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枝瑚菌

✍ dations ◷ 2025-07-27 09:12:39 #粉红枝瑚菌
粉红枝瑚菌(学名:Ramaria formosa),俗称美丽的珊瑚菌(beautiful clavaria)、英俊的珊瑚菌(handsome clavaria)、黄色尖顶(yellow-tipped-)和粉红色的珊瑚菌(pink coral fung),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珊瑚菌。这种菌被广泛地认为带有少量毒性。这种菌是一种粉红色的,多分枝的珊瑚状真菌,其高度能达20 cm(8英寸)。在北美洲收集得来的粉红枝瑚菌标本缺乏在欧洲收集得来的标本,这显示北美和欧洲的粉红枝瑚菌可能是两个品种。粉红枝瑚菌的高度能达20 cm(8英寸)。这种菌拥有许多珊瑚状的分枝,这些分枝源自真菌的底部,呈粉红色。而这些分枝的尖顶的周长少于0.5厘米,呈黄色。菌肉呈白色,显示这种菌并不是食用菌,因为食用菌的菌肉颜色都是黄色的。孢子印呈黄色。气味是难闻的,而味道则是苦的。但是,苦的粉红枝瑚菌只会在北美出现。起初,于1797年,粉红枝瑚菌获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帕森给予学名“粉红珊瑚菌”(bClavaria formosa)。于1821年,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将枝瑚菌属纳入珊瑚菌属。于1888年,吕西安·克莱(英语:Lucien Quélet)将之重新归类为枝瑚菌属,并因此将之易为现名。而这种菌学名中的“Ramaria”在拉丁语中有“英俊”、“美丽”的意思。粉红枝瑚菌在分类上出现了一些争议,因为其二名法的描述与珊瑚菌并不吻合。这可能是因为部分采自北美的样本其实是另一个品种。粉红枝瑚菌主要于秋季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山毛榉上。而出现在美国西部地区的粉红枝瑚菌则会在针叶树上生长。人们进食粉红枝瑚菌后会引发急性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肠绞痛,而目前引致上述病症的毒素仍然不为人类所知。如果除去了分枝的尖顶,那么粉红枝瑚菌后将会变得可食用的。

相关

  • 心杂音心杂音是血流通过心脏瓣膜时产生的心音,可以用听诊器听见。心杂音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杂音(生理杂音)主要由心脏以外的生理构造造成;病理性杂音则是由心脏构造异常所引起。功能性
  • PDB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简称PDB)是一个专门收录蛋白质及核酸的三维结构资料的数据库。由Worldwide Protein Data Bank监管。PDB可以经由网络免费访问,是结构生物学研究
  • 棒球示范项目:1912、1936、1952、1956、1964、1984、1988棒球是一种团体球类运动,由人数最少为9人的两支队伍在一个扇形的球场进行攻击与守备。棒球球员分为攻、守两方,攻方球员利
  • 霍奇金艾伦·劳埃德·霍奇金爵士,OM,KBE,FRS(英语:Sir Alan Lloyd Hodgkin,1914年2月5日-1998年12月20日),英国生理学家与生物物理学家,与安德鲁·赫胥黎(Andrew Fielding Huxley)因为共同研究
  • 潜内能潜内能是指系统要产生相变时的内能变化,会随系统的成分(纯物质或混合物),温度及压力,以及要产生的相变而不同。例如汽化热、熔化热、升华热等。潜内能一般会用单位质量或是单位莫
  • 巴西国家足球队巴西国家足球队(葡萄牙语:Seleção Brasileira de Futebol)是巴西官方的男子国家足球代表队,由巴西足球协会负责管辖,并代表巴西参加大型国际性足球赛事。巴西队被喻为世界上最
  • 谢伊斯起义美国谢司起义(英文:Shays' Rebellion)或译为谢司暴动,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中西部地区在1786年—1787年发生的一场起义。因为起义领导者是丹尼尔·谢司,是前美国独立战争军官,因此这场
  • 科芬-劳里症候群科芬-劳里症候群(Coffin–Lowry syndrome)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肌肉张力低下和关节过于松弛、亦有可能观测到纤细的手指和颜面外观异常,其通常见于重度或极重度智能障碍的男性。
  • 奥米加3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又称n−3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3种为:ALA(存在于植物中的油),EPA和DHA(这二种发现存在于海洋动植物油中)。从脂肪酸分子中距离羧基
  • β氧化β-氧化指的是脂肪酸氧化分解,最终产生乙酰辅酶A(Acetyl-CoA)和酮体的过程。就和脂肪酸合成一样,脂肪酸的分解也是逐步进行的。脂肪酸首先变成Acyl-CoA的活化形式。接下来反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