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法政大学
✍ dations ◷ 2024-12-22 23:40:32 #北京法政大学
国立北京法政大学,常简称为北京法政大学,是一所已不存在的大学。北京法政大学的前身是1912年由京师法律学堂、京师法政学堂,以及京师财政学堂三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改变学制、升格为北京法政大学。1927年8月,国立北京法政大学与另外八所院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成为京师大学校的一部分。北京法政大学的前身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成立于1912年,由京师法律学堂(1906年设立,是中国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政学堂(1906年设立),以及京师财政学堂(1909年设立)三校合并而成。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分为政治、法律、经济三科,首任校长是邵章。1914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命令停办的“高等筹边学校”并入该校、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增设边政本科班。1915年,因邵章升任平政院评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一职由周兆沅接任。周兆沅曾在日本明治大学法学部留学。在他担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期间,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充实,为日后升格为北京法政大学打下了基础。当时的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是民初法政专门学校中较为出色的一所。在周兆沅之后,饶孟任与吴家驹又先后出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1923年,因中华民国政府放宽设立大学的要求,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改变学制、升格为大学,并更名为北京法政大学,校长一职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江庸出任。1926年秋,停办的国立北京中俄大学并入北京法政大学、北京法政大学增设俄文法政学这一学科。1927年,进入北京执掌国政的张作霖任命刘哲为教育总长。1927年8月,刘哲将包括北京法政大学在内的9所国立大学合并改组为京师大学校,校长由刘哲本人兼任。自此北京法政大学成为京师大学校(国立北平大学前身)的一部分。后来的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是以北京法政大学为基础成立的。北京法政大学的校址共有三处。其中两处校址位于宣内国会街,一处校址位于西城李阁老胡同。
相关
- 滴管滴管(Pasteur pipette、Pipette)是实验室中用于转移少量液体的器皿。滴管为一根开端很窄的中空玻璃管,末端有橡胶球。滴管通常是玻璃制的,但也有的是塑胶制的。通常滴一滴为0.05
-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英语: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有时简称牛津大学博物馆(Oxford University Museum),是牛津大学收集陈列自然史标本的大学博物馆,位于英
- 管口目管口目可能指下列其中一项:
- 默兹河默兹河(法语:Meuse)也称马斯河(荷兰语:Maas, Maes),发源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上马恩省朗格勒高原,流经比利时,最终在荷兰注入北海,和莱茵河口连成三角洲,全长925公里,是欧洲的主要河流。
- 生物催化生物催化(英语:Biocatalysis)是使用天然催化剂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的化学转化。这种反应过程又被称为“生物转化”。离体的酶和活细胞中的酶都可以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 微缩胶片微缩胶片,是数码相机时代之前的当代科技产物,人类利用胶卷摄影技术,复制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上的文字和图片之类,汇集制作为一个小胶片。该胶片有16-mm和35-mm两种型号。
- 波普尔实验波普尔实验是由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实验。 在1934年,波普尔对哥本哈根解释,一种流行的量子力学主观解释,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了一个实验来检验它。 波普尔的实验是对一种争
- 附果附果(英语:Accessory fruit,或称为假果)指子房以外的其他之构造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之为假果,而是由花萼、花冠,甚至是整个花体序参与发育而成的果实,其结构比正常果实复杂得多。相对
- orchids兰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兰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多样、最广布的科之一。花朵艳丽的热带兰花通常叫做洋兰,亦叫胡姬花。洋兰并不一定是外来种,大中华地区亦有丰富的野生洋兰资
- 橡实槲果或称橡子(英语:acorn、日语:団栗),广义为山毛榉科栎属的橡、栎、槲等果实(而不是种子)的总称,狭义指栎树的果实,富含淀粉。“团”有“圆”的意义,因此团栗意为“圆的栗子”。山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