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文学

✍ dations ◷ 2025-04-27 03:17:58 #丹麦文化,各国文学史

丹麦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吸收自身文化成长外,其发展也深受南边欧洲地区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岛上北欧国家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融合其他国家当时盛行的主流思潮和文化,使得丹麦文学呈现丰富多元的面貌。以下将会依据丹麦文学发展的历程大致区分为六个重要的时期--中世纪前、中世纪时期、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时期、十八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十九世纪黄金时代和二十世纪战争思潮,并于各个时期依据需要细分出不同的分期,以供参考。

丹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1500年前(400A.D.)出土的卢恩字母(Runealfabet)所写的碑文,最初的文学体裁为碑文的形式,多记载战争、海盗劫掠、领袖事迹等内容,能够透过君王、战士和祭司的石碑文去理解丹麦当时候的社会情况,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国王蓝牙哈拉尔德(丹麦语:Harald Blåtand,生于936年以前——986或87年)纪念碑可做为代表的石碑文。

6世纪前后,英雄史诗的文学形式在日耳曼地区颇为盛行,英雄史诗的发源地无法明确确定,历史学家大至猜测英雄史诗的产生来自于当时位于黑海沿岸的哥特人,英雄史诗的文学体裁影响到丹麦地区的文学发展,最有名的是思高而德家族编写的诗品,多为歌颂家族领袖的内容。
9世纪时,基督教传入丹麦,但丹麦文学在此时受到冰岛地区的传说影响较深,当时的丹麦文学创作都带有冰岛传说的特色 。

13世纪罗马的文化传入丹麦,受到当时的欧洲地区文学形式影响,天主教和神学的题材成为丹麦文学创作的内容,丹麦的文学发展在此时逐渐融入欧洲地区的共同文学风格。在此时,丹麦文学以民谣为主体文学形式,同时也以民谣作为丹麦文化的传播方式,民谣在此时的丹麦地区蓬勃发展,而民谣的内容多歌颂英雄人物的事迹,其中也不乏其他类型的民谣,例如歌咏爱情或历史为内容的民谣,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现在流传的各种民谣有600多首,教士和骑士为当时的民谣作出很大的贡献,教士代表的是从欧洲地区传入的拉丁文化,影响神学在丹麦地区的传播,拉丁文学在此时深深影响丹麦文学发展,而骑士则代表丹麦当地文化的纪录。
15世纪时印刷术改变丹麦的文学传播方式,开始出现其他地区文学的丹麦文译本,民谣也在此时被收录成书 。

16世纪丹麦历经宗教改革,丹麦开始广泛使用自己的语言,作家也开始使用方言创作,人文主义兴起,而拉丁文化逐渐被跟着宗教改革一起传入丹麦的日耳曼文化取代。此时文学作品的形式多元,戏剧、故事集等形式的创作出现,主要文学成就是圣歌。文学作品的内容除了叙述英雄、爱情、历史等题材,也出现了反天主教的作品内容,而先前民间广泛流传的骑士歌谣逐渐转为贵族文学。

十八世纪丹麦受到欧洲地区文艺复兴的影响,来自英、法的启蒙思想开始在丹麦发展,唯理主义和德国的虔诚主义应时出现,学术风气盛行,与此同时丹麦经济发展稳定,文学的需求相对而生,许多重要的文学事迹在这时期产生,例如丹麦在1722年于哥本哈根建立了第一座剧院,脱离长久以来戏剧受到欧洲地区垄断的情况。

19世纪上半叶丹麦文学发展受到来自欧洲地区浪漫主义的影响,此时期的作品风格多半从现实生活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民主主义精神,作品辞藻优美华丽,内容脱离政治,传达丰富的精神内涵。德国地区的浪漫主义影响丹麦作家最为深刻,许多重要作家的作品都深受德国浪漫主义影响 。

(1828)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称安徒生,丹麦作家暨诗人和哲学家,其作品内容多元,其中最出名的也最具影响力的是他所撰写的童话故事,并因为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从童话中带出深刻的寓意。他总共创作164篇作品,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被译成了多国语言,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安徒生生前获得皇家致敬,被高度赞扬为给予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被翻译为超过150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而童话故事则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及动画的创作。


19世纪中叶,丹麦有些作家开始对浪漫主义产生反思、反抗,现实主义因而出现,作家开始以现实社会作为创作的题材,而浪漫主义在此时也有了不同的变化,因为同时受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在此时代的丹麦文学的主流思潮是模糊不清的,作家的作品多半会属于偏向单一主义的形式书写或是将两者交叉使用。而丹麦现实主义文学要取得突破要等到1870年代,作家开始广泛地以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进行创作。

