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斗星号列车
✍ dations ◷ 2025-08-09 03:46:00 #北斗星号列车
“北斗星”(日语:北斗星/ほくとせい Hokutosei */?)是由JR北海道与JR东日本联营,往返于上野至札幌,目前已停驶的优等(特急)蓝色卧铺车。北斗星号列车于1988年3月13日开始运行,营运区间为上野站至札幌站。行驶路线为东北本线、IGR岩手银河铁道线、青森铁道线、津轻海峡线、函馆本线、室兰本线、千岁线。使用寝车车厢的型号为日本国铁24系客车。使用的牵引机车为JR货物EF510型电力机车、日本国铁ED79型电力机车、日本国铁DD51型柴油机车。JR东日本在2014年12月19日公布,因车厢老旧且为配合北海道新干线开业前的综合检查与训练作业,于2015年3月14日起停驶定期班次,之后改为以JR东日本所有车辆编组开行临时班次行驶至8月22日为止。停驶后绝大部分车厢陆续报废拆解,有民众发起募款活动已成功保存部分车厢于北海道北斗市。上野站至札幌站间1214.7km。车次为1日1次往返,约16小时。是JR定期旅客列车中营运距离最长的列车。但随着北斗星号、仙后座号相继停驶,目前JR中营运距离最长的定期旅客列车是往返于东京与博多间的希望号(1174.9km)。上野站、大宫站、宇都宫站、郡山站、福岛站、仙台站、函馆站、森站、八云站、长万部站、洞爷站、伊达纹别站、东室兰站、登别站、苫小牧站、南千岁站 - 札幌站车身涂有“北斗星号”标志的EF8181电力机车(2009年3月)位于札幌站的“北斗星号”晚餐牛排A寝台提供的酒类饮料由DD51柴油机车牵引24系寝车车厢LOGO走道现保存于北海道北斗市的两车厢现保存于茨城县筑西市的下馆站附近的机车初期北斗星号列车并无两公司混编情况,该情形是在北斗星号缩为一往返后才有,未使用列车转为备用车,JR东日本的备用车常作为培训司机员的训练车(通称黑矶训练)使用。另外因24系客车老旧,经常以一辆为单位进行编组更动。最后的临时运用期间改为全由JR东日本编组出车。“北斗星”为北斗七星、北极星。使用天体星座名称或以宇宙为主题的名称作为昵称是日本卧铺列车的惯例。而当年公开招募本列车名称的活动中,国铁并没有使用招募结果第1位的“北海”、第2位的“丹顶”(タンチョウ)及第3位的“极光”(オーロラ),最终选取了第108位的“北斗星”。《名侦探柯南》和其剧场版、与《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故事中均有以此为背景的杀人事件。
相关
- 欧内斯特·沃尔顿欧内斯特·托马斯·辛顿·沃尔顿(英语: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1903年10月6日-1995年6月25日),爱尔兰物理学家,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与约翰·考克饶夫于20世纪30年
- Te碲(原子量:127.60(3))的同位素,其中有4个稳定同位素和2个观测上稳定同位素。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中世纪末期中世纪后期 (Late Middle Ages),或称中世纪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后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纪晚期位
- 马克斯·冯·劳厄马克斯·冯·劳厄(德语: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879年10月9日,马克斯·劳厄出生于科布
- φ键φ键由两个f轨道六重交叠而成,电子云以“面对面”的形式叠加,所形成的分子轨道称为φ轨道。由于δ键的存在,理论化学家推测会有由两个f轨道叠加形成的φ键。2005年化学家声称已
- 尹文英尹文英(1922年10月18日-),河北平乡人,中国昆虫学家。1991年尹文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她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尹赞勋。1947年毕业于当时仍是中华民
- 甲四醇硅酸原碳酸是一种假想的酸或官能团,化学式H4CO4。它是带有RC(OH)3结构的一种酸。在一个原碳酸分子中,碳原子与4个羟基以共价键相连。这种化合物至今未被发现,因为它极不稳定,立
- 宇宙 (消歧义)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宇宙也可以指:
- 攻城战攻城战是指对城堡、城市或要塞进攻的战争模式。依照战局模式另可分作巷战和包围战,目的可以是夺取建筑、资源、战略要地或是歼灭敌人。通常攻城战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进行的
- 各国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时间表以下列出各国首次自主发射运载火箭时间表,即所有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或航天机构的首次成功发射记录。如下国家与机构属于“太空俱乐部”的成员。注意此列表记录人造卫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