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舍条约

✍ dations ◷ 2025-11-19 05:33:34 #爱丽舍条约
爱丽舍条约(Élysée Treaty)又称作德法合作条约、法德友好条约,是于1963年1月22日由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和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的合作条约。签订条约不但推动两国在二次大战后的和解进程,成为了德国与法国两个欧洲核心国家全面和解的象征。在欧洲一体化方面,条约的签订为其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和框架结构。法德两国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欧盟建设的“发动机”和“法德轴心”。根据爱丽舍条约,法德两国政府部长和高官定期进行磋商,两国青年上百万人互访交流。法德在外交政策层面,根据这个条约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则有待加强。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德国与法国向来为欧洲大陆上两个大国并互相视对方为宿敌和世仇。特别自公元1870年以后,两国分别经历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国一直处于长年敌对状态。直至1945年5月,二次大战随着纳粹德国战败,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并使德国在冷战的架构下分裂成东德及西德。由于战后世界秩序急速变迁及冷战的加剧,法国政府认识到它无法阻止德国再武装,也无法阻止新生的西德政府获得其主权。同时西德的经济发展也使得法国无法继续限制德国的煤和钢铁工业的发展,而且法国本身也对德国的这些资源感兴趣,因此法国政府改变了它至此为止的压抑政策,提出这个合作政策来协调两国之间在这些重要资源上的合作,避免过去互相之间的竞争和不信任。在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的推动下,法国率先于1950年公布了建议将德国与法国的煤和钢铁生产相融合的舒曼计划,及后两国亦与欧洲其他国家于1951年签订了巴黎条约并合作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法国修改宪法,由夏尔·戴高乐带领的内阁从新执政并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夏尔·戴高乐奉行戴高乐主义,反对美国在北约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同时也对英美两国的“特殊关系”表示不信任,最终法国于1966年脱离北约的军事架构。为求维持法国在西方盟国中的自主性及谋求共同的经济利益,戴高乐积极与德国修好,并打算加强更密切的合作。另一方面,二次大战后首任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丹拿致力修补与法国在二次大战乃至自古以来的破裂关系。在其领导下,德国国内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也转变成为反战教育。二人亦建立起良好的私交,并最终促成爱丽舍条约的签订,在各种不同层面的方法来消灭两国上千年的宿怨,促进两国之间的实质合作。

相关

  • 狂犬病狂犬病疫苗是指用来预防狂犬病的疫苗。目前已有很多有效且安全的疫苗。在暴露于病毒(例如被狗或蝙蝠咬)之前或之后一段时间都可以施打狂犬病疫苗。在接种三剂后可以有长期的免
  • 印度西部西印度可以指:
  • 狄俄倪索斯剧场狄俄倪索斯剧场(Theatre of Dionysus)是希腊雅典的一个露天剧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剧场之一。在节日,会在此表演戏剧,献给葡萄酒和农业之神,戏剧的保护神狄俄倪索斯。它常会与
  •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即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扩展至欧洲各国。其辞源为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
  • 急症室急诊室(英语:Accident & Emergency、Emergency department、Emergency room等,缩写为A&E或ER),是医院的其中一个部门,但不是每间医院都有提供急诊服务。相对于有预约的门诊部,使用
  • 中心体中心体作为一个部分真核细胞的胞器,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同时也能够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爱德华·凡·贝内登(Edouard Van Benede
  • 道路罗马道路(拉丁语:viae,单数为via)是古罗马的重要基础建设,由公元前500年开始,并随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版国的扩大而延伸这些罗马道路为罗马军队、官员及平民带来便捷的交通路径,更
  • 古罗马人命名习俗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代,罗马男性公民名字的命名通常采用三名法(拉丁语:tria nomina),即组成名字的三个部分依次为个人名(praenomen)、氏族名(nomen)和家族名(cognomen),在三名之外
  • 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EBI,全称EMBL - 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学术机构,致力于以信息学手段解答生命科学问题。该所建立于1994年,位于英国
  • 浪漫主义音乐浪漫时期的音乐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年—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20年—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