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质软泥(英语:Siliceous ooze)是一种深海底的生物性远海沉积物。硅质软泥是最少见的深海沉积物,约占海底的 15%,软泥被定义为含有至少 30% 微生物残骸的沉积物。硅质软泥主要由硅藻和放射虫等微观海洋生物的二氧化硅骨架组成。在大陆边缘附近的硅质软泥,其成分可能包括来自陆地的二氧化硅颗粒和海绵骨针。硅质软泥中的生物骨骼由蛋白石或二氧化硅 Si(O2) 组成,而钙质软泥则由碳酸钙生物(即球石藻)的骨骼制成。二氧化硅 (Si) 是一种生物必需元素之一,可通过在海洋环境中的有效二氧化硅循环回收。 影响硅质软泥的成长,与陆块的距离、水深和海洋肥沃度有关,它们都是影响海水中蛋白石和二氧化硅含量的重要因素。
硅质软泥多形成于海洋上升流(或涌升流)区域,在此区域,涌升流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给海洋表面水中的硅质生物的生长。例如在印度、太平洋和南极环极地的深水有持续的涌升流,导致了环球连续的硅质软泥体沉积。涌升流在其它地区也有,例如太平洋的北赤道洋流。在北太平洋中亚极地区,沿海洋盆地的东侧和西侧的阿拉斯加洋流和 Oyashio 洋流, 都具有涌升流。海洋盆地的边界流, 例如洪堡洋流和索马里洋流等洋,其涌升流也利于形成硅质软泥的沉积。硅质软泥通常根据其成分进行分类。硅藻软泥主要由硅藻骨架形成,通常在高纬度地区的大陆边缘沉积。 在于南大洋和北太平洋.放射虫软泥主要由放射虫骨骼构成,主要分布在赤道和亚热带地区。在大西洋赤道东部,也有放射虫软泥在深海沉积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