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兔科

✍ dations ◷ 2024-12-23 00:22:13 #跳兔科
Pedetes caffer跳兔(学名:Pedetes capensis),又称跳野兔,是啮齿类下跳兔科的唯一物种。跳兔外表像细小的袋鼠(但完全没有关系),后肢发达,可以跳起超过2米,故此得名。不包括长的尾巴,跳兔约长35-45厘米,平均重3公斤。尾巴本身长36-47厘米。它们有多种不同的颜色,有红褐色至淡灰色,尾巴末端呈黑色。跳兔生活在内蒙古东部及非洲东南部,吃植物及昆虫。后肢上有四趾及像蹄的爪,较前肢的为长。它们的颈部肌肉发达,而头颅则很短。它们的眼睛很大,耳朵有耳屏,可以阻隔因挖掘而造成的沙粒进入耳朵。跳兔全年都会生育。雌性一年会生三胎,每胎只有一只婴儿。跳兔婴儿不像一些啮齿目般初出生时是不能看见及没有毛的,它们出生时已经有毛皮,在很短时间内就很活跃。不过婴儿要到差不多半成长后才会断奶及离开巢穴。这么长的照顾令跳兔的出生率非常的低。跳兔主要是夜间活动的,但有时都会在日头活动。它们在白天的时间会住在它们挖掘的隧道,并在内以泥土捣塞出口。当在雨季的时候,它们可以轻易的挖掘。它们有时会在夜间跳出巢穴。它们会像袋鼠般以后肢跳跃,当受惊时会退回自己的巢穴。跳兔在不同的日子会住在不同的巢穴,并倾向制造三个绕圈的巢穴。大部分这些巢穴都是近大树或灌木的地方。跳兔的领土是在其巢穴的25-250米范围内。在干旱的日子它们会扩大领土范围。因为环境破坏和栖息地减少,跳兔的数量减少了20%,并在1996年被列入IUCN濒危名单内。但于2001年,跳兔被列为无危。

相关

  • 虫霉菌目虫霉目(学名:Entomophthorales)亦作虫霉菌目,是真菌界的一个目,原本属于接合菌门,近期分类地位多次改动,许多研究者将其独立成一个门。虫霉菌目中大部分的种对昆虫有致病力,其中一些
  • 乳酸林格氏液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RL),又称乳酸钠溶液(sodium lactate solution)或哈特曼氏液(Hartmann's solution),是一种含有氯化钠、乳酸钠、氯化钾,以及氯化钙的水溶液。
  • 皮肤系统外皮系统包覆在生物体的表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分界,并且保护生物体免受外来物的侵犯。以单细胞生物而言,外皮即是细胞膜及黏附在胞膜外的分泌物,然而,细菌则有细胞壁来维持细
  • 通量通量,或称流束是通过一个表面或一个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学和应用数学的概念。在热学和流体力学领域中,研究输运现象时,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具有方向的流量,它是一个向
  • Nsub4/subO叠氮化亚硝酰,也称一氧化四氮,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氮氧化物,化学式为N4O。它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在低温下制备:低于-50°C时该物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一旦超过这个温度,它会分解成一氧
  • eEF-1真核延伸因子1(英文: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1,简称“EEF-1”)是参与真核翻译的真核延伸因子之一。EEF-1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α亚基对应原核延伸因子中的EF-Tu,而β和γ亚
  • 十字路口行动坐标:11°36′N 165°30′E / 11.6°N 165.5°E / 11.6; 165.5十字路口行动(英语:Operation Crossroads)是美国在1946年于比基尼环礁进行的核试行动。此次行动一共进行两次核试,
  • 惊恐障碍恐慌症,是一种焦虑症,特征为没有预兆地一再恐慌发作。恐慌发作是突然的短期强烈恐惧,可能包含心悸、流汗、手颤抖、呼吸困难、麻痹感、或是有非常严重的事即将发生的感觉。症状
  • 麝雉目麝雉(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是热带的一种鸟类,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盆地及奥利诺科河三角洲的沼泽、森林及红树林。它们是麝雉属下的唯一物种,而麝雉属则是麝雉科下的唯一属。
  • 发情发情周期,又名动情周期,是雌性有胎盘哺乳类动物拥有的一种经常性生理变化,由身体的性激素所诱导产生。自前一次排卵期至下一次排卵期之间的时间长度称为一个周期。动物体内的各