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文学

✍ dations ◷ 2025-05-18 01:48:30 #丹麦文化,各国文学史

丹麦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吸收自身文化成长外,其发展也深受南边欧洲地区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岛上北欧国家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融合其他国家当时盛行的主流思潮和文化,使得丹麦文学呈现丰富多元的面貌。以下将会依据丹麦文学发展的历程大致区分为六个重要的时期--中世纪前、中世纪时期、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时期、十八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十九世纪黄金时代和二十世纪战争思潮,并于各个时期依据需要细分出不同的分期,以供参考。

丹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1500年前(400A.D.)出土的卢恩字母(Runealfabet)所写的碑文,最初的文学体裁为碑文的形式,多记载战争、海盗劫掠、领袖事迹等内容,能够透过君王、战士和祭司的石碑文去理解丹麦当时候的社会情况,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国王蓝牙哈拉尔德(丹麦语:Harald Blåtand,生于936年以前——986或87年)纪念碑可做为代表的石碑文。

6世纪前后,英雄史诗的文学形式在日耳曼地区颇为盛行,英雄史诗的发源地无法明确确定,历史学家大至猜测英雄史诗的产生来自于当时位于黑海沿岸的哥特人,英雄史诗的文学体裁影响到丹麦地区的文学发展,最有名的是思高而德家族编写的诗品,多为歌颂家族领袖的内容。
9世纪时,基督教传入丹麦,但丹麦文学在此时受到冰岛地区的传说影响较深,当时的丹麦文学创作都带有冰岛传说的特色 。

13世纪罗马的文化传入丹麦,受到当时的欧洲地区文学形式影响,天主教和神学的题材成为丹麦文学创作的内容,丹麦的文学发展在此时逐渐融入欧洲地区的共同文学风格。在此时,丹麦文学以民谣为主体文学形式,同时也以民谣作为丹麦文化的传播方式,民谣在此时的丹麦地区蓬勃发展,而民谣的内容多歌颂英雄人物的事迹,其中也不乏其他类型的民谣,例如歌咏爱情或历史为内容的民谣,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现在流传的各种民谣有600多首,教士和骑士为当时的民谣作出很大的贡献,教士代表的是从欧洲地区传入的拉丁文化,影响神学在丹麦地区的传播,拉丁文学在此时深深影响丹麦文学发展,而骑士则代表丹麦当地文化的纪录。
15世纪时印刷术改变丹麦的文学传播方式,开始出现其他地区文学的丹麦文译本,民谣也在此时被收录成书 。

16世纪丹麦历经宗教改革,丹麦开始广泛使用自己的语言,作家也开始使用方言创作,人文主义兴起,而拉丁文化逐渐被跟着宗教改革一起传入丹麦的日耳曼文化取代。此时文学作品的形式多元,戏剧、故事集等形式的创作出现,主要文学成就是圣歌。文学作品的内容除了叙述英雄、爱情、历史等题材,也出现了反天主教的作品内容,而先前民间广泛流传的骑士歌谣逐渐转为贵族文学。

十八世纪丹麦受到欧洲地区文艺复兴的影响,来自英、法的启蒙思想开始在丹麦发展,唯理主义和德国的虔诚主义应时出现,学术风气盛行,与此同时丹麦经济发展稳定,文学的需求相对而生,许多重要的文学事迹在这时期产生,例如丹麦在1722年于哥本哈根建立了第一座剧院,脱离长久以来戏剧受到欧洲地区垄断的情况。

19世纪上半叶丹麦文学发展受到来自欧洲地区浪漫主义的影响,此时期的作品风格多半从现实生活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民主主义精神,作品辞藻优美华丽,内容脱离政治,传达丰富的精神内涵。德国地区的浪漫主义影响丹麦作家最为深刻,许多重要作家的作品都深受德国浪漫主义影响 。

(1828)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称安徒生,丹麦作家暨诗人和哲学家,其作品内容多元,其中最出名的也最具影响力的是他所撰写的童话故事,并因为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从童话中带出深刻的寓意。他总共创作164篇作品,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被译成了多国语言,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安徒生生前获得皇家致敬,被高度赞扬为给予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被翻译为超过150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而童话故事则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及动画的创作。


19世纪中叶,丹麦有些作家开始对浪漫主义产生反思、反抗,现实主义因而出现,作家开始以现实社会作为创作的题材,而浪漫主义在此时也有了不同的变化,因为同时受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在此时代的丹麦文学的主流思潮是模糊不清的,作家的作品多半会属于偏向单一主义的形式书写或是将两者交叉使用。而丹麦现实主义文学要取得突破要等到1870年代,作家开始广泛地以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进行创作。

