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帝国

✍ dations ◷ 2025-04-03 10:42:09 #巴西帝国

巴西帝国(葡萄牙语:Império do Brasil),是1822年至1889年间,领土包含现代南美洲巴西所建立的一个代议民主制、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由葡萄牙亲王佩德罗一世及其子佩德罗二世所统治着。在佩德罗二世统治下,巴西帝国和邻国的三场战役皆取得胜利。1889年,佩德罗二世被废黜,帝国由德奥多罗·达·丰塞卡建立的第一共和国取代,巴西帝国宣告正式灭亡。

不同于它大多数接壤的西班牙语美洲的共和国,巴西帝国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依法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并尊重所统治子民的公民权利。但仍有瑕疵,如女性和奴隶们的权利受到限制,且仅将后者视作财产而非公民。1880年代,巴西帝国的奴隶制被废除。

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于1500年4月22日从海路首次抵达今天巴西这个区域,并宣告这块领地属于葡萄牙。[1]随后永久居留地于1532年在此区域开始建立,之后三百年来葡萄牙人缓慢向西扩展领地,并逐渐形成了现在巴西的所有边境。[2]19世纪初,整个欧洲经历了拿破仑战争。葡萄牙更在1808年被法军所占领(半岛战争)。因此,葡萄牙的布拉干萨王室逃亡到南美的殖民地巴西,1809年更迁都里约热内卢。[3]

1815年,葡萄牙皇储若昂阁下(之后的若昂六世)以摄政的方式在巴西建立了“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使得巴西从殖民地变为一个王国。之后的一年,随着他的母亲玛丽亚一世的逝世,他又登上了葡萄牙王国的宝座。1821年4月若昂回到葡萄牙。不久后,拿破仑战争结束,葡萄牙王室返回里斯本,并派若昂六世之长子摄政王佩德罗王子继续统治巴西。[4][5]佩德罗于是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革,废除王室颁布的盐税,又重整政府机关,更放宽人民的自由。此外,他更派出代表到葡萄牙议会参与政事,这使巴西的经济及文化都有很大的改善。可是,奴隶买卖仍然存在。

1821年9月,葡萄牙议会表决,废除巴西王国的名衔,所有位于里约热内卢的王室机关将被废除,并宣告巴西各省受里斯本管辖。[6][7]因此,葡萄牙政府派遣军队到巴西驻兵,并把巴西的武装力量置于葡军的控制下,以加强对巴西的控制。后来在伯南布哥、巴伊亚等地,葡军和当地的武装分子发生武装冲突。1822年1月,议会要求佩德罗立刻返回里斯本,佩德罗拒绝,并宣告将留在巴西,不久后建立由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为首的新政府,更要求葡萄牙驻军撤出巴西。[8][9]

同年2月,葡萄牙驻巴西的军队开始打击巴西境内的分离活动。佩德罗于是撤销葡军指挥官的职务,并向葡军下达后退的指令。一个月后,葡萄牙增援部队到达里约热内卢外海,但被佩德罗拒绝入港,到达里约热内卢增援的葡军及驻巴西葡军在补给后返回葡萄牙。然而,在伯南布哥省、巴伊亚省却开始出现了流血事件,当地武装分子向驻军发动攻击,双方出现流血冲突。5月,佩德罗宣告自己成为“巴西的保护者”。

8月,葡萄牙议会决议,废除佩德罗的摄政王职务,并组织讨伐军讨伐巴西。1822年9月,到达圣保罗市的佩德罗,得悉本国将要派出讨伐军后,便到附近的伊皮兰加河(英语:Rio Ipiranga)脱下军服上的葡萄牙徽章,拔剑宣誓“不独立,毋宁死!”(Independência ou Morte!)[10],正式宣告巴西独立。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宣告自己成为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并在12月1日加冕,建立巴西帝国,由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出任帝国的首相。[11][12]

