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温度计

✍ dations ◷ 2025-08-13 23:10:43 #非编码RNA,顺式调节RNA元件,分子生物学

RNA温度计(RNA thermometer),亦称RNA温度传感器(RNA thermosensor)是一类对温度敏感的非编码RNA,能随温度变化调控基因表达。RNA温度计主要调控与热休克和冷休克反应有关的基因,但与致病性、饥饿状态等过程相关的基因调控也有关系。

RNA温度计一般通过二级结构的改变对温度变化做出反应。结构的改变会使RNA上核糖体结合位点(英语:Ribosome-binding site)等重要区域暴露或遮蔽,进而改变对应编码基因的翻译速率。

RNA温度计与核糖开关一样,都是支持RNA世界假说的有力证据。RNA世界假说认为RNA为早期生命的唯一组成成分,但随生物进化,RNA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由DNA取代,RNA的生物催化活性由蛋白质取代,形成了今日的DNA-RNA-蛋白质系统。

RNA温度计的实例有FourU温度计(英语:FourU)、Hsp90顺式作用元件(英语:Hsp90 cis-regulatory element)、ROSE元件(英语:Repression of heat shock gene expression (ROSE) element)以及Hsp17温度计(英语:Hsp17 thermometer)。

温度敏感的RNA元件于1989年首次发现。不过,早在1986年,研究人员就发现λ噬菌体(英语:Lambda phage)cIIImRNA转录开始位点上游的突变会影响cIII蛋白质的翻译速率。cIII蛋白质与λ噬菌体对溶原性循环(英语:lysogenic cycle)和裂解循环(英语:Lytic cycle)的选择有关,高浓度的cIII蛋白能促进溶原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III mRNA上游区域一定存在两种二级结构(英语:Nucleic acid secondary structure)之一。实验表明,这两种结构可以完全互换,其活性都依赖镁离子浓度和温度。现在已知该结构就是RNA温度计。该结构的作用即促进噬菌体在高温压力下转入裂解循环,以保证噬菌体能快速复制,脱离原宿主细胞。

RNA温度计这一名词是在1999年提出的,最初, 该名词用于描述大肠杆菌中发现的RNA元件。2007年,研究人员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发现了一些可能为新的RNA温度计的序列。使用传统的序列-碱基搜寻方法找寻RNA温度计效率很低,因为RNA温度计的二级结构比一级结构(核酸序列)保守得多。

目前的观点认为,大部分RNA温度计都位于编码热休克蛋白(HSP)的mRNA的5'端非翻译区(UTR)。但有研究人员提出,在基因组数据中找寻非保守的短RNA序列本身就很难,加上采样可能出偏差,因而得出了上述(不准确的)结论。

尽管绝大部分RNA温度计都是在原核生物中发现的,但科学家亦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了可能为RNA温度计的非编码RNA,即热休克RNA-1(HSR1)。在人体内,这种RNA分子在温度超过37摄氏度(即人的正常体温(英语:ormal human body temperature))时能活化热休克转录因子-1(英语:HSF1)(HSF1)基因的表达,进而激活保护性蛋白的表达,达到防止细胞过热的目的。

RNA温度计结构上很简单,短RNA序列就能构成。目前已知最短的RNA温度计发现于某种集胞藻(英语:Synechocystis)体内( sp. PCC6803),只有44个核苷酸残基(44nt)长,为编码热休克蛋白hsp17(英语:HSP17)的mRNA。大部分RNA温度计的长度都介于60-110nt之间。RNA温度计通常都含有发卡结构(茎环结构)。RNA温度计的发卡结构因为有少量的错配碱基对,稳定性较差,因此在温度升高后很容易去折叠。

对RNA温度计ROSE元件(英语:Repression of heat shock gene expression (ROSE) element)的具体结构分析表明,G-G、U-U、UC-U等错配的碱基对之间以非标准的碱基配对连结,有利于RNA双螺旋结构的维持(如左图所示)。另外,这些非常规的碱基配对稳定性较差,温度升高后,很容易就解开,使SD序列暴露。

一些RNA温度计的结构远比一个单一的发卡结构复杂,比如,研究人员推测CspA mRNA5'端非翻译区(英语:CspA mRNA 5' UTR)含有一个假结与多个发卡结构。

人工合成的RNA温度计通常都设计成只含有一个简单茎环结构。然而,这样的短RNA温度计的二级结构(英语:Nucleic acid secondary structure)对突变很敏感,即使是一个碱基对的变化(点突变)也可能造成其茎环结构在体内()失活。

RNA温度计一般位于mRNA5'端非翻译区,即编码基因的上游。位于此处使得RNA温度计能遮蔽核糖体结合位点(RBS),阻止mRNA翻译为蛋白质。随温度增加,茎环结构会解旋,使核糖体结合位点或SD序列暴露,使得mRNA能与核糖体30S亚基(小亚基)结合。紧接着,翻译机器会完成组装。起始密码子(英语:Start codon)一般位于SD序列下游8个核苷酸残基处。从起始密码子开始,翻译正式开始,核糖体随后能翻译出一整条多肽链,到终止密码子为止。除了这种顺式作用机理外,在饥饿反应相关的RposS mRNA 5'非翻译区(英语:RpoS mRNA 5'UTR)中还发现了一个使用反式作用机理的特例。。