受到1864年,丹麦在普丹战争中战败,被迫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割让给普鲁士的影响,丹麦人不得不正式现实状况,不再沉浸在浪漫主义的幻想之中。1870到1890是丹麦的“现代突破”(Det Moderne Gennembrud),“现代突破”的作家反对浪漫主义不切实际的传统风格,其特征之一特征还有以国际视角撰写作品,性和宗教有关的题材不再受到限制可以自由发挥,以及对达尔文主义等科学成就的兴趣。文学中关注现实主义,并将问题置于辩论之中。性别问题受到严肃的对待,更多的女性作家参与了这些问题。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使得丹麦文学界一改先前的浪漫主义风气,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议题和科学领域。

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前期自然主义疏忽了抒情的价值也忽略的本国文化,新浪漫主义兴起,因文风多以象征的手法解释抽象的事物,并且有前期浪漫主义丰富华丽的意象,因此被称为“新浪漫主义”,同时也称作“象征主义”,此时期的作家多为抒情诗人。

二十世纪初有些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再拘泥于先前的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而是慢慢走向以唯物主义的方式写作,此时期的特点是作家的写作内容偏向描述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讨论哲学、自然的美好等主题,较少涉及政治、经济等社会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丹麦不再持续以往和平生活的理想态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不再占据主流文学文化,在唯物主义也没有满足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之下,部分作家要求开创新的文学风向,并且由于当时一战后国家独立的风潮,丹麦国内许多作家也纷纷加入革命组织,革命、反动、战争思维、美国化和左倾意识开始逐渐影响丹麦年轻作家,丹麦文坛走向因而有所改变,但同时间之前老一辈的作家仍旧持续在创作,因此在这一个时期的丹麦文坛拥有不同的写作风格,相互影响。在此时期的主要文学表现形式是刊物的出版,许多知名刊物都在此时闻名于丹麦并影响后来的丹麦文学,《旁观者》(,1884-)和《Gads danske Magasin》在所有刊物中影响力最大。

1930年代左右,丹麦被德军占领,法西斯主义带给丹麦人不同的社会风向,反社会意识开始在丹麦发酵,部分作家创作反社会的讽刺作品,虽然部分作家的作品被德君没收、禁止发表,但是此种社会意识持续在丹麦地区发展。战争期间,爱国主义、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开始影响丹麦文坛,此时期社会小说和戏剧作品不再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开始将眼光放在抒情诗的著作之上,将自身遭受到的经历与同胞分享。

蓝牙哈拉尔德

相关

  • 强迫症强迫症(英语: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又译强迫性疾患、强迫性障碍、强迫性病症强迫症疾患、强迫性神经症,亦译沉溺,是一种精神病。西方精神医学中的强迫症包含强迫
  • 卡米尔·圣桑夏尔·卡米尔·圣桑(法语: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1835年10月9日-1921年12月16日)法国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重要的作品有《动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肽I转化酶抑制剂(英语:ACE inhibitor,简称为ACEI)是一类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有着及其
  • 入侵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约翰·肯尼迪猪湾事件(英语:Bay of Pigs Invasion、西班牙语:Invasión de Bahía de Cochinos),又称吉隆滩事件,是1961年4月17日,在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
  • 弗朗西丝·阿诺德弗朗西丝·汉密尔顿·阿诺德(英语:Frances Hamilton Arnold,1956年7月25日-),美国化学工程师,专精领域为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学、生物化学。阿诺德于20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该奖第
  • 芮南·劳瑞芮南·劳瑞(英语:Ranan Lurie,1932年5月26日-),以色列裔美国政治漫画家与记者,也是门萨会的会员。劳瑞的妻子是Tamar。有一个儿子叫Rod(英语:Rod Lurie),是一名电影导演和编剧。
  • 吉米·达登詹姆斯·W·达登(英语:James W. Darden,1922年6月19日-1994年4月29日),美国NBA联盟前职业篮球运动员。
  • 完美 (电视剧)《完美》是一部中国大陆都市情感连续剧,共26集,由北京君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导演为张建栋,编剧为吴海燕,于2005年播出。故事围绕着律师佟言(王学兵)与设计师白璇(袁泉)之间的爱情
  • 文家街道 (成都市)文家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所辖乡级行政区,位于青羊区西部。根据2006年的数据,辖区面积20.25平方公里,人口3万。街道下辖七里沟、大石桥、董家坝、马厂、康庄
  • 帕纳约蒂斯·皮克拉梅诺斯帕纳约蒂斯·皮克拉梅诺斯(Panagiotis Pikrammenos,希腊语:Παναγιώτης Πικραμμένος, ,1945年7月26日-)是一位希腊法官。在2012年5月希腊议会选举中没有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