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政大学

✍ dations ◷ 2025-08-13 02:00:11 #北京法政大学
国立北京法政大学,常简称为北京法政大学,是一所已不存在的大学。北京法政大学的前身是1912年由京师法律学堂、京师法政学堂,以及京师财政学堂三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改变学制、升格为北京法政大学。1927年8月,国立北京法政大学与另外八所院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成为京师大学校的一部分。北京法政大学的前身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成立于1912年,由京师法律学堂(1906年设立,是中国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政学堂(1906年设立),以及京师财政学堂(1909年设立)三校合并而成。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分为政治、法律、经济三科,首任校长是邵章。1914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命令停办的“高等筹边学校”并入该校、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增设边政本科班。1915年,因邵章升任平政院评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一职由周兆沅接任。周兆沅曾在日本明治大学法学部留学。在他担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期间,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充实,为日后升格为北京法政大学打下了基础。当时的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是民初法政专门学校中较为出色的一所。在周兆沅之后,饶孟任与吴家驹又先后出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1923年,因中华民国政府放宽设立大学的要求,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改变学制、升格为大学,并更名为北京法政大学,校长一职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江庸出任。1926年秋,停办的国立北京中俄大学并入北京法政大学、北京法政大学增设俄文法政学这一学科。1927年,进入北京执掌国政的张作霖任命刘哲为教育总长。1927年8月,刘哲将包括北京法政大学在内的9所国立大学合并改组为京师大学校,校长由刘哲本人兼任。自此北京法政大学成为京师大学校(国立北平大学前身)的一部分。后来的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是以北京法政大学为基础成立的。北京法政大学的校址共有三处。其中两处校址位于宣内国会街,一处校址位于西城李阁老胡同。

相关

  • 发炎炎症反应、炎性反应,俗称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为主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
  • 马余刚马余刚(1968年3月-),生于浙江余姚,籍贯浙江宁海,中国核物理科学家。1968年3月生于浙江余姚,籍贯为宁海。1989年,于原杭州大学(后并入现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2015年,获国际华人物理与天
  • 槌、锤或榔头是一种敲打的工具。“槌”主要以木材或非金属制造,而“锤”主要以金属制造,因为制造材料的不同而导致两者有着不同的实际用途。金属“锤”用途较广,可用于钉钉子、
  • 土卫土星拥有82颗已确定轨道的天然卫星,其中52颗已命名,大部分体积都很小。另外还有几百颗已知的“小卫星”(Moonlets),位于土星环内。有7颗卫星的质量足够大,其重力使其坍缩成近球体
  • 1618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华沙犹太区起义犹太地下抵抗运动 犹太战斗组织(ŻOB) 犹太军事联盟(ŻZW) 波兰抵抗运动(英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波兰抵抗运动) 波兰救国军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
  • 泰米尔纳德邦泰米尔纳德邦(泰米尔语:தமிழ் நாடு,印地语:तमिलनाडु,拉丁字母转写:Tamil Nadu)是印度南部的一个邦,南临印度洋,东隔孟加拉湾与斯里兰卡相望,西与卡纳塔克邦、喀拉拉
  • 阿文戈亚阿苯哥(Abengoa, S.A. 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
  • 远摄镜头远摄镜头,或称为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一般是焦距50mm以上的镜头,视角狭窄,景深短,价格通常随焦距增加而作几何级上升。一般用于拍摄远距离主体,如生态摄影及运动摄影。由于镜身较
  • 素攀府 small(素攀武里府)/small素攀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สุพรรณบุรี,皇家转写:Changwat Suphan Buri,泰语发音:),又译素攀武里府,是泰国中部的一个府。“素攀武里”在泰语中意思是“黄金之城”。素攀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