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史

✍ dations ◷ 2025-09-09 05:53:08 #中国考古学,中国文化史

本文讲述中国历代的考古成就与发现。

在夏代时,传禹铸九鼎。后世各个帝王也为这九个鼎费尽心思。与九鼎相同,当时还有其它的象征权力之器物被各个帝王下令发掘收藏。但是这时期的考古,更多的是政治目的,而不是收藏赏玩。汉承周秦争古物之风,政府有大宗古物收藏。汉朝诸帝得鼎后,都会献于宗庙或赏赐群臣。这一风气延续到了唐朝。

宋代兴起了金石学,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著有《考古图》。

关于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不同学者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以1921年安特生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为标志;二是以李济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为标志;三是以1928年史语所考古组成立并发掘殷墟为标志。

相关

  •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奥德里西亚 前460年–46年罗马时期 46年–681年旧大保加利亚 632年–668年第一帝国 681年–1018年拜占庭保加利亚 1018年–1185年第二帝国 1185年–1396年奥斯曼帝国统治 13
  • 钾-40钾-40(40K)是钾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可以自发衰变成氩-40,半衰期1.248×109年。该反应是地质学上钾-氩年代测定法的依据,具有广泛的用途。地球上的氩气也有很多来
  • 汗号列车汗号列车(英语:The Ghan),或译大汗号、天恩号,是贯通澳洲南北的铁路客车。由阿德莱德经爱丽斯泉,在北部达尔文港为终点,全长2,979 公里。此列车得名于早期澳洲中部沙漠的主要运输工
  • 奥托·罗伯特·弗里施奥托·弗里施(德语:Otto Frisch,皇家学会会士, 1904年10月1日-1979年9月22日),奥地利-英国物理学家,1940年与鲁道夫·佩尔斯合作设计出原子弹爆炸的理论架构。
  • 相互决定论相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是行为科学的理论,由班杜那提出。根据这个观点,环境会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亦会决定环境。环境会塑造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像信念及期望。而人的
  • 李攀龙《沧溟集》、《白雪楼诗集》、《古今诗删》、《唐诗选》李攀龙(1514年-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明朝官员、文学家,“后七子”之首。李攀龙九岁丧父,家贫,自奋于学。中
  • 各国人口预期寿命列表以下为各国家与地区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资料见2011年CIA世界概况及2006年版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报告。后者只包括了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国家或地区。2015年5月的数据,发表
  • 高雄流行音乐中心高雄流行音乐中心(Kaohsiung Music Center),兴建计划名为海洋文化及流行音乐中心,基地位于高雄港11-15号码头(光荣码头与真爱码头),占地约11.89公顷,主体包括可容纳1万2,000名观众的
  • 2009年碧特博格羽毛球大奖赛2009年碧特博格羽毛球大奖赛为第22届碧特博格羽毛球公开赛,是2009年世界羽联大奖赛的其中一站。本届赛事于2009年8月29日至9月4日在德国萨尔州的首府萨尔布吕肯举行,并获得德
  • 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英语:),又称《南极环境协议》,或《马德里议定书》,是南极条约体系的一部分,以提供对南极环境与附属及相关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于1991年10月4日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