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伪装

✍ dations ◷ 2024-12-22 22:55:43 #军事伪装

军事伪装又称迷彩(英语:Military camouflage)为现代军事不可或缺之战术组成部分。到了19世纪,随着枪械的命中率与射速的不断上升,军事伪装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与之相反的是直到20世纪前,各国军方依然倾向于使用明亮、单一且显眼的颜色,如卡其色来制作军服。将领们认为这有助于震摄敌军,并且也使得在战争迷雾中辨认友军,甚至对吸引新兵入伍也有帮助。

军事伪装即是与一些动物的伪装一样,通过模糊对象与环境的边界而使其融入周围情景,从而达到减少对象被发现与攻击的危险,而不同国家之军事伪装发展有不同之进化阶段。

英国军队第一次将伪装色引入军服是于17世纪,小规模非正规部队猎场看守人首次采用褐土色(常见于16世纪的爱尔兰军队)军服。

在中国早期的战争来说是埋伏,兵法的一种或利用相似于环境的颜色或利用地形、地物、地貌替部队作伪装,等待敌人落入圈套之中再将其一网打尽。

相关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英语: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又叫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是没食子儿茶酚(Gallocatechol)与没食子酸形成的酯,属于儿茶素。EGCG是大多数名
  • 面颊脸颊(拉丁语:buccae)是指眼睛下部,鼻子周围到左右耳的表面部分。具体是指人类和哺乳动物面部皮肤直到下巴的部分,并且在眼睛和颧骨的下部内形成了口腔侧壁。在脊椎动物亚门中,脸颊
  • 华伦海特丹尼尔·加布里尔·华伦海特(德语: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 1686年5月14日-1736年9月16日),德国物理学家、工程师(虽然他基本定居在荷兰),华氏温标的创立者。华伦海特出生于但泽(
  • 酸碱度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音ㄌㄧㄥˊ)标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伦·索伦
  • 德堪多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法语:Augustin Pyramus de Candolle或Augustin Pyrame de Candolle,1778年2月4日-1841年9月9日),瑞士植物学家,他首先提出了“自然战争”的概念,也因此
  • 定襄郡定襄郡,中国古郡名。西汉初年分云中郡置,治所在成乐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定襄郡领十二县:成乐县、桐过县、都武县、武进县、襄阴县、武皋县、骆县、定陶县、武城县、武要县
  • 高雄新报《高雄新报》是日治时期台湾所发行的一份日报,创立于1934年4月15日,曾任社长者包括高桥传吉,本社位在高雄市山下町。经营者也包括杉本三郎等。1938年10月时有平均日发行量9600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旗法》第五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在地应每日升挂国旗。全国人大常委会自制印章,中央刊国徽。《国徽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应当悬
  • 多态化多型或多态性可以是下列意思:
  • 刘锴刘锴(1907年5月27日-1991年2月12日)字亦锴,籍贯广东中山,中华民国外交官。刘锴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历任外交部常务次长、驻加拿大大使、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47年5月5日,国民政府派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