RNA温度计的一个特例是肠道沙门氏菌()体内发现的FourU。当处于大约45摄氏度的环境中时,SD序列所在区域的“茎”结构碱基配对会解开,使m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启动翻译。已证明FourU的稳定性与Mg2+的浓度有关。目前,研究得最透彻的RNA温度计位于大肠杆菌()的基因中。该RNA温度计能在高温环境下通过一种特殊的热休克σ因子σ32上调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水平。

一般来说,RNA温度计都与热诱导蛋白质的表达有关,不过,RNA温度计也能调控冷休克蛋白质的表达。比如,嗜热栖热菌(英语:Thermus thermophilus)()中两种7kDa的蛋白质的表达就受RNA温度计的调控,另外,在肠杆菌目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调控机制。

病原体可利用对37摄氏度的温度敏感的RNA温度计激活感染相关基因的表达。比如,在李斯特菌细胞内,一种调控与毒性相关的基因转录的关键蛋白由基因编码。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RNA温度计对prfA表达的上调(英语:Downregulation and upregulation):将PrfA温度调控非翻译区(英语:PrfA thermoregulator UTR)与绿色萤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将其置于大肠杆菌的T7启动子调控之下。于37摄氏度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萤光蛋白的表达,而在30摄氏度下无法观察到。

RNA世界学说认为在早期生命中,RNA既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又具有生物催化活性。另外,还有RNA扮演基因表达调控和感受器的角色。该学说认为,现在的DNA-RNA-蛋白质系统是由上述原始的RNA生物进化而来,因为DNA-RNA-蛋白质系统相对原始的RNA生物具有优势,使用DNA-RNA-蛋白质系统的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胜过了RNA生命,成为现代生命的形式。DNA-RNA-蛋白质系统中,RNA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由DNA取代,其生物活性则由蛋白质取代。但仍然保留有部分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即核酶。

RNA温度计以及核糖开关因为其广泛分布于各物种之中,都被认为是RNA生命向现代的DNA-RNA-蛋白质系统过渡时产生的进化遗迹。一般认为,在早期的RNA世界中,RNA温度计的作用是对其他的RNA分子进行温度依赖性的调控。在现代生物中,RNA温度计可以说是一个RNA世界的良好分子化石。

相关

  • 糙蚌属糙蚌属(学名:Scabies)是双壳纲蚌目蚌科雕刻蚌亚科之下的一个属。贝壳小型,壳长一般在20毫米左右。壳较薄、坚固,外形呈长椭圆形或略呈楔形。壳面具有“v”型或“w”型的突起条
  • 尿毒症尿毒症(uremia)是指肾功能衰竭,因而使蛋白质消化后产物、尿素等身体废弃物无法排出,滞留体内所产生的中毒现象。尿毒症的病因可归类为三方面尿异常、浮肿、容易疲累、夜间失眠、
  • 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德语:Universität Leipzig)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创立于140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现今德国管辖地区内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仅次于海德堡大学(1386年),另两所
  • 恒星动力学恒星动力学是天文物理的一个分支,以统计学的方法介绍恒星在它们共同重力下的集体运动。但重力的长距离效应和恒星系统缓慢的弛豫,阻碍了统计物理方法的使用。一颗恒星在星系或
  •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英语:Huygens–Fresnel principle)是研究波传播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因荷兰物理学者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法国物理学者奥古斯丁·菲涅耳而命名。这个原理同时适
  • 波内赫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5年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立国历史博奈尔(荷兰语:Bonaire)是加勒比海中一岛屿,现为荷兰的公共实体(英语:Public body (Netherlands)),与附近的荷兰王国构成国阿鲁
  • 柴桢战役美国等国正式介入之后美国撤出至南越灭亡柴桢战役(英语:Battle of Svay Rieng)是越南战争后期南越签订《巴黎和平协约》后,在1974年4月27日至5月2日对北越的一场战斗,亦是南越对
  • 州元首州元首(马来语:Yang di-Pertua Negeri,马来语直译为国家元首,语范的统一译名是州长)是马来西亚砂拉越、槟城、马六甲和沙巴这四个州的元首的正式头衔,由最高元首任命,每届任期4年,可
  • 次声波次声波(英文:Infrasound)是指频率小于20Hz(赫兹),但是高于气候造成的气压变动的声波。人耳对次声波基本上没有感受,但是一些动物如象、长颈鹿和蓝鲸可以感受次声波频率并使用这个频
  • 维尔特二号彗星维尔特二号彗星(官方标记为81P/Wild)是一颗由瑞士天文学家保罗·维尔特于1978年发现的彗星。据信在它45亿年的生命里,维尔特2号可能曾有更远和圆的轨道。1974年它在距离行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