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阿救

✍ dations ◷ 2025-04-28 06:16:28 #1886年出生,1928年逝世,辛姓,台湾石匠,台湾日治时期艺术家,台湾雕刻家,台湾传统艺术家

辛阿救(1886年-1928年),得年42岁,当代人又称其为辛救、救司。祖籍福建省惠安县东岭镇湖埭(音念代)头村人,清末民初从福建来到台湾工作的庙宇石匠师,以善刻庙宇龙柱闻名的石雕头手司傅。新竹城隍庙三川殿后檐口龙柱(1924)、八里天后宫三川殿前檐口龙柱(1927)都可见到“台北人辛阿救雕”的石雕落款。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曾与名匠张火广在八里天后宫拼对场。

辛阿救祖籍福建省惠安县湖埭头村,村内居民以辛姓居多,自古村民即以打石为业。辛家三代包括父亲辛阿老(1840~1906)、兄长辛阿水(1870~1914)皆为石匠。其父辛阿老于清同治年间即来台修建北埔慈天宫并定居于此,辛阿水和辛阿救也于清末来台工作。 辛阿水为日本崇正会创始人邱进福(辛姜锦塐)之父。。辛阿救娶妻林新妹,长女元妹(早殁)、养女张和妹、长子火炎、次子木霖、次女菊妹(早殁)、幺女助娇。长子辛火炎(1912~1949)也承其衣钵为石雕的头手司傅,娶妻陈蕉妹,长子烘燕、次子烘铭、三子烘元、幺子烘梅、长女桂妹。辛火炎卒于花莲,得年37岁。

1919年福建省惠安县溪底的大木匠师王益顺应邀来台重修艋舺龙山寺时,自惠安邀请多位木匠、石匠与泥匠一起前来工作,因闻辛阿救擅长雕刻龙柱,乃敦聘辛阿救与辛金赐为龙山寺正殿雕刻龙柱。辛阿救所雕的蟠龙八角柱,柱身包含人物及水族,龙身翻转及脚爪之架势颇具特色,为后人所不能及。

1886年3月生于福建惠安,是辛阿老之次子,在惠安学艺后,来台协助父兄工作,承作北埔慈天宫及新竹地区各式庙宇修建,精进技艺

1919年雕作台北万华龙山寺、竹南中港慈裕宫。

1921年雕作台中丰原慈济宫。

1922年雕作北埔姜氏家庙。

1923年雕作台中林氏宗祠、台北剑潭古寺,

1924年雕作台中旱溪乐成宫、苗栗后龙慈云宫、桃园南崁五福宫、新竹城隍庙。

1925年雕作桃园景福宫、彰化二林仁和宫、云林西螺崇远堂。

1927年雕作中和福和宫、八里天后宫。

1928年8月辛阿救逝于台北新庄。

相关

  • 肌腱腱(或称肌腱)是一坚韧的结缔组织带,通常将肌肉连接到骨骼,并可承受张力。腱类似韧带和筋膜,都是由胶原蛋白组成;不过,韧带是连接骨骼,而筋膜则连接肌肉。肌腱与肌肉一起作用产生动作
  • 8月15日8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27天(闰年是228天),离一年的结束有138天。
  • 库伦库伦可以指:在音译时,有时“库仑”、“库伦”互通:
  • 萨曼王朝萨曼王朝或萨曼帝国(波斯语:سامانیان、Sāmāniyān;英语:Samanids,875年-999年)是一个由波斯人建立的曾经统治着中亚和大伊朗的王朝。王朝的名称是源自创立人萨曼·胡达(Sa
  • 顺着食物链不断累积生物放大作用(英语:Biomagnification),也叫生物富集作用。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毒害的物质含量沿生物链在各级生物体内逐渐递增的现象。例如DDT或汞的浓度沿生物链的递增。
  • 安达曼安达曼群岛(英语:Andaman Islands;印地语:अण्डमान द्वीप समूह)是印度洋北部的群岛,位于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交界处,北距缅甸本土197公里,南距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54
  • 伊利伊利(Erie)为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十万人中型城市。1753年,法国人于此建立军事要塞。1795年则因美国人建立城堡正式兴起。而该市真正起飞是因为1844年的运河开通及1850年代的
  • 太平洋舰队斯科特·斯威夫特詹姆士·瑞查生哈斯本·金梅尔切斯特·威廉·尼米兹雷蒙德·斯普鲁恩斯 小威廉·哈尔西美国太平洋舰队(英语:United States Pacific Fleet,简称“USPACFLT”)
  • 罪与罚《罪与罚》(俄语:Преступлéние и наказáние,罗马化:Prestupleniye i nakazaniye,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
  • 德奥拉利普拉瓦拉德奥拉利普拉瓦拉(Deolali Pravara),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Ahmadnag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033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0334人,其中男性15763人,女性14571人;0—6岁人口37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