自佩德罗成为巴西皇帝后,便继续驱逐葡萄牙殖民者。他向英国聘请海军军官汤马士·科克伦(英语:Thomas Cochrane, 10th Earl of Dundonald)将军及法国的皮埃尔·拉巴杜(英语:Pierre Labatut)请求助战。他们率领巴西军在巴伊亚、马腊尼昂、帕拉等地击退葡萄牙殖民军,并重新控制这些地区。翌年,驱逐所有葡萄牙军,巴西帝国成功解除了葡萄牙的威胁。1824年,英国调停葡萄牙及巴西的纷争,1825年,双方达成协议,英葡承认巴西独立[13]。

1823年,巴西帝国议会起草宪法,由三权分立作为基础的宪法主张剥夺葡萄牙人的被选举权,并限制皇帝的权力。佩德罗一世不满这部宪法,于是派军队到场解散议会,并把首相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流放。同年6月,佩德罗打算改写宪法,以维护葡萄牙贵族及自身皇权作为方针。1824年3月25日,宪法颁布,此部经修改的宪法比本来议会制定的宪法较能集中皇帝的权力[14]。

在1824年中期,东北六省的共和派不满专制的统治,因此发起了叛乱,宣布各省脱离巴西独立。以伯南布哥省为中心的叛乱者组成了“赤道邦联”(Confederação do Equador),并在伯南布哥首府累西腓组织临时政府,欲脱离巴西帝国独立。佩德罗于是派兵镇压叛乱,翌年3月处死叛乱的策动者。

然而,葡萄牙殖民者离开以后,巴西却要面对邻国阿根廷的影响。1825年10月,巴西南部的西斯普拉丁(英语:Cisplatina)省宣布脱离巴西并并入阿根廷,改称乌拉圭,[15]巴西只得向阿根廷宣战。可是巴西未能取得任何突破,而阿根廷国内出现分离主义者的运动,双方只好在1827年中期签署草约,宣布乌拉圭仍为巴西领土。不久后,阿根廷再次对巴西用兵,翌年,巴西军被驱逐,双方于是签署和约,承认乌拉圭为独立国家[16]。

在面对阿根廷的战争期间,葡萄牙的若昂六世驾崩。作为长子的佩德罗一世便继承其王位。可是,国内的人都不认同他两国君主之身份,他只好把葡萄牙王位让给自己的长女玛丽亚,由弟弟米格尔摄政。1828年,米格尔篡位成为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一世继续管治巴西。[17]同年,乌拉圭得以独立,而战争亦使得国内的经济开始下滑,人民对佩德罗抱有怨言,巴西黑人亦开始爆发不同的起义。1831年,人们在首都里约热内卢爆发示威,紧接各地也出现不同的暴动。不久后,佩德罗一世被逼让位于儿子佩德罗二世,返回葡萄牙。[18]

1831年至1840年间,巴西帝国由三人摄政委员会理政,包括已回国的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以辅佐年幼的佩德罗二世。在这几年间,巴西境内开始出现不同的骚动及暴乱,如1832年在东北部的帕拉伊巴省及伯南布哥省就出现了示威的浪潮。其后数年,国内的形势更加纷乱。1834年,安德拉达独自摄政,但无法控制各省的混乱事件,因此,国家放宽各省自治权,令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幅削减。

在摄政委员会执政的年代,国内出现骚乱根本是屡见不鲜的事情。[19]当中比较著名的有1835年1月,帕拉首府贝伦出现大规模暴动,政府军派出军舰镇压。九个月后,在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首府阿雷格里港中爆发叛乱,领导者成功取得城市的控制权,反对帝制统治,打算建立一个行联邦制的共和政体。政府军只好再派军队到当地扫荡,展开为期十年的“破衫汉战争(英语:Ragamuffin War)”[20]。翌年,南里奥格兰德脱离巴西独立,建立南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另外,在1837年,巴伊亚首府萨尔瓦多亦出现伊斯兰教黑人起义,欲建立一个巴伊亚人的独立国家。再加上1839年马腊尼昂的市民起义,都令政府军措手不及。然而,这些动荡不安显示出各省对祖国的不满及对立,这个现象更一直延续到下一个世纪。

即使政府对各省的叛乱加以镇压,但政府却无力进一步加强对各省的控制。为了挽回局势,在1840年间,帝国议会漠视摄政委员会的休会法令,再次召开议会,并咨询小佩德罗登基的意愿。其后,小佩德罗同意登基,并于次年7月18日[21] 即位,恢复皇帝的统治,以回复国家的统一、和平及繁荣。[22]

