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浸镀锌
✍ dations ◷ 2025-04-03 16:52:37 #热浸镀锌
热浸镀锌(HDG),亦称为热镀锌,是一种将钢铁部件置于熔融的锌液中、使镀件获得一层金属保护层的防锈(英语:Rustproofing)方法。热浸镀锌技术具有镀层耐腐蚀性强、厚度及表面形态可控制、免维护、成本较低等优点,已成为钢铁材料极其有效的防锈方法。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热浸镀锌可分为连续热浸镀锌和批量热浸镀锌。连续热浸镀锌工艺设备投资较大,生产要求严格,适用于大批量单一规格产品的生产;批量热浸镀锌工艺具有生产灵活、设备简单、投资小等优点,适用于小批量、多种类产品的生产。根据助镀工序的不同,批量热浸镀锌可分为烘干溶剂法热浸镀锌(简称干法热浸镀锌)和熔融溶剂法热浸镀锌(简称湿法热浸镀锌)。助镀是指在热浸镀锌前,将洁净的钢铁镀件置于一定组分的溶液中,提取烘干后使镀件获得一层保护性盐膜的过程。溶剂助镀是热浸镀锌工艺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处理工序,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热镀锌过程中,助镀剂在助镀时可以进一步清除酸洗工序后镀件表面未除尽的铁盐(含三价铁离子的盐)或铁氧化物,对镀件表面进行净化,增加镀件基体的表面活性;助镀后在镀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盐膜,将镀件暂时隔离于空气中,从而避免镀件在进入锌液前被氧化;在浸镀时助镀剂能增加锌液与镀件表面的润湿性,减少锌液与镀件之间的表面张力,使锌铁合金反应迅速发生,得到结合力强的镀层,同时助镀剂盐膜在高温下迅速分解,净化镀件浸入锌浴时附近的锌液,并与锌液中的杂质反应,使杂质生成浮渣而去除。本条目含有来自此处的文本,作者为徐娟、李波、秘雪,以CC BY 4.0授权条款释出。
相关
-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解剖学(英语:anthropotomy或human a
- 传染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影响人类群体健康
- 白介素-1结构 / ECOD介白素-1包括11种细胞因子,在机体控制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因子的发现始于1943年至1948年间,Menkin和Beeson对兔子腹腔细胞释放的致热原蛋白质
- 叶绿体叶绿体(英语:chloroplast)是绿色植物和藻类等真核自养生物细胞中专业化亚单元的细胞器。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叶绿素从太阳光捕获能量,并将其存储在能量
- 破伤风破伤风(英语:Tetanus/Lockjaw),俗称四六风、脐带风、七日风,因为在婴儿出生后4至6天,少数早至2天或迟至14天以上发病。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被感染,或新生儿由于切断脐带时被感染,破伤
- 抗抑郁症药物抑郁症,亦称忧郁症,是一类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它主要包括:重度抑郁症、持续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它们的共同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抑郁情绪,并且这种情绪明显超过
- 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为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马凡氏综合征为体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生于FBN1基因(位于第15对,q21.1位置上),负责编码结缔蛋白原纤蛋白(fibrillin-1;一种
- 食欲素结构 / ECOD食欲肽(英语:orexin),又名下丘脑泌素(英语:hypocretin),是对两种不同的神经肽激素的统称,其主掌人体的醒觉(英语:arousal)、觉醒(英语:wakefulness),使中枢神经处于清醒状态,也掌
- 右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是一种非苯二氮类的短期镇定慛眠剂,是一种有活性的佐匹克隆右旋异构物;是一种环吡咯酮类化合物(英语:cyclopyrrolones)。主要被用于治疗失眠,通常用在短期治疗,长期治疗
- 热岛现象热岛效应是一个自1960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发现的一个地区性气候现象。具体来说,无论从早上到日落以后,城市的气温都比周边地区来得高,并容易产生雾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