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夏志清
✍ dations ◷ 2025-09-06 10:37:40 #夏志清
夏志清(1921年2月18日-2013年12月29日),江苏吴县人,生于上海浦东,中国文学评论家,教授。夏之父为银行职员,夏于1942年自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时,已大量阅读了中国文学名著。1946年9月随长兄夏济安至北京大学担任助教,醉心于西欧古典文学,因研究威廉·布莱克档案(William Blake Archive)论文脱颖而出,取得留美奖学金至耶鲁大学攻读英文硕士、博士。在纽约州立学院任教时,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又称洛氏基金会)赞助,完成《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也奠定他学者评论家的地位。1961年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几年后接任翻译家王际真(Chi-Chen Wang, 1899-2001)之教席。2006年7月,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该院成立以来当选时最高龄的院士,夏志清表示“好像在作新娘子”。夏济安是其亲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本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拓荒巨著,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后,立即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热门书,也是欧美不少大学的教科书。由于当时正处于西方与中国大陆的冷战时代,资料取得有限,无法作到全面性的观照,因此历史感略嫌不足,但是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领域里,却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并且从中发掘了钱锺书与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他对这三个人的评价,在1960年代,是石破天惊的。夏甚至认为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而钱锺书的《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夏也相当欣赏白先勇的作品,在《白先勇论》一文中认为:“《台北人》甚至可以说是部民国史,因为《梁父吟》中的主角在辛亥革命时就有一度显赫的历史。”他推崇白先勇兼采中国传统与西方小说技巧的优点,作为小说家,他具备悲天悯人的胸怀,艺术成就是无庸置疑的。夏氏是西洋文学专家,但以中国文学扬名,从其《中国现代小说史》撰述的用功精神,“濯去旧见,以来新意”,融合中西的治学方法,并且挖掘许多现代极有潜力的作家,对于当代作家如余光中、陈世骧、卢飞白、於梨华、陈若曦等人都有极独到且公正的见解。除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英文著作外,另有英文专书《中国古典小说》(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以及《爱情、社会、小说》、《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夏志清文学评论集》、《鸡窗集》、《印象的组合》等文学评论集。夏氏以一贯西洋文学专家来看中国文学,他语重心长的指出“……再读五四时期的小说,实在觉得它们大半写得太浅露了。那些小说家技巧幼稚且不说,看人看事也不够深入,没有对人心作深一层的发掘。这不仅是心理描写细致不细致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小说家在描绘一个人间现象时,没有提供比较深刻的、具有道德意味的了解。所以我在本书第一章里就开门见山,直指中国现代小说的缺点即在其受范于当时流行的意识形态,不便从事于道德问题之探讨……”,“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托陀两翁,他们留给我们的作品,都借用人与人间的冲突来衬托出永远耐人寻味的道德问题。托陀两翁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们对当时俄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危机都自有其见解,也借用了小说的形式说教无误。但同时也写出人间永恒的矛盾和冲突,超越了作者个人的见解和信仰,也可说超越了他们人道主义的精神。”,“索、莎、托、陀诸翁正视人生,都带有一种宗教感,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人生之谜到头来还是一个谜,仅凭人的力量与智慧,谜底是猜不破的。事实上,基督教传统里的西方作家都具有这种宗教感的。我既是西洋文学研究者,在《结论》这一章里就直言:现代中国文学之肤浅,归根究底说来,实由于其对‘原罪’之说,或者阐释罪恶的其他宗教论说,不感兴趣,无意认识。”夏志清:“洋人看中国书看得少的时候,兴趣很大;看得多了,反而没有兴趣了。亚瑟·伟利、艾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看的人很多,大家说:就是好!翻译得多了,就没什么好了。小说也一样,《西游记》翻译一点点,大家觉得很好,后来多了以后,就看得很烦,中国人不觉得什么,洋人就觉得长,而且人名又都差不多,看不下去。所以,中国文学弄不大,弄了很多年弄不起来,要起来早就起来了。法国的《包法利夫人》大家都在看,中国的《红楼梦》你不看也没有关系,中国没有一本书大家必须看。”(夏志清:“中国文学只有中国人自己讲”)1961年夏志清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其中对鲁迅评价比较低;捷克著名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1906年—1980年)立刻写了书评《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问题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分析方法不够“科学”,文章指出其他所有现代作家都缺乏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的特点:“寥寥数笔便刻画出鲜明的场景和揭示出中国社会根本问题的高超技艺。”夏撰文反驳,这两篇长文都刊在布拉格东方研究院(英语:Oriental Institute, ASCR)的杂志“东方文学(匈牙利语:Archiv orientální)”(Archiv Orientalni)上,现在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必读之作。1976年写〈劝学篇——专覆颜元叔“印象主义的复辟”一文〉,不客气地反驳颜元叔教授〈印象主义的复辟〉一文。夏志清开列颜翻译的书所犯的基本错误,不但德、法文姓名翻错,就连Leicester也给译成“李色斯特”(读作赖斯特)。他说英国文学教授犯这种程度的错误,可谓“贻害学子”。1986年唐德刚与夏志清发生红楼风波。唐〈海外读红楼〉行文之中提到了夏志清,说“吾友夏志清教授熟读洋书,以夷变夏,便以中国白话小说艺术成就之低劣为可耻,并遍引周作人、俞平伯、胡适之明言暗喻,以称颂西洋小说态度的严肃与技巧的优异”。1986年10月18日《中国时报》报道:“喧腾海内外的唐、夏之争,数天前已告结束。据闻,10日晚上在纽约文艺协会的一次宴会上,唐、夏二人已握手言和,尽弃前嫌。”夏志清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四种合评〉书评认为,司马长风(1920年—1980年)《中国新文学史》是一本“草率”之作,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卷附录2有《答复夏志清的批评》。
相关
- 城市化城市化(英语:urbanization / urbanisation),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本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
- 种小名种加词(英文:specific epithet),又称种小名,指双名法中物种名的第二部分,另一部分为属名。在植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指的是物种的完整学名,而在动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既可以指
-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通常指原子的尺寸,并不是一个精确的物理量,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下数值也不同。 一个特定的原子的半径值和所选用的原子半径的定义相关,而在不同的环境下给原子半径不同定
- 木栓质木栓质(英语:Suberin,亦称为软木脂或木栓素)是一种在高等植物中存在的蜡质。木栓质是木栓的主要组分,此命名是根据栓皮栎而来的。
- 吕 建吕建(1960年3月31日-),无党派人士,生于江苏南京,籍贯山东荣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主要从事软件方法学研究。
- 兴奋-收缩耦联兴奋-收缩耦联(英语:excitation-contraction (EC) coupling)是一个于1952年创造出来的术语,用于表述肌肉将电刺激转变为机械反应的生理学过程。这一过程是肌肉生理学的基本法则,
- 埃及象形文字圣书文(或称圣书字,圣书体,神碑体),是古代埃及的正式书写体系,它由表音字母,表意文字共同构成,并被分为音节。它拥有1000多个单独的文字图形。圣书字有三种字体,其中碑铭体(圣书体)被视
- 贝叶斯推理贝叶斯推断(英语:Bayesian inference)是推论统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用贝叶斯定理,在有更多证据及信息时,更新特定假设的概率。贝叶斯推断是统计学(特别是数理统计学)中很重要的
- 隐私网络隐私(英文:Internet privacy),是指在互联网上自行决定把与自身有关的信息,存储、重新利用、提供给第三方、展示的隐私权利。网络隐私是数据隐私的一个小范围。大规模性电脑信
- 辐射性放射性或辐射性是指某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另一种同位素(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