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毫米高射炮

✍ dations ◷ 2025-07-18 21:32:31 #88毫米高射炮
8.8厘米18/36/37/41年式防空炮(德语:8.8cm-FlaK 18/36/37/41)是二战中最广为人知的火炮之一。所谓的8.8厘米炮其实是一个系列,官方称为8.8 cm Flak 18/36/37,有时也包括了一些更先进的型号,例如FlaK 41,虽然它们并不是同一种武器。Flak是德语Flugabwehr-Kanone的简写,意为防空炮,这也是8.8厘米炮最早的设计目的。然而在实战应用中反坦克的成功,使这种炮衍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改型,例如8.8 cm PaK 43反坦克炮(PaK为德语Panzerabwehr-kanone的简写,意为反坦克炮),以及虎式坦克的8.8 cm KwK 36主炮(KwK为德语Kampfwagen-kanone的简写,意为战斗车辆用炮,也即坦克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用飞机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军用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大大提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小小修改就可以对空的火炮,再也不能满足需求。这意味着当时现存的防空炮几乎全部失去了作用,然而当时只有很少的国家针对这个状况设计新型的防空炮。根据这种状况,德国军方决定设计一种比以前威力更为强大的防空炮。这种新型火炮要有更高的出膛速度以保证射击高度,并且要有更高的射击速度。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受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几乎被禁止制造任何武器。为了躲开条约的限制,德国决定由克虏伯公司与瑞典的波佛斯公司共同研制这种新武器。最初设计的原型为75毫米口径,在军方的要求下,被改为88毫米口径,以适应射程,威力等各种更高的要求。88毫米炮在二战中并不是只因为它的防空性能而闻名,而是由于它的多用途性,尤其是反坦克能力而大放异彩。由于设计思想超前,直到战争结束也并不显落后。一般公认,88炮是二次大战中的最强火炮。88毫米防空炮有纪录的第一次被使用在地面目标上是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秃鹰集团军,第一次让这门炮开始建立起广为后人所知的反装甲名声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入侵法国的黄色作战当中,隆美尔是其中一位在诸多文献与纪录当中被提及如此使用的指挥官之一。1940年5月,隆美尔指挥的第7坦克师从比利时向法国的敦克尔克挺进,中途遭遇到了英军一批重型坦克的反击,面对英军的坦克,德军的3.7 cm PaK 36反坦克炮对其束手无策。在千钧一发之时,一个德军高炮连压低了88毫米防空炮的炮口,对准的英军的坦克,展开了猛烈的还击。英军的9辆坦克被德军的高炮瞬间击毁,不得不立即撤退。此役,88毫米防空炮的威力给了隆美尔很深的印象。当德国展开巴巴罗萨作战之后,面对苏联的KV-1与T-34等坦克时,当时陆军主力3.7 cm PaK 36反坦克炮几乎无法从正面贯穿他们的装甲,88毫米炮适时填补这一段时期德军反装甲炮火的空窗期,也带动大战后期专门用来对付坦克的改良型号发展。当1942年盟军在北非展开火炬行动,隆美尔使用88毫米防空炮来对付盟军坦克,它威力巨大的穿透力使其能轻易击毁盟军的坦克以及装甲车辆,即使是令德军非常头痛的玛蒂达 II步兵坦克的正面装甲都可以轻易贯穿,在1500米内一发炮弹即可击杀美国的M4雪曼坦克,让盟军吃到许多苦头。虽然最终盟军成功的将德军驱逐出了北非,但是这应主要归功于对德军补给线的切断。通过一系列的实战,双方都对88毫米炮这种武器重新进行审视。盟军针对88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对坦克的装甲进行了加强,并在坦克前装甲上堆放沙包,以尽量减小88毫米炮造成的损害(不过实战来看,效果不大)。德军方面,在设计新型坦克的时候也注意到了88毫米炮的威力,比如后期生产的虎式坦克就使用了88毫米口径的主炮,虽然与前面提到的88毫米炮并不完全一样,但是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中华民国陆军曾经于1937年向德国订购20门88mm高射炮,连同完整的观测与通讯器材,在同年淞沪会战爆发前全数运抵江阴要塞与武汉要塞,每处要塞部署4门,总计部署4处共16门。这16门火炮在南京保卫战期间成功压制日本军舰的火力,阻止日舰使用南京附近水域的企图。可惜在撤退之际,奉令自行破坏,并未随部队移动。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所谓88mm高射炮中,学者提出的资料没有任何一项有提出实际型号,因此虽然同为88炮但是否为Flak 18仍具有诸多疑点。目前日本方面史料认定国民政府订购之88mm高射炮实际上为克鲁伯制造之SK C/30 45倍径(Flak系列为56倍径)海军用高射炮,并非Flak18高射炮。由于该批高射炮为固定式之火炮,故无法随同国军撤退,而自行破坏或为日军掳获。日本将掳获之火炮仿制,称为九九式八糎高射炮。德国海军在同一时期使用在潜艇上的88毫米炮(8.8 cm SK/C 35)常常因为相同口径被误认为是海军版的88毫米防空炮,不过装在这些U-潜艇甲板上的88毫米炮使用完全不同的弹药,最高仰角只有30度,并不具备防空能力,仅仅被使用来攻击水面船只或者是陆上目标。情况类似的还有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德国级装甲舰以及其余一些小型舰艇上使用的88毫米口径防空炮,型号包括8.8 cm SK/C 30/31/32,SK/L 45等,均与空军的Flak 18/36/37系列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

相关

  • 切罗基语切罗基语(ᏣᎳᎩ ᎦᏬᏂᎯᏍᏗ、Tsalagi Gawonihisdi),又柴罗基语,是一种切罗基人使用的易洛魁语。是唯一尚在使用的南易洛魁语。切罗基语是一种很特别的语言,它只有一个双唇音.m
  • 连接号؋ ​₳ ​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
  • 微技术微技术(英语:Micro-technology)包含了微机电感测和控制、驱动元件制程开发技术、微机电系统整合技术、射频(RF MEMS)、光学(Optical MEMS)、生物医学(Bio MEMS)、电脑与周边(Compute
  • 杰斐逊县杰斐逊县(Jefferson County, Georgia)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县。面积1,372平方公里。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统计,共有人口17,266人。县治路易斯维尔。成立于1796年
  • 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英语:Chemokine receptor)是表达在一些特定的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连的七跨膜域受体。这些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趋化因子结合。与特异的趋化因子结合后,趋化因子受体引
  • 辉蠊科辉蠊科(学名:Lamproblattidae)是蜚蠊目之下的一个小科,其物种分布于中、南美洲,其下包含三个属和所属的十个种。本科只有三个属,分别如下:
  • 编程范型编程范型、编程范式或程序设计法(英语:Programming paradigm),(范即模范、典范之意,范式即模式、方法),是一类典型的编程风格,是指从事软件工程的一类典型的风格(可以对照方法学)。如:函
  • T1T1、T01、T.1或T-1可能指:铁路机车地铁列车通勤铁路铁路车次有轨电车
  • 草屯镇草屯镇(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shá
  • 芭比的盛宴《巴贝特之宴》(丹麦语:Babettes gæstebud),是一部1987年上映的丹麦剧情电影,首映是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该电影由盖布里尔·亚斯里执导,基于凯伦·白烈森原著故事改编。巴贝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