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2世纪-194年),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的父亲,生前官至太尉。后被追谥为太皇帝,故也称魏太帝。
曹嵩的本来身份一直存在争议。《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用的《曹瞒传》和郭颁《世语》则记载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
关于曹嵩出自夏侯氏的记载,何焯提出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衡也娶了曹家的女子,所以这种说法是敌对方东吴的传闻,不可采信。而潘眉和林国赞则认为陈寿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放在同一个列传中,显示夏侯氏是曹魏的宗室。晚清李景星认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陈寿揭露曹操家世的丑闻。复旦大学教授吴金华总结各家观点,指出陈寿“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一种曲笔,他还提出曹嵩为夏侯氏的三个证据:
关于夏侯氏和曹氏世代通婚之事,周寿昌指出陈矫原为刘氏子孙,后成为舅舅家养子改姓陈,又娶了刘颂的女儿,刘颂与陈矫是近亲,曹操因爱惜陈矫的才华,为他周全,特别下令禁止诽谤此事。周寿昌认为曹操禁止人们议论同姓通婚,也是为自己的私事提供方便。吴金华也提出曹魏时期同姓通婚毫不奇怪。此后朱子彦和韩昇仍旧以《曹瞒传》和《世语》不可信,夏侯楙、夏侯衡、夏侯尚娶曹氏女来论证曹操不是夏侯氏的后裔。
2011年,复旦大学课题组来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并在1970年代从曹氏宗族墓群“元宝坑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两颗牙齿,“经过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墓内中央位置的铭文等,最终确定两个牙齿均来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间相曹鼎。”有了数千年前曹操叔祖父的牙齿,通过古DNA测试,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辈墓葬元宝坑1号墓的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是该类型。故此,课题组认为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
据传曹嵩性情敦厚,为人忠孝,开始为司隶校尉,汉灵帝时,曾当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位列三公之一。
《后汉书》记载曹嵩曾因贿赂宦官而得到太尉这个职位,另一个说法是当时朝廷公开卖官,曹嵩出钱一亿买下了这个官爵。
汉献帝年间,曹操起兵参加董卓讨伐战,曹嵩不肯相随,逃往徐州琅琊国躲避战乱。曹操担任兖州牧后,和徐州牧陶谦交战并战胜。兴平元年(194年),曹嵩从徐州琅琊国进入兖州泰山郡时,徐州州牧陶谦因痛恨曹操攻打自己,派手下将曹嵩杀害(另有一说是陶谦手下张闿贪恋曹嵩财物而杀死曹嵩)。所以曹操才会以为父报仇为名义出兵攻打陶谦,并且在徐州屠城作为报复。
220年(魏 黄初元年),曹嵩被他的长孙魏文帝追尊为太皇帝。
丁氏
曹操有一弟为孙匡岳父,未知是否为以上三人中的一人
《三国演义》称曹嵩往兖州曹操处的时候,张闿见财起意欲杀人,曹嵩和他的小妾想逃跑,却因小妾身体肥胖爬不了墙,于是曹嵩和小妾躲进厕所,被乱军所杀。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北魏 / 南朝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