受到1864年,丹麦在普丹战争中战败,被迫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割让给普鲁士的影响,丹麦人不得不正式现实状况,不再沉浸在浪漫主义的幻想之中。1870到1890是丹麦的“现代突破”(Det Moderne Gennembrud),“现代突破”的作家反对浪漫主义不切实际的传统风格,其特征之一特征还有以国际视角撰写作品,性和宗教有关的题材不再受到限制可以自由发挥,以及对达尔文主义等科学成就的兴趣。文学中关注现实主义,并将问题置于辩论之中。性别问题受到严肃的对待,更多的女性作家参与了这些问题。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使得丹麦文学界一改先前的浪漫主义风气,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议题和科学领域。

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前期自然主义疏忽了抒情的价值也忽略的本国文化,新浪漫主义兴起,因文风多以象征的手法解释抽象的事物,并且有前期浪漫主义丰富华丽的意象,因此被称为“新浪漫主义”,同时也称作“象征主义”,此时期的作家多为抒情诗人。

二十世纪初有些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再拘泥于先前的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而是慢慢走向以唯物主义的方式写作,此时期的特点是作家的写作内容偏向描述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讨论哲学、自然的美好等主题,较少涉及政治、经济等社会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丹麦不再持续以往和平生活的理想态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不再占据主流文学文化,在唯物主义也没有满足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之下,部分作家要求开创新的文学风向,并且由于当时一战后国家独立的风潮,丹麦国内许多作家也纷纷加入革命组织,革命、反动、战争思维、美国化和左倾意识开始逐渐影响丹麦年轻作家,丹麦文坛走向因而有所改变,但同时间之前老一辈的作家仍旧持续在创作,因此在这一个时期的丹麦文坛拥有不同的写作风格,相互影响。在此时期的主要文学表现形式是刊物的出版,许多知名刊物都在此时闻名于丹麦并影响后来的丹麦文学,《旁观者》(,1884-)和《Gads danske Magasin》在所有刊物中影响力最大。

1930年代左右,丹麦被德军占领,法西斯主义带给丹麦人不同的社会风向,反社会意识开始在丹麦发酵,部分作家创作反社会的讽刺作品,虽然部分作家的作品被德君没收、禁止发表,但是此种社会意识持续在丹麦地区发展。战争期间,爱国主义、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开始影响丹麦文坛,此时期社会小说和戏剧作品不再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开始将眼光放在抒情诗的著作之上,将自身遭受到的经历与同胞分享。

蓝牙哈拉尔德

相关

  • 曲氟尿苷三氟胸苷(INN:trifluridine)(又称屈氟尿苷、曲氟尿苷、trifluorothymidine或TFT)是一种主要用于眼睛的反疱疹病毒科抗病毒药物。商品名称为Viroptic,原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前身Glax
  • 状态函数在热力学中, 热力学函数(英语:State function),或称热力学参数、状态函数,是描述热力学系统的宏观物理量。处于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各宏观物理量具有确定的值,并且这些物理量仅由系
  • 川芎川芎,又称为大川芎、芎䓖、江离、糜芜,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复伞形花序,羽状复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起,并略带紫色时采收,除
  • 格林福德坐标:51°31′48″N 0°20′56″W / 51.5299°N 0.3488°W / 51.5299; -0.3488格林福德(Greenford)是位于伦敦西北伊灵区的一个郊区地区,在古代是米德塞克斯的一部分,距查令十字
  • 蛋白二聚体在生物化学中,双聚体为由两个分子组合而成的高分子配合物,常以非共价键键结。像是蛋白质或是核酸皆为高分子。是一种蛋白质四级结构。同源双聚体,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组合而成(
  • 唐家三少唐家三少(1981年1月10日-),本名张威,中国大陆网络作家,法律系毕业。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作品有小说《光之子》、《善良的死神》、《冰火魔厨》、《狂神》、《生肖守护神》、《酒
  • 池田光政池田光政(いけだ みつまさ;1609年5月10日(庆长十四年四月初四)-1682年6月27日(天和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本江户时代早期大名,谥号芳烈公,神名武安灵命。他是姬路藩第二代藩主池田利隆长
  • 地球帝国II:霸权的艺术《地球帝国II:霸权的艺术》(英语:Empire Earth II: The Art of Supremacy,港台译作“世纪争霸II:天赋霸权”)是《地球帝国II》的资料片。2006年2月15日发布。增加了新内容。该作新
  • 无根藤无根藤 (学名:),或称为无根草,为樟科植物中少数的藤本寄生植物,属于泛热带地区分布的种类。某些地区用全草作为利尿剂;由于植株具黏液,亦供作造纸工业里的胶使用。学名种小名 filifo
  • 碟式底片1980年代摄影蔚为风潮时,柯达开始注意到摄影市场逐渐成熟,因此考虑向大众消费市场推进,于是以轻巧随身携带为设计导向,在1982年5月18日推出一系列的碟式底片和专用相机。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