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枝瑚菌

✍ dations ◷ 2025-05-17 06:39:45 #粉红枝瑚菌
粉红枝瑚菌(学名:Ramaria formosa),俗称美丽的珊瑚菌(beautiful clavaria)、英俊的珊瑚菌(handsome clavaria)、黄色尖顶(yellow-tipped-)和粉红色的珊瑚菌(pink coral fung),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珊瑚菌。这种菌被广泛地认为带有少量毒性。这种菌是一种粉红色的,多分枝的珊瑚状真菌,其高度能达20 cm(8英寸)。在北美洲收集得来的粉红枝瑚菌标本缺乏在欧洲收集得来的标本,这显示北美和欧洲的粉红枝瑚菌可能是两个品种。粉红枝瑚菌的高度能达20 cm(8英寸)。这种菌拥有许多珊瑚状的分枝,这些分枝源自真菌的底部,呈粉红色。而这些分枝的尖顶的周长少于0.5厘米,呈黄色。菌肉呈白色,显示这种菌并不是食用菌,因为食用菌的菌肉颜色都是黄色的。孢子印呈黄色。气味是难闻的,而味道则是苦的。但是,苦的粉红枝瑚菌只会在北美出现。起初,于1797年,粉红枝瑚菌获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帕森给予学名“粉红珊瑚菌”(bClavaria formosa)。于1821年,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将枝瑚菌属纳入珊瑚菌属。于1888年,吕西安·克莱(英语:Lucien Quélet)将之重新归类为枝瑚菌属,并因此将之易为现名。而这种菌学名中的“Ramaria”在拉丁语中有“英俊”、“美丽”的意思。粉红枝瑚菌在分类上出现了一些争议,因为其二名法的描述与珊瑚菌并不吻合。这可能是因为部分采自北美的样本其实是另一个品种。粉红枝瑚菌主要于秋季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山毛榉上。而出现在美国西部地区的粉红枝瑚菌则会在针叶树上生长。人们进食粉红枝瑚菌后会引发急性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肠绞痛,而目前引致上述病症的毒素仍然不为人类所知。如果除去了分枝的尖顶,那么粉红枝瑚菌后将会变得可食用的。

相关

  • 瑞德西韦GS-5734 伦地西韦瑞德西韦(英语:Remdesivir),又译伦地西韦,是由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实验性广谱抗病毒药物,用来针对埃博拉病毒及被认为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上皮细胞
  • 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是一种细胞遗传学技术,可以用来对核酸进行检测和定位。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只和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核酸杂交,可用于染色体上
  •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英语:Endometritis)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炎症。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以前者较为常见,后著较为少见。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在子宫内膜腺体上有微脓肿或嗜中性
  • psi磅每平方英寸(pound per square inch或pound-force per square inch),缩写psi,英制压强单位,定义为1磅力在1平方英寸面积所产生的压强,符号 lbf/in2、lbf/in2。磅力每平方英寸常用
  • 心sub火/sub在传统中医学里的脏象学说中,心是五脏六腑中最主要的部分,在五行中属火,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心与生物学中的心脏大致上是同一个构造。型态描述上,《医宗必读》形容心为“心象
  • 代谢物组代谢物组(英语:Metabolome)是指在一个生物样品中发现的完整的一套小分子化学物质。所述生物样品可以是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器,一个器官,一个组织,一个组织提取物,一个生物流体或整个生
  • 莎丽·海明斯莎丽·海明斯(Sally Hemings,1773年-1835年)是一位非裔美国奴隶,自从1802年的一篇报导出现以后,关于托马斯·杰斐逊是否为莎丽·海明斯数名子女的父亲之问题一直倍受争议。根据杰
  • 主权公国联合尼德兰主权公国(荷兰语:Souvereine Vorstendom der Verëenigde Nederlanden),是一个在1813至1815年间存在的主权公国。该政权是打败拿破仑的领袖们重划欧洲势力范围时产生
  • 监督监督意为监视督促,可以指以下事物:
  • 免疫种型转换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又称为种型转换,种型交换,或者类型转换重组(英文简写CSR))是一种可以使得B细胞所生产的抗体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从IgM转换成IgG)的生物学机制。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