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硫苏糖醇
✍ dations ◷ 2025-09-02 03:46:16 #二硫苏糖醇
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简称为DTT)是一种小分子有机还原剂,化学式为C4H10O2S2。其还原状态下为线性分子,被氧化后变为包含二硫键的六元环状结构。二硫苏糖醇的名字衍生自苏糖(一种四碳单糖)。DTT的异构体为二硫赤糖醇(DTE),即DTT的C3-差向异构体。DTT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氧化状态六元环(含二硫键)的构象稳定性。它的氧化还原电势在pH为7时为-0.33伏。二硫苏糖醇对一个典型的二硫键的还原是由两步连续的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所组成:其中,第一步反应所形成的中间态很不稳定,因为DTT上的第二个巯基趋向于与被氧化的硫原子连接,使中间态很快被转化为DTT的环状氧化结构,从而完成对二硫键的还原。DTT的还原力受pH值的影响,只在pH值大于7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还原作用。这是因为只有脱去质子的硫醇盐负离子(-S–)才具有反应活性,硫醇(-SH)则没有;而巯基的pKa一般为~8.3。DTT的用途之一是作为巯基化DNA的还原剂和去保护剂。巯基化DNA末端硫原子在溶液中趋向于形成二聚体,特别是在存在氧气的情况下。这种二聚化大大降低了一些偶联反应实验(如DNA在生物感应器中的固定)的效率;而在DNA溶液中加入DTT,反应一段时间后除去,就可以降低DNA的二聚化。DTT也常常被用于蛋白质中双硫键的还原,可用于阻止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之间所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双硫键。但DTT往往无法还原包埋于蛋白质结构内部(溶剂不可及)的双硫键,这类双硫键的还原常常需要先将蛋白质变性(高温加热或加入变性剂,如6M 盐酸胍、8M 尿素或1% SDS)。反之,根据DTT存在情况下,双硫键还原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断其包埋程度的深浅。由于容易被空气氧化,因此DTT的稳定性较差;但冷冻保存或在惰性气体中处理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由于质子化的硫的亲核性较低,随着pH值的降低,DTT的有效还原性也随之降低;而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 HCl(TCEP盐酸盐)可以作为低pH值条件下DTT的替代品,而且也比DTT更为稳定。
相关
- 鼻腔鼻腔,呼吸道最前部由骨和软骨围成的空腔,为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以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前端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后端经鼻后孔与咽腔相连。
- 临床测试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营养医学营养医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问,整合了医学及临床营养,研究营养素与疾病预防治疗的关连。营养医学补充品又被称为机能性食品(英语:Functional Foods)。
- 热暴流在气象学中,热暴流是一种罕见的现象,特征是会有阵风,温度迅速升高,露点(湿度)降低。 热暴流通常发生在夜间。虽然这个现象还没有被完全理解,但是理论上这个事件是在雨水蒸发的时候
- 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英语: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个体将自己身体和周遭环境接触的讯息,透过各种感觉系统,例如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平衡觉(vestibular sense)、筋肉关节感(propri
- 外侧沟外侧沟(英:Lateral sulcus),亦称为外侧裂或侧脑沟,是脑的最为显著的一个解剖构造。外侧沟的分隔大脑三个主要“叶”。外侧沟的下方是颞叶,上方是额叶和顶叶。其中,额叶位于顶叶的前
- 戈戈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六十二个(四划的则为第二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戈部归于四划部首。戈部通常是从下、左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灰色灰色介于黑和白之间的一系列颜色,可以大致分为深灰和浅灰。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草木灰及铅都是灰色的。在欧洲及北美,大部分人认为灰色是中性、一致性、无聊、不确定、老年、冷
-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华夏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之总称。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申子、韩非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春秋后期已出现颇
- Curtius重排反应柯提斯重排反应(Curtius重排反应)是一个重排反应,首先由西奥多·柯提斯(Theodor Curtius)发现,反应中酰基叠氮重排生成异氰酸酯。关于此反应的综述参见:。产物可与一系列亲核试剂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