佩德罗二世登基后,立刻废除联邦制度,再次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加强对各省的控制。起初的几年间,共和主义者反对帝制,再次发起暴动,但很快就被镇压下去。[23][24]不久后,佩德罗为巩固其统治,运用宪法赋予的权力,解散自由派占多数的下院,并重新甄选出保守派的议员,以压制自由派的势力。[25][26]此外,他又赦免各省的叛乱者,并把他们驱逐出境,以消除国内的反对声音。[27]在其统治时期,巴西注重发展教育,成立了巴西历史地理协会,对外重视发展同西欧和美国的关系。

1850年,巴西进行土地改革,推行新的土地法,取缔以往非法占据的土地,并制定土地买卖的限额。同年,佩德罗二世开始着手废除在巴西已有几百年之久的奴隶制度。在英国及本土部分人士的施压下,巴西政府宣布买卖非洲奴隶为非法行径。不久后,为迫使其采取进一步行动,英国表示奴隶买卖与海盗行径无异,并派战舰到巴西海岸袭击奴隶运输船。在英国的武力干预下,巴西政府只好驱逐当地的葡萄牙奴隶贩子,并要求各省长官加以取缔。其后,更明令禁止外国向巴西输入奴隶。最后一艘奴隶走私船于1855年到达巴西后,该国奴隶买卖完全终止。

其后,巴西开始加强本土咖啡产业的发展,并加速实现工业化。在1871年至1880年间,咖啡出口占总出口量的六成,与之前的三十年相比增长一成之多。此外,棉花、烟草、可可豆、橡胶及巴拉圭冬青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基于此时的发展,时至今日,巴西仍然是这些作物的主要出口国。咖啡产业的急速增长吸引了英国投资者前去投资。在19世纪下半叶,巴西的铁道、航运及公路网开始加速发展[28] ,进出沿海及内陆地区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运输网络的形成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在佩德罗二世访问美国费城时,亚历山大·贝尔向皇帝介绍了他发明的电话,此后,巴西的电信建设也开展起来了。[28]

1864年爆发的巴拉圭战争刺激了巴西军需工业的发展,使巴西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令其军队走向现代化。[29]巴西在这场战争中以很大伤亡换来了巴拉圭的部分领土,此外,战争亦促进了道路网的建设及部分产业的近代化,[30]但连年征战造成的损失也使皇帝渐失民心。当时欧洲的不稳局势为巴西带来大量欧洲的新移民,使巴西人口数在佩德罗二世统治时期翻了一番,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来开发畜牧业。

1870年代以后,废奴主义的呼声愈来愈大。1879年,主张废奴的人士开展了废奴运动,各省议员随即开展了省议会,投票表决废奴运动。1883年,“废奴联盟”成立,废奴运动蔓延全国。次年,六十五岁以上的奴隶得到解放,各省纷纷宣告废除奴隶的宣言。1888年5月,身处欧洲的佩德罗二世支援女儿伊莎贝拉公主签署废奴法令。5月13日,议会表决“黄金法”(Lei Áurea)[31],宣告废除奴隶制度,而巴西奴隶制终于在此时走向灭亡。

但是,自废奴运动后,共和派人士也希望能够打倒帝政,实现共和,令共和主义的呼声高涨。[32][33]1887年,军官德奥多罗·达·丰塞卡组织军事俱乐部,开始策划政变。[34]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与另一位军官弗洛里亚诺·阿劳霍·佩绍托联合共和派人士发动军事政变[35],成功包围内阁会议厅,抢夺政府控制权。丰塞卡宣告废除帝政,改行共和制,建立临时政府,而本来支持帝政的农场主及地主也因为佩德罗二世支持废奴制度而倒戈。[36][37][38][39]两日后,佩德罗二世逃亡至法国,巴西帝国正式瓦解。[40]

