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以中国春秋时代政治家、哲学家管仲命名,其中也记载了管仲死后的事情,并非管仲所著,但仍被认为可以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文章大概出自深受管仲影响的稷下学派之手。汉朝学者刘向约于公元前26年为《管子》进行编辑。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法家类。
“管子”书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史记》肯定《管子》为管仲之作:“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其书世多有之”。晋朝傅玄开始对《管子》一书的作者产生疑议,他说“管仲之书,过半是后之好事者所为,轻重诸篇尤鄙俗。”,唐代孔颖达亦称“世有管子书者,或是后人所录”。朱熹则表示管仲不是有时间写书的人。《四库全书总目》云:“今考其文,大抵后人附会多于仲之本书”。郭沫若认为《管子》中《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等篇为宋钘、尹文的著作。
《管子》一书共八十六篇,其中有十篇文已佚。《管子》全书十六万言,内容可分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轻重》十六篇。《管子》内容很庞杂,甚至间有牴牾,文章有很强的法家色彩,包括大量具体的治国方术。《管子》对法律的作用分析为:“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但同时也揉合了儒家思想,例如《管子》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又如《管子·霸言》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也有道家思想,例如在〈内业章〉中就有最古老道教修行的记载。《管子》也有经济学的观念,《乘马》一章中指出:“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类,《隋书·经籍志》改列法家类。
《管子.内业》篇的主题,是如何探求生命之源,以达致长寿。长寿的唯一途径,是修练人心最深处的清气,与道合一。〈内业〉秉承气化宇宙论,相信个人可以从宇宙源源不绝所供给之气,不断将新气引入其生命。“心”不仅是精纯之气的所在,更是智慧的源生地;人必须去除心中的情绪思虑,心才可以容纳精气:143-144。《管子.心术上》主张修养内心,与“道”合一,说“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借用降神的语言,说明内心的求道得道。“神将入舍”的“神”,不是鬼神,而是内心修养得来的“精神”:195-196。
《管子》向以古奥难懂著称,唐代房玄龄有注文,一说是尹知章,明代刘绩著有《管子补注》,清代王念孙、陈奂、丁世涵等学者都曾对《管子》一书进行考证工作,洪颐煊著有《管子义证》,戴望著有《管子校正》是管子的集大成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