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森佣兵

✍ dations ◷ 2025-11-16 13:22:59 #黑森佣兵

黑森佣兵(英语:Hessian、Hessian soldiers,德语:Soldatenhandel unter Landgraf Friedrich II. von Hessen-Kassel),即黑森士兵,又译赫斯佣兵,18世纪受大英帝国雇用的德意志籍佣兵组织。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约有30,000人在北美十三州服役,其中近半数来自德意志的黑森地区,其他来自类似的小邦。在英国服役的背景下,他们全部被归类为“黑森人”(Hessians),北美殖民地居民则称他们为“雇佣兵”。

黑森佣兵是以小队为单位受雇,非单人个别受雇。他们会得到报酬,但他们家乡各邦的贵族会收到大部分的资金,英国人发现与自行征募士兵相比,如此反而易于借款支付雇佣酬劳。

英国在包括爱尔兰的数次战斗中运用了黑森佣兵,但最大规模地投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行动,他们提供了大量人力以支持亲英派份子,独立派方面则利用这些士兵非英国籍的事实做政治宣传,并将他们描述为贪图金钱的受雇者,独立派也提供奖赏土地引诱他们背叛而加入美方。有多支德裔部队被派驻防于不列颠群岛顶替正规军务,以腾出更多英国正规军调赴北美洲服役。

1706年、1707年间,约有一支10,000人组成的黑森佣兵队于在欧根亲王的意大利军团中服役,直到1708年前往西属尼德兰为止。1714年,有6,000名黑森佣兵受瑞典雇用前往加入瑞典对俄罗斯的战争,随后的1715年有12,000人受雇于乔治一世以镇压詹姆斯党叛乱(Jacobite Rebellion)。1744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有6000名黑森佣兵在法兰德斯对英国陆军作战,同时有另外6,000人在巴伐利亚陆军(Bavarian army)之中。1762年之前,有24,000名黑森佣兵在斐迪南公爵的普鲁士陆军中服役。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黑森-卡塞尔伯爵腓特烈二世与其他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出租了一部分常备陆军部队给大不列颠王国以对抗美国革命中的革命党,前后大约有30,000名士兵被交易到美洲服役。他们被称为黑森人(Hessians),因最大族群即人数总和的30,067人当中有12,992人来自黑森-卡塞尔地区。他们以完整的部队编制赴任,使用自己原有的制服、武器、军官。

兵源分别来自于黑森-哈瑙的威廉伯爵(Count William of Hesse-Hanau)、布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查理一世(Charles I, Duke of Brunswick-Lüneburg)、瓦尔德克亲王腓特烈·卡尔·奥古斯特(Friedrich Karl August, Prince of Waldeck and Pyrmont)、勃兰登堡安斯巴赫-拜律特边侯卡尔·亚历山大(Charles Alexander, Margrave of Brandenburg-Ansbach)、安哈尔特-策尔布斯特亲王腓特烈·奥古斯特(Frederick Augustus, Prince of Anhalt-Zerbst)。

黑森佣兵不单独行动,贵族领主会决定是否将整支部队出租。许多人是被强制征召(Impressment)进入黑森部队服役的,逃兵会被迅速处死刑或被连队处夹道鞭笞(Gauntlet)。在美国独立革命中,黑森佣兵大约占英国派遣军人数的四分之一;包括有猎兵、骠骑兵,三个炮兵连队和四个营的掷弹兵。大部分的步兵是称作“猎人”的狙击兵以及鸟枪兵、燧发枪兵(fusilier)。他们的武装是滑膛枪,炮兵使用3磅加农炮。最初每团平均由500至600人组成,后来在战争中每团只有300至400人。

