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被电离激发的原子回到非激发态的表象

✍ dations ◷ 2025-10-22 15:57:35 #空气中被电离激发的原子回到非激发态的表象
临界事故(英语:criticality accident)是核反应堆发生链式反应导致功率失常激增引起的事故。事故中浓缩铀或钚等裂变材料中的链式反应能产生强烈的中子辐射,对人类伤害极大,并且会在周围环境中引发感生放射性。临界或超临界核裂变一般发生在反应堆堆芯内部或实验中。虽然临界事故危害较大,但是它一般达不到原子弹的设计条件,因此一般不会引发核爆炸。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可能会让核材料膨胀,因此几秒之后材料又将处于亚临界状态,反应停止。在原子能的发展历程中,在反应堆外收集核裂变材料的时候曾经发生过60次临界事故,其中一些事故导致离事发地点较近的人员因接受了过量的辐射而死亡。不过,没有一宗事故引起过爆炸。把铀或钚的单质、化合物或溶液混合起来,就有可能引发临界事故。决定混合物是否达到临界点(即是否发生临界反应)的因素包括:同位素的比例;材料的形状;溶液的化学组成;化合物或合金的类别;复合材料和周围材料。预测材料达到临界状态的可能性的计算较复杂,因此民用和军用核设施都需要专人监控,以避免发生临界反应。临界事故大致可分为两类。(区别于电离空气辉光) 许多临界事故的发生都伴随这一道蓝色的辉光,能瞬间加热周围的物体。这种蓝色闪光(或者说辉光)常常被误以为是切连科夫辐射,因为这两种现象发出的闪光颜色相似,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巧合。 临界事故发生的蓝色辉光是空气中被电离的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回到非激发态的时候发出的光谱,主要是氧气和氮气产生的。因此空气中会产生电火花,甚至形成淡蓝色的闪电。切连科夫辐射产生的蓝光和被电离的空气发出的蓝光颜色非常相似,但这只是一个巧合,它们的形成原理差异很大。值得强调的是,据说臭氧的气味就是切尔诺贝利的液化器周围环境辐射过高的信号。 切连科夫辐射可能发出大量蓝光的唯一情况是,在后处理工厂里,高密度媒介(例如水和硝酸铀酰)中达到了临界条件。而且这只有在容器透明或者被打开的时候才能被观察到。一些经历过临界事故的人报告感觉到了“一股热浪”。不过我们仍不清楚这是对刚才发生的恐怖事件的一种心理反应,还是事故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引发的一种确实存在的物理热效应(或者是非热能信号触发了皮肤中的热感受器)。例如,当路易斯·斯洛廷发生事故的时候大约发生了3×1015次裂变,但这产生的能量只能让皮肤温度上升百分之几度,但当时钚球中积累的能量大约有80kJ,足以把一个重6.2kg的钚球温度上升大约100℃(钚的比热大约为0.13 J·g−1·K−1)。金属的热辐射足以让附近的人感觉到温度上升。这个解释却不足以解释临界事故的受害者们的感受,因为离钚球几英尺远的人也感觉到了热。也有可能是电离辐射在细胞上造成的电离损伤和自由基的形成损坏了组织,使人感觉到灼热。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产生热量的现象是在对蓝色辉光进行观察之后推理出来的。一份关于所有临界事故的目击报告显示,只有当出现蓝色辉光的时候才有热辐射。这也许暗示了这两种现象之间存在联系,而其中一种能被马上观察到。收集并分析周围较稠密(未被电离)的空气中的来自氮原子和氧原子的的辐射之后,人们发现大约30%的辐射处于紫外线波段,大约45%处于红外线波段。由于皮肤能以热量的形式感受到红外线,而紫外线能引起晒伤,这很可能解释了目击者感觉到热浪的原因。自从1945年以来,至少发生过60宗临界事故,导致了至少21人死亡,其中美国7人,前苏联10人,日本2人,阿根廷1人,南斯拉夫1人。其中9宗事故的原因是操作失误,其他的属于实验反应堆事故。 在研发核武器和反应堆的过程中都发生过临界事故。

相关

  • 树突树突(英语:Dendrites)是神经元解剖结构的一部分,为从神经元的细胞本体发出的多分支突起。树突为神经元的输入通道,其功能是将自其他神经元所接收的动作电位(电信号)传送至细胞本体
  • 拟杆菌属拟杆菌属,又称为类杆菌属(学名:Bacteroides),是细菌中的一个属,是人类大肠中的非病原性优势菌种。拟杆菌属被归类在革兰氏阴性菌和专性厌氧菌中。不同于其他细菌的是,拟杆菌属的细
  • 海因里希·罗雷尔海因里希·罗雷尔(德语:Heinrich Rohrer,1933年6月6日-2013年5月16日),出生于圣加仑,瑞士物理学家,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13年逝世于沃勒劳(英语:Wollerau)。1901年:伦琴 / 1902年
  • 小家鼠小家鼠(学名:Mus musculus)也称为家鼠、鼷鼠或小鼠。小家鼠体长约8厘米,尾巴略短或略长于体长;毛色变化大,从黑灰色到灰褐色,腹毛基部为灰色,尖端常为灰黄色,有的呈灰白色,有的腹毛全
  • 阿拉伯海阿拉伯海(阿拉伯语:بحر العرب‎)为印度洋的一部分。位于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同印度半岛之间。北部为波斯湾和阿曼湾,西部经亚丁湾通红海。面积为386万平方公里。为世界
  •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约翰·爱德华·霍普克洛夫特(英语:John Edward Hopcroft,1939年10月7日-),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理论计算机科学家,为1986年图灵奖得主。在形式语言,计算理论及数据结构领域中,由
  • 科菲·安南科菲·阿塔·安南(英语:Kofi Atta Annan,1938年4月8日-2018年8月18日),是加纳库马西人,曾任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并于2001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科菲·安南是双胞胎之一,孪生的姐姐在
  • 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是指含硅的矿物,是造岩矿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地壳中主要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硅酸盐矿物会依其分子结构再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中,其含硅和氧的比例也有不同。岛硅酸盐的英
  • span class=nowrapCusub2/subCrsub2/subOsub>亚铬酸铜(Adkins催化剂),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用于催化氧还反应(氢化、氢解等)。晶体不溶于水,尖晶石结构,具铁磁性。成分可表示为Cu2Cr2O5,但通常还含有氧化钡。用于催化脱羧反应的催
  • 吴 军吴军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