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原羽鸟属(属名:,意为“相似于原羽鸟(英语:Protopteryx)的”)又名似原羽鸟,为原始的反鸟类,体型大致上和中小型的雀鸟差不多(全长估计约20公分左右)。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约1亿2500万年至1亿2200万年前)。化石于中国河北的丰宁地区被发现,发现地层目前仍有争议(义县组的大王杖子层或较早的花吉营组桥头段)。模式种为秀丽副原羽鸟(,有时也直接从字面上误译作纤细副原羽鸟),2007年由古生物学家郑晓廷等人发表、描述与命名。
虽然副原羽鸟一般被认为是基干反鸟类,但却具有多项和其他反鸟类相比之下较为进化的特征。其叉骨呈Y字型,锁骨间的夹角小于40°,部分愈合的腕掌骨,都明显接近现代鸟类的构造;此外副原羽鸟的胸骨外形特殊,前缘呈抛物线状,尾端缺口两边有狭长的剑突,内缘具相当程度的弯曲,也有别于其他的反鸟类。但最特别之处在于具有两对最长达10.12公分的球拍状尾羽(其他反鸟类最多只有一对),这可能是该物种独特的第二性征;而现代鸟类通常有五至六对尾羽,尽管尾羽有时被认为可能是人为刻意加上第二对,但这已足显示副原羽鸟可能正身处于鸟类羽毛的演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