人被选中。 他们绝大部分都来自白人中产阶级。 从24人中间随机抽出一半,让他们饰演监狱的看守,余下的一半饰演囚犯。志愿者们都说他们更愿意饰演囚犯,部分是因为他们无法想像自己毕业后会去做看守,但他们可以想像自己是在坐牢,并以为可以从这一经历中学到一些东西。志愿者们还被告知,如果被分派去饰演囚犯,他们可能会被剥夺公民权利,并且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饮食和医学护理。那些将饰演囚犯的人被告知在某个周日等在家里。在那一天,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们被真的警察“逮捕”了,随后被带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地下室的模拟监狱。

第一天,大家还相安无事。

第二天 “ 囚犯”便发起了一场暴动,撕掉囚服上的编号、拒绝服从命令、取笑看守。津巴多要求看守们采取措施控制住局面,他们照着做了。他们采取的措施包括强迫囚犯做俯卧撑、脱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的饭菜、枕头、毯子和床、让他们空着手清洗马桶。最后局面完全失控。

第五天,当津巴多的同事克莉丝汀(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受邀来到实验场所观察,并质疑这项实验的道德性。

在第六天,津巴多停止了实验。


模拟监狱情境能在监狱看守人员和他们所监禁的人心目中创造一种全新的社会现实——真实的监狱。

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做出可怕的事情。“在实验开始的时候,两组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不到两个星期之后,他们之间已经变得没有共同之处了。”尤其显著的是,囚犯们怀疑分组并不是随机的,他们认为看守的个子比他们高;其实两组人的平均身高是一样的。

津巴多试图用他的实验解释很多问题,包括飞行事故、人在面对恶行时的无动于衷、护士对病人的不当处置以及自杀式袭击者和恐怖分子的行为。由于对自己角色的认识,护士会过度服从医生的安排,哪怕明知医生开出的剂量远远大于规定的剂量;有四分之一的飞行事故的起因都是由于副机长过于服从机长的错误判断。

津巴多虽然强调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作恶,但他乐观地指出,按照他的“十步法”,人们同样能够顶住压力,英勇地违抗“路西法效应”。先是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后是拒绝为了所谓的人身安全而牺牲自由,相信自己能够反对任何不公正的制度。他举的道德英雄包括抵抗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反对越战的人。

有一个问题是,当津巴多说好人变成了坏人时,那些“坏人”并不认为自己成了坏人,他们要么认为受害者罪有应得,要么认为自己只是采用了恶的手段来实现其正当的目的,用目的的合理性为自己采取的手段辩护——虐囚的士兵是为了获取反恐所需的情报,恐怖分子是为了民族解放,在他们的同仁眼里他们也是道德英雄。这根本上是不同的善之间的冲突,而不是善和恶之间的冲突,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

2018年中,记者布林(Ben Blum)对斯坦福监狱实验提出了疑问,当中主要有六点:

对以上的指控,津巴多做出了回应:

《死亡实验》是2001年以小说《黑盒》改编的德国电影,该小说则是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写成。2010年被改编为《叛狱风云(英语:The Experiment (2010 film))》。2015年由Kyle Patrick Alvarez执导的同名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详实重现当时实验的过程。



相关

  • Appel, Jacob M.雅各布·阿佩尔(英语:Jacob M. Appel,1973年2月21日-)是一位美国作家、生物伦理学家、医生、律师和社会评论家。 生于布朗克斯,并且在斯卡斯代尔成长。阿佩尔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短
  • 耶路撒冷leader_title2=市长(东) 人耶路撒冷(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
  • 双及物动词在语法学上,双及物动词是需要支配一个主词及两个受词的动词。此与支配单个受词的单及物动词相对。1.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
  • 美国总统办事机构总统行政办公室(英语: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缩写为EOP),又译为总统办事机构,是对美国总统的贴身幕僚人员、以及直接向总统负责的各级助理人员及机关之总称,其架构起始
  • 亚当·斯密亚当·斯密(英语: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新历6月16日)-1790年7月17日),又译亚当·史密斯、亚当·史密夫,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
  • 聚缩醛聚甲醛(英文:Polyoxymethylene,以下简称POM),又称聚氧化亚甲基、聚缩醛,是一种在工程中使用的热塑性塑料,适用于高刚性,低摩擦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的场合。聚甲醛典型的注塑成型应用
  • 道历道历为现代道教所使用的历法,以黄帝纪元(格里历前2697年)开始计算,其余月份安排等与农历相同。换算方法为格里历年份+2697为道历年份,如2020年,则为道历2020+2697=4717年。
  • 维多利亚尼罗河白尼罗河(阿拉伯语:النيل الأبيض‎,英语:White Nile)是尼罗河的两条主要支流之一(另外一条是青尼罗河)。狭义上,白尼罗河发源于诺湖杰贝勒河和加扎勒河的汇流处;广义上,白
  • 扈尔干扈尔干(满语:‍ᡥᡡᡵᡤᠠᠨ,转写:Hūrgan,?-1582年),王台长子,哈达贝勒。扈尔干是“万汗”王台长子,曾将女儿阿敏哲哲许配给清太祖努尔哈赤。王台死后,继位为贝勒。但王台外妇所生之子
  • 古埃及后期古埃及后期是古埃及本土统治者在位的最后一个兴盛时期。在第三中间期,埃及陆续受努比亚第25王朝及崛起的新亚述帝国统治,地方总督普萨美提克一世与672年建立起第二十六王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