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位于中国广西南宁市东北方向59公里,宾阳县城西南方30.5公里,处宾阳、邕宁两县交界。地处柳州至南宁咽喉地带,昆仑山东侧。秦代尉屠睢征服岭南后筑关,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垒巨石为关,称作“南雄关”,宋代改名为“昆仑关”,以昆仑关战役而闻名。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垒石建关,名曰“南雄关”。宋朝易名为“昆仑关”直至今天,关门上刻有“昆仑关”三个大字。
宋皇祐五年(1053年),狄青在昆仑关夜袭侬智高,这一带至今流传着“上元三鼓夺昆仑”的故事。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宋越熙宁战争,越军李常杰率部围攻邕州。广南西路安抚史刘彝命广西都监张守节率3000援军从桂州南下救援。但张守节畏敌在昆仑关逡巡不前,被李常杰调集主力在昆仑关围歼,张守节被斩,其部众投降李朝。由此邕州基本失去获援的可能,成为孤城。在围城久攻不克的情况下,越军利用投降的张守节部会攻城特点,“囊土傅城”之法,将装满土的袋子不断堆积在城墙下,作为登城依托。邕州陷落,全城军民6万余人尽数被屠杀。
1926年,南柳公路经山下绕关而出,顺坡直下。昆仑关开始成为桂越国际交通线上之扼要关隘,它控制着宾邕公路,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939年11月15日,日本军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政府调集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
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奉命主攻昆仑关,桂军负责助攻。12月18日凌晨战斗开始打响,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敌板垣征四郎精锐第21旅团5000余人,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以上,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这就是桂南会战第二阶段的核心战役昆仑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