相关

  • 大冰期大冰期(英语:Ice Age),又称“冰川期”或“冰川期”,是指地球大气和地表长期低温导致极地和山地冰盖大幅扩展甚至覆盖整个大陆的时期。大冰期内部又分为几次冰期(glacial period、g
  • 炎热的夜晚《炎热的夜晚》(In the Heat of the Night)是一部1967年诺曼·杰威森导演的推理电影,改编自约翰·波尔(John Ball)所写的1965年同名小说。西德尼·波蒂埃、罗德·斯泰格尔、华伦
  • 丹尼尔·尼科洛夫丹尼尔·尼科洛夫(保加利亚语:Даниел Николов,1998年8月26日-),保加利亚男子羽毛球运动员。2015年8月,丹尼尔·尼科洛夫出战保加利亚羽毛球公开赛,与伊万·鲁塞夫合作
  • 农业工程师农业工程师是指那些把工程知识用于农业生产的专业人士。他们通常持有学术性学位或具有相等的工作经验。他们从事的专业包括农业和食品机械和设备的设计、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等
  • Windows轻松传输Windows 轻松传输(Windows Easy Transfer)是一个由微软所开发,内置于Windows Vista用来帮助用户传输一台电脑的文件及设置至另一台电脑的组件。它目前的最新版本让用户能够从一
  • 杰克与豌豆《杰克与豌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是一则英国童话,它是最著名的杰克故事。1734年首次出现于《杰克‧史普林金与魔豆的故事》(The Story of Jack Spriggins and the Enchan
  • 尤里·梅森-雅辛尤里•梅森-雅辛(Youri Messen-Jaschin)1941年-是一位祖籍拉脱维亚的艺术家,他生于瑞士阿罗萨。他通常结合油画与水粉进行创作。他热爱的色彩有:强烈的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他也从事人体绘画,在夜总会展出他的作品。从1958-1962年,他的艺术学习生涯引导他进入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师从罗伯特·卡米(Robert Cami)教授),以及巴黎的索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史,皮埃尔·弗朗卡斯泰尔(Pierre Francastel)教授)。1962-1965年,他进入洛桑美术学院。期间他与雕
  • 高骈高骈(821年-887年9月24日),唐朝后期名将,燕人。祖先为渤海郡人,迁居幽州。字千里,曾大破南诏,但在黄巢之乱中养兵自重,晚年任淮南节度使,笃奉方术,迷信昏庸,信任巫师吕用之、张守一等人,苛待幕府将领,被部将毕师铎、秦彦发动兵变杀害,族灭。出身渤海高氏,迁居幽州(今北京)后,七世合居。祖父南平郡王高崇文,是唐宪宗时期名将。父亲是神策军虞候高承明。出生于长庆元年(821年),唐懿宗初年,高骈在边疆统兵防范党项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后任侍御史,又于朱叔明幕府兼任司马,精通射箭,有一次统兵巡视时,曾射“一箭
  • 呼气音在语言学中,呼气音(又称外呼音,英语:egressive),是将气流经嘴巴或鼻子推出所产生的声音。呼气音可分为三类:肺部呼气音、声门呼气音和舌呼气音。呼气音的相反是内吸音,即气流通过嘴巴或鼻子向内流动所产生的声音。肺部呼气音是由肺、肋骨和膈膜产生气流而发出的声音。大多数语言中的众多声音(如元音)都是肺部呼气音。肺部呼气音存在于所有口头语言。声门呼气音即挤喉音。舌呼气音,又称软腭呼气音。像搭嘴音(舌吸气音)一样,发出这种声音需要在口腔内闭合两个发音部位,但气流方向与搭嘴音相反。软腭关闭时,说话人会用舌头或脸
  • 7.65×21mm鲁格弹7.65×21毫米帕拉贝伦弹(英语:7.65×21mm Parabellum,C.I.P.(英语:C.I.P.)正名为7,65帕拉贝伦,又名.30鲁格或7.65mm鲁格弹),是一款德国德意志武器及弹药工厂(英语:Deutsche Waffen und Munitionsfabriken)(DWM)于1898年为鲁格手枪所研发的手枪弹药。这款弹药的主设计者有格奥尔格·鲁格(英语:Georg Luger)和胡戈·博查特(英语:Hugo Borchardt),他们也是之前的7.65×25毫米博查特弹(英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