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斯特马克效应

✍ dations ◷ 2025-04-24 23:18:22 #婚姻,兄弟姊妹,人类学,进化心理学

韦斯特马克效应(英语:Westermarck effect)指出两个早年共同长大的儿童在成年后不会对彼此产生性吸引力。这个现象由芬兰人类学家爱德华·韦斯特马克在他的著作《人类婚姻史》()中提出。韦斯特马克效应在许多地区和文化背景中都能观察到,包括以色列吉布茨集体社区文化和中国的童养媳习俗,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家庭。这个现象被认为是在人类进化中为避免近亲性交而发展出来的。

在中国的童养媳制度中,年龄较小的女孩会被带到家里和未婚夫一起抚养长大。韦斯特马克的研究发现,童养媳长大后通常很抗拒此类婚姻,就算勉强结婚,他们的婚姻也鲜见美满,而且女方生育率下降,可能是因为双方发现彼此没有性吸引力的缘故。

以色列吉布茨(集体社区)中,孩童们会依照年龄(而不是血缘或其他关系)分开,在不同的群体中生活。在针对吉布茨成员的婚姻研究中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同一群体成员间结婚的比例仅占3000个案例中的14例。而在这14对夫妻中,没有任何一对是在出生后的头六年一起被抚养长大的。这带出了一个重点,亦即出生后六年的成长环境是一个关键时间点。若是这个关键时间点不存在,例如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亲生兄弟姐妹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那他们日后相遇时则有可能会对彼此产生性吸引力,这个现象叫做遗传性性吸引。

韦斯特马克效应的反对者指出,历史上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并不少见,例如古埃及皇室中。然而,古埃及有嫁婚配传统,皇室女性下嫁平民是不光彩的,因此她们与皇室兄弟结婚并非出于爱情。除此之外,皇室成员的孩子为各种原因分开抚养的情形也很普遍。

另一个因果相反的理论由佛洛伊德提出,他指出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对彼此有与生俱来的性欲望,因此社会中必须有乱伦的禁忌。

相关

  • Nbsub2/subOsub5/sub五氧化二铌是铌的氧化物之一,化学式为Nb2O5。白色粉末。不溶于水,难溶于酸,可溶于熔融硫酸氢钾或碱金属碳酸盐和氢氧化物中。铌用硝酸和氢氟酸混酸溶解得氟铌酸,经萃取铌和反萃
  • 赵 仑赵钥,字阆仙,山东莱阳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工诗,有《因树屋集》。
  • 加利福尼亚圣玛丽学院加利福尼亚圣玛丽学院(Saint Mary's College of California)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拉加的一所私立学院,1863年创立于旧金山,1889年搬到奥克兰,1928年搬到莫拉加。最初它是男子
  • 杨儒杨儒(1840年-1902年2月17日),字子通,汉军正红旗人,今辽宁铁岭人,清政府外交官员。1867年,杨儒中举人。1888年,任江苏常镇通海道道员。1891年,任浙江温处道,不久调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1
  • 人民民主人民民主(英语:People's democrac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后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国家的一种政府形式)中的一个理论概念,它在理论上允许多个阶级、多个阶级相互联合实现
  • 美洲拉蒙鸡美洲拉蒙鸡()是一种已灭绝的鸡品种,原产于美国。由哈里·S·拉蒙于20世纪培育并流通,但随后被其他鸡品种所代替,于20世纪80年代,该品种种群已经很稀少,有一些环保主义者对其进行了
  • 斯捷潘·费奥多罗维奇·叶梅利亚诺夫斯捷潘·费奥多罗维奇·叶梅利亚诺夫(俄语:Степан Фёдорович Емельянов,1902年-1988年)主持格鲁吉亚大清洗的领导人之一,斯大林去世后被提拔为阿塞拜疆国
  • 艾德·罗特艾德·罗特(英语:Ed Lauter,1938年10月30日-2013年10月1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长岛,为美国男演员。1938年,罗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长滩。1960年,罗特在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并
  • 辛巴提奥斯辛巴提奥斯或萨巴提奥斯,后缀名为“亚美尼亚人”(希腊语:Συμβάτιος/Σαββάτιος ὁ Ἀρμένιος)是860年代中期拜占庭帝国的一位贵族与高官。辛巴提奥斯是
  • 奥地利的康斯坦丝奥地利的康斯坦丝(德语:Constanze von Österreich,1588年12月24日-1631年7月10日),波兰王后(英语:List of Polish consorts),内奥地利大公卡尔二世的女儿、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二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