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效应

✍ dations ◷ 2025-05-19 15:19:02 #电子工程

米勒效应(Miller effect)是在电子学中,反相放大电路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分布电容或寄生电容由于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输入端的电容值会扩大1+K倍,其中K是该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虽然一般密勒效应指的是电容的放大,但是任何输入与其它高放大节之间的阻抗也能够通过密勒效应改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输入电容的增长值为

A v {\displaystyle -A_{v}} 是放大器的增益, C {\displaystyle C} 是反馈电容。

密勒效应是米勒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

米勒效应是以约翰·米尔顿·密勒命名的。1919年或1920年密勒在研究真空管三极管时发现了这个效应,但是这个效应也适用于现代的半导体三极管。

假设一个放大率为 A v {\displaystyle -A_{v}} 的理想电压放大器,其输入和输出点之间的阻抗为 Z {\displaystyle Z} 。其输出电压因此为 V o = A v V i {\displaystyle V_{o}=-A_{v}V_{i}} ,输入电流则为

这个电流流过阻抗 Z {\displaystyle Z} ,上面的方程显示由于放大器的放大率实际上一个更大的电流流过 Z {\displaystyle Z} ,实际上 Z {\displaystyle Z} 就好像它小得多一样。电路的输入阻抗为

假如 Z {\displaystyle Z} 是电容的话,则

由此导出的输入阻抗为

因此密勒效应显示的电容 C M {\displaystyle C_{M}} 为实际上的电容 C {\displaystyle C} 乘以 ( 1 + A v ) {\displaystyle (1+A_{v})}

大多数放大器是反向放大器,即 A v < 0 {\displaystyle A_{v}<0} 。因此输入的有效电容比较大。对于非反向放大器密勒效应其效应为放大器的输入电容是负的(负阻抗变换器)。

当然这个提高的电容会破坏高频反应。比如达灵顿晶体管的小连接和电容会由于密勒效应和达零顿电晶体的高放大率大大降低高频反应。

密勒效应适用于所有阻抗,不仅电容。纯电阻或者纯电感被除以 1 A v {\displaystyle 1-A_{v}} 。假如放大器不是反向的话密勒效应能够产生负电阻和电感。

值得注意的是密勒电容是向输入看进去的电容。在寻找所有RC时间常数时非常重要的是也注意输出的阻抗。输出的阻抗往往被忽视,原因是 C A v A v 1 {\displaystyle {\frac {CA_{v}}{A_{v}-1}}} ,而放大器的输出一般为低阻抗。但假如放大器是高阻抗输出的话,比如一个放大阶也是输出阶,则RC对放大器的效应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个技术被称为极点分离。

使用共源共栅或者使用级联放大器来取代共射电极可以减轻密勒效应。在反馈放大器中密勒效应甚至有优点,因为否则的话需要用来稳定住放大器的电容器太大了,无法包含在电路中,一般在集成电路中电容需要的面积最大,因此大的电容往往很麻烦。

图2(图示可能有错,应该为负反馈电路)显示了一个放大器电路,图1中联系输出和输入的阻抗在这里是电容 C C {\displaystyle C_{C}} 。一个戴维宁电源 V A {\displaystyle V_{A}} 通过一个戴维宁电阻 R A {\displaystyle R_{A}} 驱动这个电路。在输出端一个 R C {\displaystyle RC} 电路作为负载(这个负载在这里的讨论中不重要,它仅仅被用来完整整个电路)。图中的电容向输出电路提供   j ω C C ( v i v O ) {\displaystyle \ j\omega C_{C}(v_{i}-v_{O})} 的电流。

图3中的电路与图2的一样,但是使用了密勒效应。反馈电容在输入端被密勒电容 C M {\displaystyle C_{M}} 取代,它与图2中的反馈电容 C C {\displaystyle C_{C}} 吸取同样多的电流。因此在两个电路中输入电路看到的负载是一样的。在输出端上一个相关电流电源向输出负载提供与图2一样大的电流。也就是说流经 R C {\displaystyle RC} 负载的电流在两图中一样大。

由于流过图3中的密勒电容的电流与流过图2中的反馈电容一样大,米勒效应被用来把 C M {\displaystyle C_{M}} C C {\displaystyle C_{C}} 联系到一起。在这个例子中这个转换相当于把电流设为相等,即

