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园

✍ dations ◷ 2025-05-18 04:49:51 #李亦园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1998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1968年-1977年)国立清华大学教授(1984年-1999年)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1984年-1990年)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访问教授(1980年9月-1981年7月)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执行长(1989年-2001年)李亦园(1931年8月20日-2017年4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人类学家。他在1984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并在同年参与筹创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担任该院首任院长至1990年。1931年8月20日,李亦园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1948年,李亦园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后来又转入该校人类学系,并在1953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55年至1998年之间,他任职于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历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位,并于1968年至1977年间担任该所副所长、所长,又曾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评议员、咨询总会常务委员等院内职务。1958年,他前往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就读,师承人类学者John Pelzel、Cora Du Bois(英语:Cora Du Bois)等。1960年,他在该校获颁人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60至80年代,他经常在报纸杂志上以理性、浅白的字词,借着不同文化的对比评析社会文化现象,以期借此提升促进大众对于相关议题之讨论认知。1968年至1983年,他在国立台湾大学担任合聘副教授、教授,后又被该校聘任为讲座教授;其间,他教导出如庄英章、徐正光、黄应贵、黄树民、陈中民、吴燕和、许木柱、余光弘、臧振华、胡台丽、陈祥水等知名人文社会学科学者。1984年,他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当时,有报纸以标题“冷门学科出状元”报导此一新闻。同年(1984年),他参与筹创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并自是年出任该院院长直至1990年。1989年,他在“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成立后担任第一届执行长直至2001年,并在2001年至2010年间担任该会董事长;其间,他透过经费补助与奖励长期致力于推动国际汉学研究。2017年4月18日,他因急性肺炎病逝于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文化理论、家族组织、比较宗教、仪式象征、神话传说等。台湾南岛民族、海外华人及台湾汉人社会文化。《文化的图像》、《人类的视野》及《田野图像》等。

相关

  • 超声超声波(英语:Ultrasound),是指任何声波或振动,其频率超过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最高阈值20kHz(千赫)。超声波由于其高频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情报等众多领域。某些动物,如犬
  • 碳头孢烯碳头孢烯(英语:Carbacephems)是一类合成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头孢烯结构上类似,不过5号位置由亚甲基取代了原来的硫原子。碳头孢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来抑制细菌。羧基
  • 皮革皮革或称革,是指经鞣制等制革过程处理的动物皮肤,是一种服装和工艺材料。二十世纪以来还用聚氨酯、聚氯乙烯等合成高分子制造外观模仿皮革的材料,称为“人造革”。因此来自动物
  • 爱尔兰大饥荒爱尔兰大饥荒(an Gorta Mór),俗称马铃薯饥荒,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2年间的饥荒。在这7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
  • 后王朝后期埃及是古埃及本土统治者在位的最后一个兴盛时期。在第三中间期,埃及陆续受努比亚第25王朝及崛起的新亚述帝国统治,地方总督普萨美提克一世与672年建立起第二十六王朝,定都
  • 郑氏王朝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明朝至清朝初期间,由郑芝龙家族领导、并以恢复明朝旧有领土为志的政权,也是明朝最后一个政权。关于其创始时期,有以郑芝龙为始者,亦有以郑成功为始者,该势力
  • 花东纵谷平原花东纵谷是位于台湾东部的一个纵谷,因横跨花莲、台东两县而得名,也是上述两县的精华地带所在。有时因地理位置而另称东台纵谷,在台湾日治时期也被称为中仙道平野或中仙道。其由
  • 二水合焦磷酸钙焦磷酸钙,化学式Ca2P2O7。焦磷酸钙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和醇,溶于稀盐酸和硝酸,水悬浮液呈酸性。根据温度不同,可有三种不同的晶型:α型(1210 °C)、β型(750~900 °C)和γ型(530~75
  • 大戟大戟(学名:Euphorbia pekinensis),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分布在朝鲜、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布全国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草丛、林缘、山坡、路旁、灌丛、
  • 泾县泾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南部,是宣城市辖下一个县。长江的支流青弋江穿越全境。面积2059平方公里,人口36万。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泾县以特产宣纸,宣笔而闻名。 云岭是抗日战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