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斑

✍ dations ◷ 2025-11-10 00:41:40 #蒙古斑

蒙古斑或蒙古型蓝印,也叫骶部色素斑,是一种良性的先天胎记,形状不规则,边缘呈波浪纹。蒙古斑是东亚人常见的胎记,故此以“蒙古”来命名。它亦普遍流行于东非及美洲原住民种族,欧洲人亦有一些机会发现蒙古斑,但因为他们的皮肤色素较深或较淡,相对上不易察觉。蒙古斑一般在出生后3至5年,最迟在青春期之前消散。

而蒙古斑呈现蓝色、瘀青色是因为真皮层的黑素细胞所致。当人体仍处于胚胎的状态时,由于黑素细胞从神经脊移动到表皮时,未能穿透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困在真皮深部而形成蒙古斑。它在人体出现的时候,可能会只有一个较大的斑印,或者是多个比较小的斑印,最常在下腰椎部位、臀部、胁位(即腰间)、肩膀发现。

蒙古斑是一种独有地在皮肤出现的遗传紊乱,对人体并无害处,出现的几率亦没有性别倾向,即是男或女都很可能会出现蒙古斑。亦有一些不认识蒙古斑成因和背景的人,会错将蒙古斑当成瘀斑。

蒙古斑经常出现在蒙古族和其他东亚族群,例如汉族、朝鲜族、大和族、京族等。近乎所有东亚婴儿都有一处,甚至多处的蒙古斑。有调查显示,约95-100%的东亚人婴儿会有蒙古斑,非洲人婴儿出现的几率有90-95%,而美洲原住民则有85-90%。如果父或母其中一方为东亚洲人,婴儿出现蒙古斑的机会亦相常高。

高加索人种(白人)人种方面,土生的欧洲人、中东人、北非人、印度次大陆人,有1-10%出现的可能。另外有50%-70%的拉丁美裔人会在出生拥有蒙古斑,分析指因为麦士蒂索人是拉丁美洲主要人种,而麦士蒂索人是由欧洲人和美洲原住民的混血儿。

相关

  •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瑞典语:Glenn Teodor Sjöberg,英语:Glenn Theodore Seaborg,1912年4月19日-1999年2月25日),美国核化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第二任校长(Chance
  • 佯僙语佯僙语是毛南族佯僙人所使用的本民族语言。佯僙人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和平塘县与独山县接壤的山间河谷地区。199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境内有
  • 磁化率在电磁学中,磁化率(英语:magnetic susceptibility)是表征物质在外磁场中被磁化程度的物理量。磁化率,通常标记为 χ
  • 量子化学和固体物理学软件列表量子化学软件,是计算化学中运用量子化学理论方法进行计算的软件。多数程序运用了哈特里-福克方法和一些后哈特里-福克方法(英语:Post-Hartree–Fock),及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学、半
  • 罗曼·贾基夫罗曼·弗拉迪米尔·贾基夫(英语:Roman Wladimir Jackiw,/roʊˈmæn dʒæˈkiːv/,1939年11月8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奖章得主。出生于波兰卢布利涅茨的一个乌克兰家庭,之后
  • 白凌阿白凌阿(满语: ᠪᡝᠠᠯᡳᠩᡤᠠ,穆麟德:;?-1868年)蒙古族。清朝内蒙古地区农民起义领导人。生于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父母早亡,孤身一人,以卖马为生。1859年冬,因生活困难参加王罗启
  • Trie在计算机科学中,trie,又称前缀树或字典树,是一种有序树,用于保存关联数组,其中的键通常是字符串。与二叉查找树不同,键不是直接保存在节点中,而是由节点在树中的位置决定。一个节点
  • 埃米尔·克里斯坦森埃米尔·帕特里克·威廉·克里斯坦森(Emil Pathric William Christensen,1985年6月14日-),瑞典人,其游戏名是玩家所熟知的HeatoN。现在效力于瑞典著名战队NiP,担任队长职务。他早
  • M116榴弹炮M116榴弹炮(M116 howitzer(1962年改名)、75mm Pack Howitzer M1、75mm Pack Howitzer M1A1、七五山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称为“M1A1榴弹炮”,由于它可以被拆开成为6个部分分别运送故也被归类为山炮,而且由于它可以被拆开运送而受到美军伞兵部队重用,因为它可以在拆开后用运输机空投,然后在地面上组合后投入战斗。M1A1榴弹炮按使用的炮架不同可称为山炮或榴弹炮。使用M1木轮或M8橡胶轮单脚炮架者称为山炮,使用M3A2或M3A3橡胶轮双脚可开脚炮架者称
  • 凯赖斯泰希·约瑟夫凯赖斯泰希·约瑟夫(匈牙利语:Keresztessy József,1885年9月19日-1962年12月29日),生于布达佩斯,匈牙利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他曾获得1912年夏季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团体全能银牌。他于196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