1776年,黑森佣兵先遣部队约18,000人抵达北美,后续有更多部队到达。1776年8月15日,他们在纽约州史泰登岛登陆,随后于长岛会战首次参战,随后投入纽约及新泽西战役,10月在白原战役担当前锋,11月在华盛顿堡攻城战作为攻城主力取得胜利。12月26日翠登战役英军战败,黑森佣兵遭受惨重损失,1777年1月的阿孙平克溪战役及普林斯顿战役再度挫败。

1777年之后英国主要运用黑森佣兵为驻屯地的卫戍部队,黑森佣兵仍参与了几乎每场战斗,夏季的萨拉托加战役因英军投降而连带被俘数千人。1778年至1780年间,一支混编佣兵在南方各州的战役中战斗,包括吉尔福德县府战役,1781年则仍有两个团在约克镇围城战役中战斗。

英国对黑森部队的运用激怒了美国人的情绪,并促使更多的亲英派人士转向支持革命。他们将英国利用非英语系外国军队镇压叛乱的动作视为侮辱,因英国政府对待英籍军民与非英籍军民未有差别待遇。亲英派认为,英国殖民地居民应该有权不沦为雇佣兵的敌人。

在翠登战役,1776年12月26日早晨,乔治·华盛顿的大陆军渡过德拉瓦河突袭并击溃1,400人的黑森佣兵,有大约20名黑森兵被杀、约100人负伤以及1,000人被捕为战俘。

一位在翠登战役被俘的黑森佣兵约翰·尼可拉斯·巴纳(Johann Nicholas Bahner)的家传记载,部分黑森士兵被告知他们的任务需求是抵御印地安人入侵北美十三州,当他们抵达北美洲才发现是受雇来对英国殖民地居民作战,而非印地安人。在翠登战役被俘的黑森士兵于费城街头遭到游街示众,以激发在场美洲人的士气与怒气,有助于大陆军征募新兵。大部分战俘被发配作为农场工人劳动。

在1778年年初之前,华盛顿与英国之间展开了战俘交换的谈判。在一项一比一交涉中订定,若有一名黑森士兵叛逃,则也会少一名安全回家的美洲人。尼可拉斯·巴纳(Nicholas Bahner)、雅各·斯特罗布(Jacob Strobe)、乔治·盖斯勒(George Geisler)、康拉德·克雷姆(Conrad Kramm)是少数被美方俘虏、在交涉中被归还后再自英军叛逃的黑森士兵,他们因叛逃而被英军搜捕,也被许多殖民地居民通缉。

殖民地民兵方面持续试图诱使黑森佣兵自英方叛逃并加入德裔美籍人口。第二届大陆议会(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批准提供50英亩(近20公顷)的土地给个别的黑森士兵以鼓励其叛逃,同时也视军衔高低分别提供50至800英亩给英军逃兵。

1777年8月,一篇匿名的法文讽刺信函“黑森佣兵的销售”("The Sale of the Hessians")被广泛散布。这篇文章声称一位黑森佣兵指挥官希望更多麾下士兵死亡,如此他便可获得更优厚的补偿。该信函作者多年不明,直到1874年约翰·毕格罗(John Bigelow)将其翻译成英文,并主张作者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以之收录当年出版的富兰克林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生》(),但这个说法似乎欠缺证据支持。

1777年夏季萨拉托加战役期间,英国将军约翰·伯戈因按照萨拉托加公约(Convention of Saratoga)的协议,以5,800兵力向美军将军何瑞修·盖茨(Horatio Gates)投降,美军将这支伯戈因的残余军队俘虏,称为“公约军”(Convention Army)。“公约军”的组成有很高比例是属于莱迪索将军(Friedrich Adolf Riedesel)麾下、来自布伦瑞克-吕讷堡(Brunswick-Lüneburg)的黑森士兵。美方将这些战俘解送至维吉尼亚州夏律第镇,监禁在阿尔伯马尔战俘营(Albemarle Barracks)直到1781年。之后再移送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及兰开斯特,直到1783年战争正式结束后,在北美服役的29,839名黑森佣兵当中有17,313人返回德意志故乡。在未返回的12,526人当中,有大约7,700人已死亡,其中大约1,200人在作战行动中被杀、大约6,354人死于多发于战争前期的疾病或意外事故。又另有接近5,000名黑森佣兵从此定居于北美洲,美国与加拿大。

