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舍条约

✍ dations ◷ 2025-08-08 21:11:46 #爱丽舍条约
爱丽舍条约(Élysée Treaty)又称作德法合作条约、法德友好条约,是于1963年1月22日由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和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的合作条约。签订条约不但推动两国在二次大战后的和解进程,成为了德国与法国两个欧洲核心国家全面和解的象征。在欧洲一体化方面,条约的签订为其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和框架结构。法德两国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欧盟建设的“发动机”和“法德轴心”。根据爱丽舍条约,法德两国政府部长和高官定期进行磋商,两国青年上百万人互访交流。法德在外交政策层面,根据这个条约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则有待加强。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德国与法国向来为欧洲大陆上两个大国并互相视对方为宿敌和世仇。特别自公元1870年以后,两国分别经历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国一直处于长年敌对状态。直至1945年5月,二次大战随着纳粹德国战败,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并使德国在冷战的架构下分裂成东德及西德。由于战后世界秩序急速变迁及冷战的加剧,法国政府认识到它无法阻止德国再武装,也无法阻止新生的西德政府获得其主权。同时西德的经济发展也使得法国无法继续限制德国的煤和钢铁工业的发展,而且法国本身也对德国的这些资源感兴趣,因此法国政府改变了它至此为止的压抑政策,提出这个合作政策来协调两国之间在这些重要资源上的合作,避免过去互相之间的竞争和不信任。在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的推动下,法国率先于1950年公布了建议将德国与法国的煤和钢铁生产相融合的舒曼计划,及后两国亦与欧洲其他国家于1951年签订了巴黎条约并合作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法国修改宪法,由夏尔·戴高乐带领的内阁从新执政并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夏尔·戴高乐奉行戴高乐主义,反对美国在北约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同时也对英美两国的“特殊关系”表示不信任,最终法国于1966年脱离北约的军事架构。为求维持法国在西方盟国中的自主性及谋求共同的经济利益,戴高乐积极与德国修好,并打算加强更密切的合作。另一方面,二次大战后首任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丹拿致力修补与法国在二次大战乃至自古以来的破裂关系。在其领导下,德国国内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也转变成为反战教育。二人亦建立起良好的私交,并最终促成爱丽舍条约的签订,在各种不同层面的方法来消灭两国上千年的宿怨,促进两国之间的实质合作。

相关

  • 抗生素抗药性抗生素抗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是抗药性的一种形式,借此特性,一些微生物亚群体,通常是细菌种,能够在暴露于一或多种抗生素之下得以生存;对多种抗生素具抗药性的病原体被视为
  • 人类微生物群系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
  • 科尔萨科夫综合征科尔萨科夫氏症候群(Korsakoff's syndrome),又称健忘综合征,为一种大脑缺乏硫胺(维生素B1)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其疾病由俄国神经学家谢尔盖·科尔萨科夫最先发现而命名。科尔萨科夫
  • 磺胺类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药物都是以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为母体发展而来,因此得名。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
  • 口腔癌口腔癌是口腔内软或硬组织出现不正常的恶性增生或病变,大多发生在年老的人身上,具蔓延性,并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口腔癌包括口腔中健康细胞的逐渐突变通过多种方式发生。根据口
  • 奈瑟菌属N. animalis N. bacilliformis N. canis N. cinerea N. dentiae N. elongata N. europea N. flava N. flavescens 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 N. iguanae N. lactamica N.
  • 贝利撒留贝利萨留(拉丁语:Flavius Belisarius, 希腊语:Βελισάριος,505年-565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麾下名将,北非和意大利的征服者。又译作贝利萨留斯、贝利沙斯。尽管有
  •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在四库全
  • 公理在传统逻辑中,公理是没有经过证明,但被当作不证自明的一个命题。因此,其真实性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且被当做演绎及推论其他(理论相关)事实的起点。当不断要求证明时,因果关系毕竟不
  • 尺、咫尺是东亚传统长度单位,即十寸,寸最初是以成人的寸口位置作为度量。起源于中国殷代,之后各代制度不一,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后,在各地又各自有所变化。现今出土的西汉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