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 dations ◷ 2025-02-23 13:22:53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 或者 Seborrheic dermatitis (美式英语), seborrhea, 也叫做 Seborrheic eczema)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有两个好发年龄段,一个是2周龄到1周岁,一个是青春期到成年期。症状明显的患者仅占1~3%,多在30~40岁发生。男性多于女性。HIV感染者的患病率更高,而且症状更重。在HIV感染的早期,脂溢性皮炎的患病率估计在35%左右,而到了艾滋病期,患病率则激增到85%。帕金森病患者常常合并皮脂分泌过多,也容易出现脂溢性皮炎,患者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皮肤情况也常常得到改善。尚不明确,虽然本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区域,但可以肯定的是患者的皮脂分泌并无亢进,因此,“脂溢性”一词应该理解为“发生于皮脂溢出区域的(of the sebaceous areas)”,而非“皮脂分泌过多的”。皮脂分泌是脂溢性皮炎发病的必要条件,可能的原因是皮脂能够刺激马拉色菌属真菌生长。早在19世纪,人们就观察到马拉色菌属真菌聚集于皮脂溢出区域;随后,抗真菌药物可以治疗脂溢性皮炎进一步确定了“真菌假说”的地位;然而,马拉色菌属真菌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至于脂溢性皮炎与HIV/AIDS、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目前更是知之甚少。其它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基因、环境、激素以及免疫系统等等。。对于儿童来说,过度摄取维生素A可能会引起脂溢性皮炎。缺乏维生素H和维生素B6 和 维生素B2(也被称为核黄素)也可能是一个原因。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症状包括出现鳞屑,片状皮屑,瘙痒,以及潮红。脂溢性皮炎可能会在视觉上不太舒服,并且稍微感到有点瘙痒,但通常是没有严重危害的。这些症状通常会一直存在,但较容易通过已有的药物治疗来控制。在治疗之后,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几个月,乃至若干年后复发。和其它一些有类似症状的皮肤病一样,脂溢性皮炎通常也会宽松的被定义为一种湿疹,但是它和其它同样被定义为湿疹但是症状更严重的皮肤病是有区别的。脂溢性皮炎的其中一种副作用是可能引起暂时性脱发。如果出现急性暴发,并且长期缺乏治疗,则可能因为毛囊损伤而导致永久性脱发。可使用含有Minoxidil的生发水或含有Finasteride的口服生发药来治疗。普通的肥皂和洗发水所包含的一些化学物质(例如月桂醇醚硫酸钠sodium laureth sulfate)可能会在皮肤表层沉积,造成皮肤表层脱水,从而使症状突然恶化。过往坊间会建议民众定期转换洗发水的品牌,透过不同的洗发水配方来清理皮肤上的沉积物。但另一方面,其实若有合适的替代办法会更好。基于皮肤科专家的建议,应该采用含有煤焦油、环吡酮胺(ciclopiroxolamine)、酮康唑、硫化硒或者吡硫

相关

  • 纤维杆菌门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只包括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一个属。纤维杆菌属生活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在其细胞周质中有纤维素酶可以分解纤维素使动物能够吸
  •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脊椎动物的皮肤系统最下层。在皮下组织中发现的细胞类型是纤维母细胞、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皮下组织源自中胚层,在节肢动物中,皮下组织指的是分泌几丁质的表皮细胞
  • 抗酸药抑酸剂,又称抗酸剂,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等)。如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碳酸氢钠等至今已经出现三代,既第一
  • 准性生殖准性生殖(英语:parasexual cycle)又称类有性生殖、拟有性生殖,是某些真菌特有的一种生殖机制,菌丝或酵母菌进行胞质融合与核聚变(英语:Karyogamy)后,不进行减数分裂,亦不形成子实体与
  • 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拉丁语:Sacrum Romanum Imperium),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
  • 浸水礼洗礼(英语:Baptism),又称浸礼、圣洗圣事、施洗、受洗和受浸,是一宗教仪式,现普遍指基督教的传统仪式。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曾为耶稣施洗,而这亦是耶稣吩咐的。洗礼一词来自通用
  • 猫眼症候群猫眼综合征(英语:Cat eye syndrome)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眼睛虹膜的缺损,使眼睛看起来像猫眼一样。其在瑞士的发生率约为1/50000至1/150000。遗传方面,其遗传方式为无家族史的偶
  • 木浆牛皮纸(英语:Kraftpaper)是强度最高的纸张,每平方米可受力32-125克不等。牛皮纸用以生产纸袋、砂纸和滑片纸等纸制品。此外也用作绘画的背景纸张,建筑上以牛皮纸和聚乙烯或氧化沥
  • 核结合能核结合能(英语:Nuclear binding energy),又称为原子能或核能,是由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发生的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原子能比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要大将近5千万倍:铀核裂变的这种原
  • P体处理小体(英语:P-bodies;全名processing bodies,其他名称还有GW-bodies与Dcp bodies)是一种发现于真核细胞内的颗粒(granule)构造,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大小约100到300nm。这种颗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