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戈·里曼

✍ dations ◷ 2025-09-16 01:00:56 #1849年出生,1919年逝世,莱比锡大学教师

卡尔·威廉·尤里乌斯·胡戈·里曼(Karl Wilhelm Julius Hugo Riemann,1849年7月18日-1919年7月10日)是德国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

里曼出生在德国施瓦茨堡-松德尔斯豪森上梅莱尔(今属图林根州)。

父亲罗伯特·里曼给了他音乐启蒙。他是地主、法警,且从当地保留下来的歌曲和合唱作品中来看,是一个活跃的音乐爱好者。胡戈·里曼的理论老师是松德尔斯豪森的唱诗班指挥亨里希·弗兰肯伯格。他跟随奥古斯特·巴泰尔和提奥多·拉岑伯格(后者曾是李斯特的学生)学习钢琴。

他在柏林和图宾根先后学习法律、哲学和历史。参加普法战争之后他决定一生钻研音乐,于是入读莱比锡音乐学院。随后他在比勒菲尔德做了几年教师和指挥,但1878年回到莱比锡在大学做访问教授(Privatdozent)。

他极力想得到莱比锡音乐学院的聘用,但没能实现。于是1880年他去了布罗姆堡,又在1881-1890年间担任汉堡音乐学院的钢琴和理论教师。在松德尔斯豪森的短暂停留后,他在威斯巴登音乐学院获得职位(1890-1895年)。1895年终于回到莱比锡大学做讲师。1901年他被提名教授,1914年升为音乐学院的院长。

在70岁生日前8天,他死于黄热病。

里曼是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理论家之一。他在出版物和讲座中发明的诸多术语当今仍在使用,如和声的功能理论(以及其中的主、属、下属和平行)。此外,还有“乐句”,它作为当今音乐教育最基本的节拍和节奏的术语和理论,也是来源于里曼。他最有名的著作有《音乐辞典》(1882年;1899年第5版;1893-1896年英译版),这是音乐和音乐家的完整辞典;研究和声学的《和声学手册》,以及类似的研究对位法的《对位法教程》,已全部有英译版。他拥护和声二元论(即负和声理论)。他的和声功能理论是和声学的基础,今天仍在德国等诸多欧洲大陆国家被讲授;经过前苏联音乐理论家斯波索宾的改进,形成了斯波索宾和声功能体系,后传入比利时及中国并沿用至今。他还发明了一套和声转换的方式,被美国理论家大卫·列文吸收,最终成为新里曼理论的重要一支。新里曼理论的另外一支——调性网络,虽不是里曼的发明,但很好地普及并传播了该理论。

他在音乐的多个分支领域都有著作。他的学生包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和指挥家马克斯·雷格;以及音乐学家、作曲家沃特·尼曼。

他有许多钢琴、歌曲作品,包括一首钢琴奏鸣曲、六首小奏鸣曲、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一首弦乐四重奏。

相关

  • 气胸气胸(英语:pneumothorax),又称肺膜穿、爆肺,系指空气不正常地积聚在肺部与胸壁(英语:chest wall)之间的胸膜腔,典型症状有突发性单边胸部刺痛发作和呼吸困难,少部分案例中,受损的组织区
  • ɱ唇齿鼻音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唇齿鼻音在国际音标的符号是⟨ɱ⟩,X-SAMPA音标的符号则是⟨F⟩。国际音标中的⟨ɱ⟩符号是在小楷拉丁字母⟨m⟩的右下方加上一个向左
  • 遗忘遗忘是记忆中的一个特殊功能。人类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多。而遗忘使得人只保留重要的、相关的信息,减轻大脑空间压力,有积极意义。一个事件会否被遗忘,跟与其联系之事件
  • 约法《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5月1日由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宪法,取代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当时又称作《民国三年约法》,简称《民三约法》。中国国民
  • 巴尔顿期巴尔顿期(也被称为奥弗斯期)是中始新亚世的一个阶段,起始和终止时间分别为41.2百万年前和37.8百万年前。
  • 1932年7月德国国会选举弗朗茨·冯·帕彭 Non-partisan无 (帕彭保留,成为未选举出的总理) 1932年7月德国国会选举于1932年7月31日在德国举行,紧接着魏玛共和国国会的提前解散。在这次国会选举中,由阿
  • 盖姓盖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405位。
  • 阿尔贝 (萨克森国王)阿尔贝(Albert I.,1828年4月23日-1902年6月19日),全名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阿尔贝·安东·斐迪南·约瑟夫·卡尔·玛利亚·巴普蒂斯特·奈波姆克·威廉·克萨威尔·格奥尔格·
  • 拉丁语形容词拉丁语形容词的变格方式和名词几乎一模一样。一个形容词的词性(阳阴中)、词量(单复数)、词格都必须和它所修饰的名词一样。形容词的变格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变格法的名词大
  • CUC基因CUP-SHAPED COTYLEDON(CUC)属于NAC基因家族成员,目前有CUC1、CUC2、CUC3。据报导指出,高等植物的芽从种子萌发后,其顶端举有分裂能力的新细胞群趋于活跃,成为茎和叶。接着相接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