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谢沃洛德·瓦西里耶维奇·沙罗诺夫

✍ dations ◷ 2025-05-18 07:24:06 #1901年出生,1964年逝世,苏联天文学家,20世纪天文学家,普尔科沃天文台工作人员,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友

弗谢沃洛德·瓦西里耶维奇·沙罗诺夫(俄语:Все́волод Васи́льевич Шаро́нов;1901年2月25日(儒略历3月10日,圣彼得堡)-1964年11月27日(列宁格勒)),是一位苏联天文学家。

1918年他进入列宁格勒大学。在1919年-1924年加入红军,1926年大学毕业后恢复军训。1929年到天文研究所进修研究生课程。后来曾在塔什干天文台、国家航空摄影研究所和普尔科沃天文台(1936年至1941年)工作过。1941年来到列宁格勒大学,1944年任该校天文系教授;1950年至1961年为大学天文台台长。

他主要致力于行星光度、天体测光和大气光学的科学研究。开发了测定天体颜色和反照率方法。提出了(同瑟京斯卡娅·尼古拉耶芙娜一道)所谓“陨石渣”的月球表面覆盖物结构理论,后通过月球航天器的研究得以证实。发表过各月相阶段,一百多个月球物体所显示的光度特征变化数据。在1939年、1956年和1958年火星冲期间,他对该星球进行了一系列光度和色度观察,并与地球上的沙漠和其他形式的风化地表反照率光度特征进行了比较。他也对其他行星以及日冕进行了光度研究。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计量类型“дымкомер”。

他研究过夜光云,曾参加过六次日食观察的远行。

他是《远处物体能见度的测量和计算》(1947年)、《火星》(1947年)、《行星的性质》(1958年)的作者。还从事过更多教学和普及工作,发表过一些流行的天文学宣传册-《太阳及其监测》、《世界如何运作》、《外星生命在哪里》等等。

曾在保罗·弗拉迪米罗瓦·克卢尚采夫(П. Клушанцева)导演的科普电影-《月亮》中出现过。

以沙罗诺夫名字命名的:

相关

  • 早年衰老症候群早年衰老症候群(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简称早衰症。早衰症是一种极端罕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其患者身体的老化过程十分快速。而罹患此病孩童的年龄很少超过13岁
  • NFR坐标:1°23′40″S 13°09′39″E / 1.39444°S 13.16083°E / -1.39444; 13.16083天然核反应堆是指在铀矿层中发现的铀的同位素能够在过去自然发生自持核连锁反应的一种现象
  • 喉管喉管,接近管的低音区,音色粗厚,略带鼻音。过去常被用来担任吹管乐器的低音声部。目前的民族乐队大多增添低音笙或低音唢呐等乐器来扩充吹管乐器组的低音声部,喉管已经很少采用。
  • 血清素综合征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是在使用血清素类(英语:serotonergic)药物或是物质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症状。症状的程度从轻微到严重不等。症状包括高烧、激动、反射亢进(英语:Hy
  • 齐长城齐长城位于中国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军事防御体系。西起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东北500米处的“岭子头”,东至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东于家河社区东北入
  • 丹寨县丹寨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雷山县,南边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边都匀市、麻江
  • 利氏冷凝管利氏冷凝管(德语:Liebigkühler,又译为李必氏冷凝器、直型冷凝管),是一种在实验室中常见到的器材,在很早以前即被发明,不过由19世纪时的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 闽民系闽民系,为汉族的一支民系,亦称闽族、福建人(福建侬),使用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浙南、广东(包括雷州和潮汕地区)以及一部分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 海金沙属见文中。海金沙属是蕨类植物中的一门,约有40个物种,原生于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少数生长于亚洲东部及北美东部的温带地区。海金沙属现在是海金沙科下的唯一属,不过有些植物学家曾
  • 1922年海底火山1922年海底火山是印度尼西亚的一座海底火山,位于苏拉威西海靠近桑义赫群岛处,海平面以下5,000米。1922年海底火山因其于1922年被发现而得名,成因是自1912年开始的一系列水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