这个结果即引导章中的 C M {\displaystyle C_{M}}

图中的运算放大器 A v {\displaystyle A_{v}} 的放大率与频率无关,但是它显示了密勒效应,也就是说 C C {\displaystyle C_{C}} 对这个电路的频率反响的影响。这个影响对于密勒效应来说是典型的。假如 C C = 0 {\displaystyle C_{C}=0} F,则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A v v A {\displaystyle A_{v}v_{A}} ,它与频率无关。但是加入 C C {\displaystyle C_{C}} 不等于0的话,图3显示在电路的输入端上出现了一个大电容,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在频率足够高, ω C M R A > 1 {\displaystyle \omega C_{M}R_{A}>1} 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下降。因此整个电路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在模拟放大器中密勒效应对电路的频率反响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个例子中频率 ω 3 d B {\displaystyle \omega _{3dB}} ω 3 d B C M R A = 1 {\displaystyle \omega _{3dB}C_{M}R_{A}=1} 时标志着低频反响的终点,局限着放大器的带宽或者截止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 C M {\displaystyle C_{M}} 对放大器带宽的限制在阻抗驱动器低(假如 R A {\displaystyle R_{A}} 小的话 C M R A {\displaystyle C_{M}R_{A}} 也小)的情况下比较小。因此减小密勒效应对带宽的影响的一个方法是使用低阻抗驱动器。比如在驱动器和放大器之间放一个电压跟随器,这个方法降低放大器看到的驱动器阻抗。

这个简单电路的输出电压总是 A v v i {\displaystyle A_{v}v_{i}} 。但是真正的放大器有输出电阻。假如在分析时考虑到放大器输出电阻的话放大器的输出电压随频率的变化就非常复杂了,输出端的受频率影响的电流电源的影响需要被考虑。由于密勒电容的影响这些效应只有在频率远高于截止频率的情况下才出现,因此这里做的推导适用于测定密勒效应决定的放大器带宽。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假设 A v {\displaystyle A_{v}} 不受频率影响,但是实际的运算放大器往往本身就受频率影响。受频率影响的 A v {\displaystyle A_{v}} 使得密勒电容也受频率影响,因此 C M {\displaystyle C_{M}} 不再像一个普通的电容那样反应。不过一般 A v {\displaystyle A_{v}} 只有在频率远远高于截止频率的情况下才反映出它受频率的影响,因此在截止频率以下 A v {\displaystyle A_{v}} 可以被看作是不受频率影响的。在低频下使用 A v {\displaystyle A_{v}} 来计算 C M {\displaystyle C_{M}} 被称为密勒近似。在这种情况下 C M {\displaystyle C_{M}} 可以看作是不受频率影响的。

相关

  • 法拉语法拉语(Fala)是罗曼语族的一门语言,通常被认为是葡萄牙-加利西亚语的下属语言之一。法拉语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靠近葡萄牙国界的部分地区使用,使用人口约有10,500人。2015年,
  • 法国24法兰西24、法国24(法语:France 24 / France vingt-quatre,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
  • 北黄道蟹北黄道蟹(学名Cancer borealis;英语:Jonah crab)是分布在北美洲大西洋海岸的一种蟹。它们与太平洋海岸的首长黄道蟹是近亲,但攻击性较弱。它们的钳肉质丰富,故是一种美味。自1970
  • 奥斯卡·戴森号调查船奥斯卡·戴森号调查船是美国的一艘渔业和海洋调查船,2003年10月17日下水,2005年5月28日编入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舷号“R224”。奥斯卡·戴森号船体长68.6米,宽15米,航速14节(最
  • 杰西卡·亨维克杰西卡·亨维克(英语:Jessica Henwick;1992年8月30日-),中文名玉李,是一位英国女演员。她是出演英国电视剧的第一位东亚演员,在儿童剧《》(2009年–2010年)登场。她也以HBO美国电视连
  • 狗咬狗 (2016年电影)《狗咬狗》(英语:)是一部2016年美国动作剧情片,由保罗·许瑞德执导并与马修·怀尔德共同撰写剧本。电影改编自爱德华·邦克(英语:Edward Bunker)的1995年同名小说。由尼古拉斯·凯
  • 尼特拉尼特拉(斯洛伐克语:Nitra、德语:Neutra、匈牙利语:Nyitra)是位于斯洛伐克西部的一个城市,于公元9世纪时曾为大摩拉维亚公国的首都。尼特拉有人口约8.5万,是斯洛伐克第四大城市。尼
  • 静坐示威静坐示威,是示威的一种,以非暴力方式,著名于甘地,以后的示威者多模仿之。当年,甘地静坐示威世人关注,国际传媒走访报导,不过后世人未必有甘地如此知名度,静坐示威未必有人理会。静坐
  • 性别符号性别符号是用来表示性别的符号。最初的两个性别符号来自于天文符号。1751年,卡尔·林奈最早使用它们来表示植物的性别。除了上述最常见的性别符号外,还有其他一些性别符号,包括
  • 新乌拉尔斯克坐标:57°15′N 60°5′E / 57.250°N 60.083°E / 57.250; 60.083新乌拉尔斯克(俄语:Новоура́льск)是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西南部的一个城市。2002年人口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