1795年10月的美因茨战役,克罗地亚贵族约翰·卡克雷维(Johann Keglevich)雇用黑森佣兵协助奥地利军击败法国。战后,英国于1798年紧急派遣黑森佣兵前往爱尔兰支援镇压受爱尔兰人团结协会(Society of United Irishmen)鼓动的叛乱;该组织原以议会改革为宗旨,后受美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影响,其成员于1798年前即开始寻求爱尔兰独立。

1798年4月11日,男爵霍姆佩斯第二步枪兵营(Baron Hompesch's 2nd Battalion of riflemen)自怀特岛登船开赴科克港,随后与第五猎兵营第六十团( 5th Battalion 60th regiment)会合。黑森佣兵活跃于6月的福克斯米尔战役(Battle of Foulksmills)与维尼格山战役(Battle of Vinegar Hill),并因残酷暴虐对待韦克斯福德居民而在爱尔兰恶名昭彰。

安哈尔特-策尔布斯特(Anhalt-Zerbst)

安斯巴赫-拜律特(Ansbach-Bayreuth)

布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Brunswick-Wolfenbüttel)

黑森-卡塞尔(Hesse-Kassel)

黑森-哈瑙(Hesse-Hanau)

瓦尔德克(Waldeck)

相关

  • 考斯比一家《考斯比一家》(The Cosby Show)是一部美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由比尔·考斯比主演。1984年9月20日,《考斯比一家》首度在NBC电视网中播出,其后共制播了8季。节目的中心聚焦于Huxtabl
  • 钆的同位素钆(原子质量单位:157.25(3))的同位素,其中有3个稳定同位素和3个观测上稳定同位素。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Miraymiray(1983年7月5日-)是日本的歌手和SDN48的前成员。avex management所属。大阪府出身。3岁开始学习芭蕾舞,作为讲师前学懂。从芭蕾开始训练到歌曲的表演,经常在大阪的俱乐部的定
  • 陈正雷陈正雷(1949年5月15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人,中国武术家,为陈家沟陈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中国武术九段。与陈小旺(英语:Chen Xiaowang)、王西安、朱天才并称为“陈家沟
  • 织江珠生织江珠生(7月29日-),日本女性配音员。出身于山口县。81 Produce所属(2016年4月1日加入)。明治大学文学院毕业。第9届声优Award新人征选出道。擅长方言为山口方言。兴趣、特长:逛水
  • 明里䌷明里䌷(日语:明里つむぎ,1998年3月31日-),日本的AV女优及写真偶像,神奈川县出身。目前为“IdeaPocket”及“Attackers”双专属女优,所属于“C-more Entertainment”事务所。明里䌷原
  • 凯拉凯拉凯拉凯拉(Kela Khera),是印度北阿坎德邦Udham Singh Nag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78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7783人,其中男性4118人,女性3665人;0—6岁人口1736人,其中男900人,女83
  • 成应华成应华(1958年11月24日-),重庆人,中国/美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他曾代表美国参加2000年夏季奥运会乒乓球比赛,还曾获得北美洲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
  • 东南三贤东南三贤是指中国南宋时的三位理学家和学者:朱熹、张栻、吕祖谦,当时人因为他们活动的地方在中国东南地区(朱熹在闽、吕祖谦在浙东、张栻在湖南)因此将三人合称为东南三贤。
  • 爱德华·约翰·艾尔爱德华·约翰·艾尔(英语:Edward John Eyre,1815年8月5日-1901年11月30日)是一名英国探险家,殖民地官员。出生于英格兰贝德福郡,17岁时移民到澳大利亚悉尼,从事饲养和贩卖牛、羊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