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苏糖醇

✍ dations ◷ 2024-12-22 23:58:42 #二硫苏糖醇
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简称为DTT)是一种小分子有机还原剂,化学式为C4H10O2S2。其还原状态下为线性分子,被氧化后变为包含二硫键的六元环状结构。二硫苏糖醇的名字衍生自苏糖(一种四碳单糖)。DTT的异构体为二硫赤糖醇(DTE),即DTT的C3-差向异构体。DTT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氧化状态六元环(含二硫键)的构象稳定性。它的氧化还原电势在pH为7时为-0.33伏。二硫苏糖醇对一个典型的二硫键的还原是由两步连续的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所组成:其中,第一步反应所形成的中间态很不稳定,因为DTT上的第二个巯基趋向于与被氧化的硫原子连接,使中间态很快被转化为DTT的环状氧化结构,从而完成对二硫键的还原。DTT的还原力受pH值的影响,只在pH值大于7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还原作用。这是因为只有脱去质子的硫醇盐负离子(-S–)才具有反应活性,硫醇(-SH)则没有;而巯基的pKa一般为~8.3。DTT的用途之一是作为巯基化DNA的还原剂和去保护剂。巯基化DNA末端硫原子在溶液中趋向于形成二聚体,特别是在存在氧气的情况下。这种二聚化大大降低了一些偶联反应实验(如DNA在生物感应器中的固定)的效率;而在DNA溶液中加入DTT,反应一段时间后除去,就可以降低DNA的二聚化。DTT也常常被用于蛋白质中双硫键的还原,可用于阻止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之间所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双硫键。但DTT往往无法还原包埋于蛋白质结构内部(溶剂不可及)的双硫键,这类双硫键的还原常常需要先将蛋白质变性(高温加热或加入变性剂,如6M 盐酸胍、8M 尿素或1% SDS)。反之,根据DTT存在情况下,双硫键还原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断其包埋程度的深浅。由于容易被空气氧化,因此DTT的稳定性较差;但冷冻保存或在惰性气体中处理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由于质子化的硫的亲核性较低,随着pH值的降低,DTT的有效还原性也随之降低;而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 HCl(TCEP盐酸盐)可以作为低pH值条件下DTT的替代品,而且也比DTT更为稳定。

相关

  • 新异教主义新异教主义(英语:Neopaganism,或称新异教信仰)是多种新兴宗教运动的统称,这类新信仰主要是与基督教开始盛行以前的非基督宗教有关。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思想,包括多神论、泛灵论
  • 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severe myoclonic epilepsy of infancy,SMEI),又称Dravet综合征,是一种癫痫综合征,通常由高温或发热诱发,需用抗惊厥药(英语:anticonvulsant medication)治疗,发
  • 不等鞭毛门不等鞭毛总门(学名:Heterokonta)旧为不等鞭毛门,是真核生物的主要演化支之一,已知的下辖物种超过10万个物种,当中大多数属于藻类,从多细胞的大型藻类海带,到单细胞的各种浮游硅藻,这
  • 风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二个(九划的则为第七个)。就正体中文中,风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在四划。风部只以左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罗伯特·威廉·本生阿道夫·冯·拜尔 弗里茨·哈伯 菲利普·莱纳德 Georg Ludwig Carius(英语:Georg Ludwig Carius) 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 Adolf Lieben(英语:Adolf Lieben) Carl Friedr
  • M. lepromatosis弥漫型麻风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lepromatosis)是一种细菌,与麻风杆菌一同引起麻风病。它到了最近的2008年才被发现。从其16S 核糖体RNA中可见它们是与麻风杆菌有所分别
  • 仙鹤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也叫仙鹤、满洲鹤、日本鹤、
  • 加成加成反应(addition reaction)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它发生在有双键或叁键的物质中。加成反应进行后,重键打开,原来重键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加成反应一般是两分子反应
  • 装饰风艺术装饰风艺术(法语:Art Decoratifs,简称:art deco),另有“装饰派艺术”、“装饰艺术”、“艺术装饰风格”、“装饰艺术风格”等等译名。装饰风艺术(Art Deco) 名字取自于1925年在巴黎
  • 帝国议会最终会议19世纪的德国教会世俗化运动是将教会的财产转移给君主的过程,改变了教会一直以来在经济上富裕的状态,带来各种正面及负面的影响。德意志帝国在18世纪末是由大约300个国度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